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朋
摘 要: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擁有一批創新能力較強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及實力較強的特色優勢產業,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具有獨特優勢。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長株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發展的優勢、劣勢、機會及威脅因素,努力探索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路徑。
關鍵詞:湖南省;長株潭;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
中圖分類號:F426.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5-0228-02
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黨中央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立足雄厚基礎,湖南軍民融合產業正加速崛起,為高質量發展蓄積新興動能,著力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以創建長株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為核心,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1 長株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概況
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東部,為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三市沿湘江兩岸分布,緊密相連,城市群內擁有一批創新能力較強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以及實力較強的特色優勢產業,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具有獨特優勢。2018年10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制定《創建長株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工作方案》,以“縱深保障、協同創新”為主題,構建和完善國防科技工業、軍民協同創新、國防動員三個體系,努力建成國防科技協同創新、軍民融合高端智能制造、國家戰略縱深軍事保障三大基地,加快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探索走出一條具有湖南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之路。
2 長株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發展SWOT分析
2.1 優勢分析
2.1.1 產業基礎優勢
湖南省軍民融合企業目前已達269家,其中長株潭三市的軌道交通、工程機械、裝備制造、中小型航空發動機等支柱產業,帶有“軍工血緣”的單位及技術達到70%左右。如:長沙高新區作為全國首個以軍民融合為特色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匯聚軍民融合企業120余家,其中有4家為具備軍工資質的上市公司。株洲航空產業園,依托中小型航空發動機核心企業,帶動培育了湖南通發、南方宇航、易力達機電等一批市場前景良好的優勢軍民融合企業。湘潭經開區以軍民融合特色產業園為核心,全力推動軍民兩用技術雙向轉移,做大做強軍民融合產業規模,鼓勵優勢民口企業進入武器裝備配套領域。
2.1.2 人才技術優勢
長株潭城市群人力資源優勢突出,擁有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湘潭大學等高等院校83所,匯聚兩院院士77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83名,引進留學歸國人員和海外專家1000多名。擁有省級及以上科研機構1000余家,國家級孵化器、加速器載體面積300多萬平方米,R&D人員13.5萬余人。同時,長株潭城市群在軍民融合重點領域方面,形成了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等三大優勢特色產業,其中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等行業技術水平居世界前列,中小航空發動機具有全國領先優勢。
2.1.3 區位特色優勢
長株潭城市群處于國家“三縱兩橫”城鎮化格局中的長江橫軸與京廣縱軸交匯處,京廣經濟帶、泛珠三角經濟區、長江經濟帶的結合部,是長江中游城市群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京廣高鐵、滬昆高鐵和規劃建設中的渝長廈高鐵交匯于此,可直通19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是全國重要的高鐵樞紐。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規模位列全國第五,居中部地區首位。
2.2 劣勢分析
2.2.1 軍民技術互補作用亟需提升
長株潭城市群的軍工單位雖積累了大量的軍工技術,但受制于技術二次開發周期長、轉化風險大、收益分配機制缺乏、國家保密要求較為嚴格等一系列原因,絕大多數技術成果均未轉化為經濟效益,產業化推動更是極為緩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技術價值的浪費,難以形成相關多元化的軍工與民品相結合的業務體系。
2.2.2 軍民資源共享共用有待加強
長株潭城市群內的軍品企業大多為中央企業,屬地化管理程度較低,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阻礙了部分產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加之我國國防科技工業和民用工業隸屬不同體系,軍、民技術標準自成體系,軍品準入資格難以獲得,軍民兩大領域的信息傳遞和資源共享非常有限,部分產業的資源共享性較低。
2.2.3 傳統科研生產模式亟待創新
在傳統軍品任務的影響下,長株潭城市群內的軍品企業的科研生產管理模式,缺乏市場競爭優勢,產品定價過高、產品交付周期過長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產品與服務的市場競爭力,難以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2.3 機會分析
2.3.1 政策的扶持與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于實現強軍夢、中國夢,提出了軍民深度融合的時代命題,并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2018年3月2日,十九屆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及第一批創新示范區建設名單,為各地的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培育工作提供了參照依據。湖南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先后制定了《湖南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十三五”規劃》、《湖南省知識產權軍民融合試點建設方案》、《中共湖南省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工作規則》、《創建長株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工作方案》、《加快推進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湖南省軍民融合重大示范項目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設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軍民兩用高端裝備、光電信息、新材料等科研開發及產業發展。軍民融合產業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體系不斷完善,各地市也相繼出臺了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為加快湖南省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2.3.2 發展前景廣闊
