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超市、無人酒店、無人餐廳、無人機、無人艇、無人車……“無人”時代搭乘著技術的快車已由前衛概念走進現實生活,并點燃了關于未來的無限暢想。
開啟“無人”零售新體驗
從無人超市到無人酒店再到無人餐廳,商界大佬紛紛布局“無人”領域,玩轉黑科技。
早在2017年馬云就開設了國內第一家無人超市,這個超市24小時無人看守,而且沒有一位員工,全部采用機器控制管理,進店只需要打開淘寶,掃門上的二維碼進超市,出門后系統自動識別扣款,非常便捷。
繼無人超市之后,馬云又在上海虹橋投資國內一家無人停車場,這家停車場沒有一位人工,全部采用人工智能控制,小車可以直接進入停車場,沒有排隊、繳費等手續,車主進入停車場后,系統自動識別車牌扣款,整個過程才幾秒鐘,大大節約了時間。
馬云的盒馬餐廳全部采用人工智能進行管理,甚至連炒菜、端菜都是由機器人完成,客戶進入無人餐廳后,通過點餐系統點餐后,系統自動進行扣款,在十分鐘之內機器人就會上菜,整個過程沒有一位服務人員,可以節約不少的人力、物力,大大的降低了人工的成本,很多人表示未來可能無工可打。
2018年底阿里未來酒店正式開始營業,整棟大樓沒有一名服務員,進入阿里未來酒店后,首先由一名機器人接待,機器人掃碼后,立馬就能確定客戶的身份,然后就帶領顧客進入房間休息,在阿里未來酒店內,客戶無論是去餐廳吃飯、還是去健身房健身、甚至去游泳池游泳,只需要刷臉就可以。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也能體驗到“無人”黑科技,1月份中國鐵路首家智能無人餐廳——“笈美智能無人餐廳”在青島火車站亮相,從觸屏點餐、掃碼支付、微波加熱到自動出餐,整個過程最多僅需28秒,餐廳里沒有服務員,沒有收銀員,沒有保潔員,甚至連廚師都沒有。正值春運期間,南來北往的旅客們在進出青島站時,紛紛走進這家智能無人餐廳,親身體驗黑科技帶來的方便快捷,感受舌尖上的美味。
“笈美智能無人餐廳”采取了中央廚房統一處理、供應鏈統一配送的智能共享餐廳的模式,楊笈每董事長揭開了無人餐廳的秘密: “屏幕后面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機制,所有產品都在中央廚房里處理好,經過低溫保存,低溫物流送到店里,進行低溫儲存。我們每一個智能機器后面都大概有300份的餐點,這些真空包裝的餐點由工作人員定期投放到點餐機中。”據悉,未來“笈美智能無人餐廳”除了在各大鐵路樞紐開設外,還會在大學、醫院、景區、廣場、服務區等公共領域設立,可以恰到好處智能的解決食客在各種情形下的迫切性就餐問題。
這幾年“無人”概念的餐飲新形態層出不窮,每次總能吸引不少業界關注和消費者體驗。
“無人”領域多點開花
未來,馬路上將看不到快遞員、送餐小哥的身影,只見一臺臺無人配送車自如地穿行于街道之間,它們會看紅綠燈,會避讓行人,自動奔向訂單所在地。它們自主停靠在配送點后,會將取貨信息發給用戶,用戶通過人臉識別、輸入取貨碼、點擊手機APP鏈接等方式取貨。
2018年11月,全球首個京東配送機器人智能配送站正式啟用。同期,京東還獲得全球首個省域無人機物流經營許可證,無人機已成為智能物流“上天入地”的有效延展。
與此同時,順豐、蘇寧等企業也在探索無人機送貨,載重幾百公斤的大型無人機可以完成省內重點城市間的貨物轉運,載重5公斤到50公斤的末端無人機則可以實現“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派送。
中國無人倉引領全球智慧物流。上海市郊,在一個名為“亞洲一號”的無人倉分揀車間里,300個“小紅人”(分揀機器人)日夜不停地以每秒3米的速度往來穿梭,分揀數十萬個包裹。每天,這個無人倉能處理超過20萬個訂單,整體運營效率較傳統倉儲提升10倍。
