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視語文課堂的導入環節,恰當的課堂導入可以明確課時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課堂思維。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課堂導入,會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進而提升課堂效益。
關鍵詞:語文;教學;導入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把注意力和興趣集中在教學內容上,課堂導入顯得尤為重要。對一節課而言,導入部分雖然占用時間短,但引領一節課的作用卻至關重要。如何進行實效性的課堂導入,可以根據具體課時內容的不同進行不同選擇。
一、 提出疑問,以引發學生思考進行導入
學生的心理中總是對未知的東西充滿了未知欲,課堂導入中恰當的提出疑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教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由疑問到思考,由思考到解決問題,運用得當,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由課文標題入手,直接設疑導入
即由課時標題入手,就課文標題中的一個詞或詞組直接提出疑問,引發學生思考。這種方法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如在教授《首屆諾貝爾獎頒發》一文時,針對標題中的“諾貝爾獎”直接提出問題:如什么是諾貝爾獎?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是誰?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是誰?針對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學生通過解決問題,就會明白諾貝爾獎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會明白取得諾貝爾獎的艱辛,會明白這個讓許多國人翹首以盼的獎項的價值與榮耀。學生明白了這些,自然就會對學習文本內容充滿了好奇。
(二) 由課文內容中的一點入手,提出疑問導入
針對課文中的重點內容提出疑問,既能引發學生興趣與思考,更有助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這樣的導入方式,適合于大多數課文。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在課堂導入中提出:為什么這篇寫父親的文章能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作者在描寫父親時哪些情節觸動了你的心靈?作者是通過什么描寫來反映出父親對兒子那深沉的愛的?等等這樣的問題,往往會讓學生主動進入對文章內容的思考。既做到了讓學生由疑問到思考的轉變,又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深度,對后續的教學能起到較好地引導作用。
(三) 由對舊知的提問入手,引導學生知識遷移進行導入
語文課的知識點有著豐富的關聯性,針對這一點,在上新課時聯系以前的內容提出問題,既讓學生復習了舊知,又為新課做了預習。如在教授《唐詩五首》時,可以提出關于詩歌的一些基礎性問題,如詩歌的分類、格律、平仄、對偶等;也可以就作者方面提出關于相關詩人的字、號、文集、評價、代表作等;也可以就詩歌的題材提出寫作背景、思想意義、表現手法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提出對于學習復習和鞏固詩歌方面的基礎知識、理解新課文本都有著很好的輔助作用。
二、 借助媒介,以吸引學生注意力進行導入
在課堂導入中,借助一些媒介,如圖片、實物、視頻、簡筆畫等進行教學導入,直觀又易于吸引學生注意力,進行引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由于媒介的直觀性,相較于語言的導入方式更直觀、明了、清晰。
(一) 由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實物入手,吸引學生注意力
如《中國石拱橋》一課,收集趙州橋、盧溝橋等古代石拱橋的圖片導入進行集中展示,既讓學生對石拱橋有了直觀的認識,又能增強學生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如《蘇州園林》一課,同樣可以收集我國著名園林的圖片進行展示,雖然學生不能親身感受古代園林的風采,但通過圖片同樣可以領略蘇州園林的魅力。有了這些圖片的輔助,學生對文本的注意力就自然而然增強了。
(二) 由與課文相關的視頻入手,豐富課堂導入手段
視頻資料的恰當運用,對于學生興趣倍加的學習文本知識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一著驚海天》一文,在授課前播放有關我國殲15戰機在遼寧艦起降的視頻,學生會被這震撼的場面深深吸引,無形中就會激發學習文本的興趣,課堂上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如講授《三峽》一課,導入時可播放有關三峽的風光短片,在提升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能有助于學生對文中描寫的理解。
三、 挖掘學生潛力,以達到學生與文本共鳴來導入
課堂的主人是學生,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是否體現,影響著學生是否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而課堂導入部分,同樣可以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導入中扮演重要角色,既達到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產生高昂的情緒、體驗成功的快樂、進而能達到與文本的共鳴。
(一) 運用課本劇導入,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課本劇是在語文教學中常用的一個手段,如果把課本劇運用到課堂導入部分,既能引發學生的興趣,又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能促使學生重視預習環節。如《背影》一課,可以通過課本劇表演父親站臺送別兒子時的情景,緊抓幾個典型的動作來表現父親的深沉的愛。學生表演、觀看過程中對于這種深沉的愛有了感觸、有了理解,有利于對文本的學習。
(二) 運用學生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有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教材中的課文,大多是富于故事性或富于情感的,針對這些課文,可以讓學生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導入。如《回憶我的母親》,可以讓學生來講講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故事來導入,既達到了導入的目的,又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總之,課堂導入是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恰當地運用課堂導入,會激發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會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張武升,關于教學模式的探討[J].教育研究,1988(7).
[2]李方,一般教學模式與學科 教學模式[J].課程·教材·教法,2001(5).
作者簡介:
秦杰,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寧縣中村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