歐紀萍 馬澤龍
摘 要:白銀市會寧縣黨家峴鄉的自然風光綺麗俊美,旅游資源豐富,觀賞價值較高,得到了不少游客的專程觀光和贊譽。但由于交通不便、地理位置較偏、景觀分散、缺乏主題和文化元素,以及當地政府的重視不夠和人才的流失,黨峴的鄉土旅游資源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研究,旅游業一直沒有得到開發和發展。馬澤龍先生“黨峴八景”的提出,對于整合黨峴旅游資源、融合文化元素,提升黨峴的旅游文化內涵,具有重要的開創意義。
關鍵詞:會寧;黨峴;鄉土地理;鄉土歷史;旅游資源
會寧縣黨家峴鄉位于會寧縣東南部華家嶺東麓,是祖厲河支流祖河的發源地。因當地黨姓大戶而命名為黨家峴,簡稱“黨峴”,地處靜寧、會寧、通渭三縣交界的交通要塞,扼守定西、白銀、平涼三市交界的戰略要沖,老西蘭公路穿境而過,商賈往來繁忙,帶動了黨峴集鎮的興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會寧縣南部最大的集鎮。明清時期隸屬會寧縣偏南里屬地,民國時期隸屬隴江鄉,解放初期隸屬上韓鄉。自然植被良好,四季風光綺麗俊美,旅游資源豐富,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觀賞價值較高,得到了不少游客的專程觀光和贊譽。但由于交通不便、地理位置較偏,景觀分散,缺乏主題和文化元素的浸潤,不能很好地滿足游客的旅游消費動機,再加上當地政府的重視不夠、旅游服務設施缺失和人才的流失等諸多因素,黨峴的鄉土旅游資源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研究,旅游業一直沒有得到開發和發展。為此,當地馬澤龍先生特選經典風物景觀,提出和撰寫了“黨峴八景”之說,對于整合黨峴旅游資源、融合文化元素,提升黨峴的旅游文化內涵,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開創意義。
黨家峴鄉地勢高寒,自然植被繁茂,因黨姓大戶而名,依西蘭公路而興,商賈云集,三六九以市。今后昆有感于斯地季序多煥,風光旖旎,夏日草木繁盛,秀蔭漫嶺,儼然避暑勝境耶;冬月林海雪域,霧凇垂玉,宛如小東北焉;秋季霜染層林,絢麗多彩,勝似春華;更兼圓堡映帶長河,朝云暮雨;玉狼山晨鐘暮鼓,警醒世人;上秀平疇,曉煙晚霞;五七農場,紅歌漫卷;古道柳色,詩韻天成;皆迥異于北鄙,故特選風物經典者,遂作黨峴八景。
一、 華嶺疊翠
黨峴地居華嶺北麓,古有華胥氏部落散居溪谷,故名華家嶺。民國(1935年)二十四年五月開辟西蘭公路,似銀蛇環黨峴梁而過,始有黨峴之興,六七十年代沿途大造林帶,廣植云松,間雜楊柳,歷年半百,草木繁茂,四季競翠,延綿秀蔭,夏月涼爽宜人,有會寧“天然氧吧”和“避暑勝地”之譽,故曰“華嶺疊翠”。
二、 圓堡煙云
明清時期,反亂無常,尤以同治兵燹為甚,鄉民興修堡寨以自保,始有圓堡之前身;民國兵匪如蜂,重建圓堡,雖歷劫而未克,保境安民,功莫大焉,方為今址之貌,煙雨空濛,云霞如錦,圓堡映帶大河,朝云暮雨,煙環嵐繞,蔚為壯觀,故曰“圓堡煙云”。
三、 上秀平疇
古有秀水岔,溢泛醴泉,涓涓長流,甘冽沁人,漫山芳草蔥郁,山色秀美,故名秀水岔,源分上中下三秀,上秀乃其一。六七十年代政令民興,荒山莽嶺辟為梯田,千層聳云,平闊如鏡,春泛層層銀帶,夏滾道道綠波,秋疊座座金塔,冬似群龍爭銀,四季各有神韻,故曰“上秀平疇”。
四、 古道柳色
老西蘭公路經黨峴,兩側古柳參天,枯木逢春,老枝生嫩芽,煙雨飄絮;夏月柳色蔥蘢,行人乘蔭;秋日落葉瀟瀟,雁去人歸;冬月疏影斑駁,雪積垂玉。離人鄉愁,女子懷春,男子悲秋,折柳寄歸,四季詩韻皆宜,故曰“古道柳色”。
五、 秋林染彩
黨峴梁自然植被良好,松、柳、楊、杏、榆等各類樹種繁多,常綠針葉林和落葉闊葉林雜植,地勢高寒,中秋一葉而知秋早,凝露為霜,層林盡染,萬樹競艷,漫山爭榮,造化神韻,猶如畫家的“調色板”,亦如丹青妙畫,艷冠春芳,絢麗多彩,故曰“秋林染彩”。
六、 玉狼隱宇
玉狼山,舊稱青龍山,草木蔥蘢,曲徑通幽,至民俗文化廣場,但見雙獅赫然雄踞兩廂,仰觀巒顛名剎寶殿聳立,仿古建筑,飛檐翹角,紅柱青瓦,古樸典雅,匾額“玉狼仙山”,楹聯“登臨門閣虔誠一心叩聖仙,仰止名山謙和百拜叩神恩”,故曰“玉狼隱宇”。端午佳節,秦隴名家登臺演藝,香客絡繹繼踵,熱鬧紛呈。
七、 瓊枝積玉
黨峴梁地處華家嶺余脈,地勢高,冬季酷寒,林海雪域,經冬不化,有“會寧的小東北”之譽,多降雪和霜凍,“霧松”景觀十分壯美,“十里長河,白霧裊裊,經久消散;百里寒嶺,一夜玉樹瓊花,千姿百態;柳樹結銀花,松樹綻銀菊……”是冬季黨峴的真實寫生,素雅高潔,如詩如畫,故曰“瓊枝積玉”。
八、 萬弆紅園
五七農場,是董軍先生興辦的會寧縣最大地集林下綠色種植、牛羊豬雞生態養殖等綠色觀光農業基地與偉人瞻仰、民俗展覽、休閑娛樂、演藝餐宿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鄉村生態農場旅游景點,尤以緬懷偉人、不忘初心為主題的紅色文化為著,別具鄉情,故曰“萬弆紅園”。
參考文獻:
[1]會寧縣志編委會.會寧縣志[M].甘肅人民出版社,1994.
[2]西雁傳媒.黨峴八景.2018.
作者簡介:
歐紀萍,馬澤龍,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思源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