無人倉是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在商業領域的創新,實現了貨物從入庫、存儲到包裝、分揀等流程的智能化和無人化。目前,海內外多家電商巨頭紛紛建立無人倉,以解決貨物或包裹分揀等問題。專家表示,隨著新零售時代到來,傳統物流體系正在加速變革。中國無人倉技術起步早、發展快。在未來發展中,如何加快技術升級、降低運營成本、對消費者進行精準服務,是無人倉應用的制勝關鍵。
在“無人駕駛”領域,百度推出了無人駕駛平臺“阿波羅”,并和微軟、黑莓一起進行無人駕駛技術的開發與全球推廣;谷歌不斷在無人駕駛領域招兵買馬,與網約車平臺Lyft和汽車租賃平臺Avis先后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自動駕駛的發展與普及;三星電子得到韓國政府的批準,可以在公開道路測試無人駕駛汽車;奧迪則發布了新A8-“全球首款L3階段自動駕駛量產車”,并承諾在2023年底之前花費160億美元開發電動和無人駕駛技術。
以人工智能為支撐
“無人時代”跑步前進的核心動力是人工智能識別和決策技術一日千里的發展。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高級技術專家曾曉東表示,在阿里巴巴的無人超市中,混合使用了計算機視覺和傳感器感應并疊加了非配合生物識別技術(“非配合”是指在用戶無感知的狀況下就能完成身份核實),用來識別人和商品,降低誤判率。迪利普·庫馬爾也表示,安裝在Amazon Go天花板上的數百臺攝像機通過計算機視覺來自動判斷顧客正在挑選什么,“人工智能對視頻的分析和理解是關鍵”。
而在無人駕駛方面,同樣需要機器學習、視覺傳感、大數據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撐。前百度首席科學家、AI Fund投資基金創立者吳恩達說:“10年前的科技生態還不足以支撐安全的無人駕駛研究,后來由于深度學習等技術的發展,事情發生了變化。”
科技巨頭們為何對“無人時代”充滿熱情?一個顯而易見的理由是, “機器換人”帶來了成本下降和效率提高。傳統超市想要提升利潤率,必須壓縮成本,而人工成本正是其中最大的一部分。中國民用航空局運輸司副司長廉秀琴也表示,推廣應用無人機技術可以創新拓展傳統航空運輸方式,通過無人機航空物流配送的方式緩解干線機場的資源緊張,盤活支線機場閑置資源。
但“無人”的意義不僅在于降低成本,還能得到豐富的信息和數據。曾曉東告訴記者:“無人超市意味著,每位迸店客人都會被單獨辨別,顧客從進門到出門,所有一舉一動都能數字化,并且能被捕捉記錄。這些信息回流到云端后,通過算法模型,可以得到許多非常有價值的信息。比如貨架最高處的商品是不是許多人想拿但夠不著最終放棄了,這說明當地人身形偏小,是時候調整貨架的高度了。它甚至可以作出一些預測。比如,傳感器感應到進店的女客人很多都穿高跟鞋,敏銳的老板就會在女鞋區多放些半跟鞋墊和腳踝磨損修復霜。”
首汽約車CEO魏東也表示: “通過L3級的自動駕駛技術,首汽約車不但將實現城市擁堵情況下慢速駕車的自動駕駛,與此同時,通過自動駕駛獲得的海量數據,與城市公共交通數據打通,還能智能地進行供需預測和運力調度,實現實時的動態調度和路線規劃。”
從石器、青銅、鐵器時代到工業、蒸汽、電器時代,在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推動下,“無人”時代已經呼嘯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