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蘭
摘要:環境監測中,懸浮物是水質監測的一項重要指標,為生活污水中的常規五項監測。重量法測水中懸浮物實驗步驟簡單,但對環境及實驗細節要求比較嚴格。本文對實驗過程中實驗器材的選擇、實驗步驟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及對實驗環境的要求進行逐步分析討論。
關鍵詞:懸浮物;烘干;稱量;取樣;空白
水中懸浮物是指通過0.45um濾膜(CN-CA),截留在濾膜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體物質。重量法測水中懸浮物實驗,操作步驟簡單,且實驗中無需添加任何化學試劑。但要做準做好,對實驗各個環節的把控是必不可少的。
稱量瓶。事先編好編號,同時保證蓋子能蓋嚴蓋實。因為在烘干濾膜的同時,稱量瓶原先殘留的水分等也會蒸發干凈,所以不需要事先恒重。
濾膜。濾膜表面的滑粉狀物質以及濾膜碎片等,部分物質在恒重過程中會慢慢揮發。但為了防止濾膜上部分物質隨著從稱量瓶中取出,散落在空氣中,或在過濾水樣時從孔徑中流失,導致恒重無形中變低。可事先用蒸餾水過一遍濾膜(洗滌),除去濾膜上的一些粉狀物質等,可在過濾裝置上抽1~3s,減少濾膜上的殘余水分,從而減少達到恒重所需要的時間。
由表1可知,在過濾水樣后,是會存在恒重減少的情況,且每張膜恒重減少的量不一定相同。這些減少的恒重,對懸浮物含量較低的水樣影響較大,容易導致“負值”出現。
烘干。烘半小時,冷卻,稱量,反復幾次,直到達到恒重。由于濾膜事先經過洗滌處理,有水分殘留,可適當延長烘干的時間,如烘1個小時,再冷卻稱量。
從表2可以看出,不是所有的膜達到恒重所需要的時間是相同的,而達到恒重狀態的膜,在4.5h左右的烘干時間下,基本是不會出現恒重產生變化波動的情況,所以可根據各自實驗室條件,適當延長每次烘干時間,待大部分濾膜達到或接近恒重狀態時,烘干時間再改為半個小時,提高實驗效率。
冷卻。從烘箱中取出稱量瓶,馬上蓋嚴蓋實瓶蓋,盡可能避免空氣中水分等進入稱量瓶。放進裝有硅膠(至少有2/3硅膠未變色)的干燥器中,冷卻。冬天氣溫較低,冷卻20分鐘左右,夏天溫度較高,冷卻時間30分鐘左右,有時需適當延長。為了避免經常搬動干燥器,可將干燥器置于天平室。
稱量。提前一個小時以上開啟天平,對天平進預熱。同時為了保證稱量環境條件的一致性,可利用空調及除濕機等來保證恒溫恒濕。夏天空調溫度設置20~25℃(冬天可不開),濕度40~55%。
表3顯示空氣中溫度濕度的改變,導致可能已經達到恒重的濾膜,再次烘干冷卻稱量后,數值卻發生波動,所以使每次稱量環境保持相對一致性,是保證恒重的必要條件。
在稱量過程中,稱量瓶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導致稱量結果偏差,所以稱量速度要快,同時為了盡量減少實驗誤差,應對稱量瓶進行編號排序,且保證每次恒重過程的稱量順序是一致的。實驗過程中試驗過,當樣品數量在10個以內,稱量結束后第一個稱量偏差在0.0007g以內,數量較多時(20~35個),偏差可達0.0020g左右。
取樣。一般要求水樣過濾后殘留在濾膜上的懸浮物重量為5~100mg。針對不同的水樣,取樣量可酌情增減。如設施進口污水100ml,污水處理廠設施出口污水500~1000ml,皮革廠、電鍍設施出口污水100~500ml,造紙廠污水50~100ml,漂染廠污水100~300ml,生活污水100~300ml,入海河流等地表水100~500ml。
過濾。國標中濾膜的材質要求為CN-CA,但對濾膜的直徑其實是可以放寬要求的。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誤差在可接受范圍內,就要保證膜上截留的懸浮物盡量多一些,這就要求過濾的水樣不可太少,而水樣的增加會相應地增加過濾的時間。為了加快過濾的速度,縮短過濾所耗的時間,可選擇80mm或100mm等直徑的濾膜,配套相應的過濾裝置進行過濾,提高實驗效率。
漂浮或浸沒的不均勻固體物質不屬于懸浮物,如果抽濾后,在膜上殘留有該類物質,可用鑷子夾走。
空白校正。懸浮物實驗主要是過濾前后,根據膜的恒重差值算出該樣品的懸浮物含量,是沒有空白實驗的。但由于操作過程中的不可預知誤差,如膜上的滑粉狀物質以及濾膜碎片等,在過濾前算在膜的恒重內,過濾時消失或損耗,導致過濾后恒重不“恒重”,變成“負值”等(表1列舉)。又如表2及表3所述,恒重過程中,受環境影響波動大,且每張膜達到恒重的時間不一,同時也不能保證經過事先處理的膜已經不存在稱量誤差,這時就需要做一些空白試驗,即放置空白膜到過濾裝置上,除了不過濾水樣,其他跟水樣同一操作步驟——每次用10ml的蒸餾水連續洗滌空白試驗的濾膜三次,吸濾除去痕量水分,烘干、冷卻、稱量求恒重。
為了讓空白試驗發揮其作用,每次至少準備3個實驗室空白,通過空白實驗過濾前后的恒重狀態,來校正實驗誤差,使數據結果更可靠。
以上對重量法測水中懸浮物的實驗環節進行一一分析,在實際實驗過程中,如何準確地測量水中的懸浮物含量,使實驗數據可用、可靠,符合準確性、精密性和科學性的要求,需做好每個實驗小環節,考慮每個潛在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補版)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徐衍忠 懸浮物測定應注意的問題 中國環境監測
【3】林小鳴 取樣量與烘干時間對總懸浮物測定結果的影響 中國環境監測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環境監測中心站(泉州市環境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