《中國制造2025》明確發展的十大重點產業在長株潭城市群均有布局,其中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為中國制造“走出去”的亮麗名片;中小航空發動機產業具有全國領先優勢,是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到2025年,長株潭城市群基本建成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有力支撐制造軍民融合戰略。其中:工程機械產業更大更強,雄踞全球,引領世界工程機械產業發展;軌道交通產業做強做優,領跑全球,產業核心競爭力世界一流;中小航空發動機產業實現跨代發展,走向全球,基本形成世界級產業集群。
2.3.3 產業轉型升級的助推
我國經濟增長已經進入新常態,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產能過剩問題嚴重、經濟增速放緩下,要實現“中國制造”走向“優質制造”、“精品制造”的轉變,唯有通過產業的轉型升級,自主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美國先進制造業國家計劃、德國工業4.0、英國制造2050等全球范圍內的技術創新理念和產業革命,為軍民融合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外部機遇。
2.4 威脅分析
2.4.1 國際競爭激烈
長株潭城市群內的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中小航空發動機等三大優勢主導產業,都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如:工程機械產業雖已經突破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產品品質也得到顯著提升,但大型、超大型土方機械競爭力仍不如卡特彼勒、小松、日立、沃爾沃等世界一流品牌。中小型航空發動機產業在產品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壽命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2.4.2 周邊省份的挑戰
在軌道交通方面,湖北省經過近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已形成以武漢市、襄陽市為主的兩大聚集區,在機車車輛、工程養路機械、智能化設備與系統、鐵路用鋼領域特色突出,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實力。在中小型航空發動機產業方面,江西省近年來將航空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首位,在直升機、教練機的研發生產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是國家重要的航空工業資源大省,同時也正在逐步建立小型航空發動機科研生產基地,以求進一步完備航空產業配套。在工程機械方面,廣西柳工現有機械工業生產企業216家,形成了包括通用設備制造業、專業設備制造業和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在內的多個產業。毗鄰省份在制造業快速發展,給湖南省優勢軍民融合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挑戰。
3 湖南省創建長株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戰略舉措
3.1 構建協同創新體系
堅持創新引領,以建設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契機,以促進區域協同創新為主題,圍繞三大優勢主導產業發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企業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應用的主體。加快建立以創新中心為核心載體的制造業創新體系,突破一批重大關鍵共性技術,開發一批重點新產品,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競爭優勢的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和品牌區域。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強化財稅金融支持,加強對外科技交流,優化區域協調創新環境,全面提升長株潭制造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3.2 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適應實施自主創新戰略要求,構建以企業創新為主體、高校、科研院所、技術中心為源頭、技術轉移服務為紐帶、產學研相結合的新型技術轉移體系。破解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瓶頸,通過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折股、股權獎勵、股權出售、股票期權、分紅激勵、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股權激勵措施,完善科技人員的收入分配和激勵政策,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發揮政府采購的調控作用,開展科技成果應用示范工程,從市場端拉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使供給側政策和需求側政策相互促進、協同互補,傳好科技成果轉化的“接力棒”,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進程。
3.3 健全人才培養體系
全面落實《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等國家人才戰略,大力實施《湖南省芙蓉人才行動計劃》(湘辦發〔2017〕42號),圍繞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等三大主導產業發展需求,堅持人才為本的方針,以“高精尖缺”人才及團隊、管理精英、青年人才和制造業高技能人才為重點,供需對接、引育并舉、創新手段,實施系統化人才建設工程,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持續優化制造業人才發展環境,加快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競爭力強的人才隊伍,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3.4 完善政策保障體系
進一步加強對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產業發展的規劃指導,突出重點,統籌協調,促進優勢主導產業協同發展。放寬市場準入,實施市場準入制度改革,降低門檻,激發民間有效投資。加大對三大主導產業的財稅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財稅金融政策支持體系,完善和落實促進本省制造業創新產品研發和規模化應用的政府采購政策。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基金和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和創業項目孵化。
參考文獻
[1] 李強,余吉安.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與示范效應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7(2):10-13.
[2] 喬玉婷,鮑慶龍,曾立.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績效評估及影響因子研究——以長株潭地區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15):120-124.
[3] 張曉瑞.基于SWOT分析的陜西軍民融合發展現狀及應對策略[J].價值工程,2013(6):285-287.
[4] 馮媛,FengYuan.基于發酵理論的軍民融合創新的信息共享研究[J].情報雜志,2016,35(3):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