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實驗的改進作為新課程改革的有效前提,能從不同層次上滿足學生的各種需要,并在實驗過程中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方式無法完全滿足高中學生的成長需求,亟須對此進行不斷的改良和完善。本文將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進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期為其他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淺析;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進
化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其大多知識點都是通過實驗來進行解答的,也是通過實踐活動來開展教學的。實驗作為一種提高學生科學知識、科學能力、科學思想和科學品質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其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一直處于持續探究的過程當中,進而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意識,實現學生對新知識的獲取和對舊知識的鞏固。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要求化學實驗的改進必須朝著生活化、自主化、趣味化、開放化的方向進行,以全新的理念定義了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正因為如此,我國化學教學中的實驗課時比例有明顯的增加,有些學校甚至還開設了《實驗化學》這個選修模塊。由此可看出,化學實驗改進是我國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 改進高中化學實驗的意義所在
在高中化學實驗改進過程當中,教師勢必會對教材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挖掘,以期探索出更多豐富化學實驗的知識點和可利用的基礎點。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師對教材的使用效率,還能為豐富化學實驗課堂和開創新的實驗局面創造良好的理論環境。通過對化學實驗教材的深入挖掘,化學教師的教學觀念得到創新,教學思路也得到了拓寬,能更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其次,通過對化學實驗的不斷改進,將改進后的成果與教學實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可有效解決當前我國化學教材中的實驗不足的部分,并幫助學生對化學知識予以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對化學實驗予以趣味化、開放性和生活化的改進,學生實驗中的學習基礎點更多、獨立思考點也大量增多,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活動參與熱情大大提升,化學知識也更為扎實。而且,通過開放性的化學實驗,學生的拓展思維、創新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思維水平及能力會有進一步的提升。最后,從教師方面來分析,對高中化學實驗進行改進,教師對化學理論的掌握更為牢固、靈活。在改進過程中,教師為了能實現對全實驗過程的有效控制,不僅需要扎實的化學知識,還需要大量的非化學學科知識,教師應積極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加強化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力度,進而開創出更多的化學實驗,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化學學習氛圍。
二、 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進
(一) 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予以自主化的改進
在新課改之后的化學教材當中,“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對化學實驗的制備、檢驗的基本要求、原理和方法進行了詳細而系統的規定。在新教材中,加強了對實驗的探索性,并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學習的自主性。比如說,在進行“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化學實驗當中,教師如果在實驗課堂當中增加其他實驗用品(比如:銅片、鋅片、碳棒、硫酸銅溶液),就可以埋下更多的自主學習基礎點。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依照教材上的描述來進行初步摸索,并對原電池的原理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引導學生從備好的實驗用品中選出自需的實驗材料。然后采取分組合作的方式,將學生分為四個一組來開展實驗教學活動。通過實驗操作,學生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
(二) 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予以趣味化的改進
相對于其他學科,化學學科的知識較為枯燥、難懂,大多是由一些化學符號構成,學生學習起來有障礙,學習興趣也就比較低。同時,化學作為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基礎性學科,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在對高中化學實驗進行趣味性改進之后,提高化學實驗的生動性,借此通過鮮明的實驗現象來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化學實驗教學活動中來,最終提高化學實驗的教學效果。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化,要求化學實驗必須具有趣味性,以此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對化學實驗進行趣味性改進,不失為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當前化學教學方法探新的好思路。
(三) 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予以生活化的改進
隨著我國化學實驗的不斷完善和改進,逐漸呈現出一些新型的實驗方式,特別是家庭小實驗這種實驗方式很受學生、家長歡迎,收到的教學效果也比較的好。讓學生在家庭環境中與家長一起開展小型的實驗活動,不僅能促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交流,還能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在新教材中增加“家庭小實驗”科目,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驗機會和實踐機會,能有效鞏固學生的舊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相關的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在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進行生活化改進時,教師應在實驗課堂中多使用學生生活周邊隨處可見的化學物質作為實驗用品,比如,運用生活中常用的食鹽作為實驗原料,以此來了解碘鹽這種化學物質。由于實驗材料隨處可見,學生可以在家中做實驗,也可以將實驗搬到課堂之上。由于實驗中會存在諸多意外因素,導致實驗會呈現出不同的結論。在食鹽實驗當中,有部分學生反映溶劑中加入淀粉溶液卻沒有如教材所說的那樣變藍,加入硝酸銀溶液之后也沒有產生黃色沉淀物質,實際跟教材陳述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此情況下,學生沒有教師的外援,只能通過翻閱資料和上網查資料知悉還需要在溶劑中加入碘酸根。最后,實驗終于成功。在本次實驗當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材料來開展實驗,以此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提升化學學科的教學質量。
(四) 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予以開放化的改進
開放化,主要說的是以教學內容作為教育依據,但是卻不局限于教材,應積極延伸和擴展學生的知識層面及各方面的能力,多創設一些具有開放性問題的情境,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學生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識及方法,最終推動學生全面地發展。在新教材當中,將不少化學實驗設計成了開放性的實驗,為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化學實驗的教學效果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三、 結論
總而言之,對高中化學實驗予以改進,促使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更具有趣味性、自主性、開放性,與學生的生活更加貼切,能為學生的化學知識學習構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并充分滿足了素質教育對新時代學生的各種要求,提升高中化學的教學效益,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了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
參考文獻:
[1]易學勤.淺析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及改進對策[J].學周刊,2016(35):175-176.
作者簡介:
何俊陽,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第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