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永萍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2-019-01
摘 要 互聯網+背景下,電力企業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都不斷呈現出新的工作模式。作為職工合法權益的維護者,近年來電力企業工會結合“互聯網+”新特點,在開展職工服務工作的過程或者中不斷嘗試新的工作方式,為電力企業工會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 互聯網+ 電力企業 工會工作 職工服務
近年來,面對“互聯網+工會”式的新發展模式,電力企業工會緊抓信息進步對工會工作的影響、對電力企業員工工作與生活的影響,創新開展職工服務工作新模式,打造互聯網+背景下服務于職工的新陣地,為電力企業職工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務,不斷凝聚電力人奮發向上的力量。
一、打破空間距離,實現線上線下全方位服務
電力企業工會在研討互聯網+背景下工會工作進展會議中,很多工會工作人員提出,由于工會工作人員限制,以及不同崗位職工工作內容限制,近年來,雖然基層工會組織不斷致力于服務廣大職工、了解職工需要、聆聽職工心聲,然而,實踐工作中工會人員與每一位職工進行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較少,難以做到工會工作的全方位覆蓋?;ヂ摼W+背景下,有效打破了工會與每一位電力職工之間的空間距離,電力企業工會組織通過組建微信公眾號,廣泛吸納電力企業粉絲,有效縮短了電力企業工會與每一位電力職工之間的距離,使得電力企業工會在開展各項工作的過程中更加容易收集職工的意見與建議,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容易聆聽職工對工會工作的訴求,實現了線上線下全方位服務與電力職工的工作模式,得到了廣大職工的認可。
二、精準定位,提高服務于職工的工作效率
在傳統的依賴于工會各級組織層層傳遞工會聲音的工作模式下,往往延誤的工會工作的開展的時效性,在服務與職工、開展各項工會工作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形式主義。隨著“互聯網+”對電力企業工會工作的不斷滲透,近年來,為了有效提高工會服務與職工的工作效率,對工作進行精準定位,將服務工作絡在實處,通過電力企業信息管理平臺、智能手機、網上公眾號等互聯網新媒介,電力企業工會在開展服務職工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將工作內容直接定向發送至特定職工群體,提高了工會各級組織工作的效率,同時,在職工的監督下,也有助于工會組織能夠將工作高質量落在實處。
三、開展調研,貼近職工需求
在傳統的工會調研工作中,由于組織每一位職工進行調研存在較高的難度,難以實現調研問卷的全方位覆蓋,同時,在層層傳遞工會文件的過程中,由于每一位工會工作人員工作方式的不同,對調研目的與意義的解讀層次也各不相同,導致很多職工對工會組織的調研存在抵觸心理,認為調研工作沒有任何意義?;ヂ摼W+背景下,電力企業工會組織有必要結合企業生產管理的實際情況,在不同生產經營階段,借助信息科技的優勢,制定內容不同的匿名調研問卷,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或者信息管理平臺,向每一位職工推送調研問卷,以自愿的模式邀請職工參與調研活動,并實現調研結果的實施公開。針對調研結果,電力企業工會組織應該迅速做出反應,以實際行動向電力職工展示工會服務與職工的決心,貼近職工工作與生活實際需要制定工會工作方案。
四、宣傳新思想,凝聚戰斗力
電力企業工會組織在近年來的工作中發現,受網絡影響,很多職工難以正確辨別新聞與謠言,部分在社會上流傳較廣的謠言與負面思想,也對電力職工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互聯網+背景下,電力企業工會在創新開展職工服務新模式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認識到互聯網發展對工會工作、對電力職工個人的利與弊,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工作模式,將振奮人心、具有積極向上精神的內容融入到公眾平臺日常推送內容之中,通過宣傳新思想、肅清網絡不實言論的態度,端正職工面向網絡、面向社會不實言論的態度,同時,積極踐行電力企業黨組織在職工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系列工作指導意見,在黨工團各級組織的共同努力下,凝聚電力企業職工的戰斗力。
五、靈活開展網絡學習,提高職工整體素質
電力企業在針對工會組織成員、女工群體、青工群體以及全體職工開展不同層面的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背景下對工會教育工作的有利條件,在避免工會活動對電力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的情況下,創新開展靈活的網絡學習活動,組織不同層面的職工,利用工作之余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進入不同的學習入口,以簡短的學習視頻為主要內容,以打卡收集積分進行排名為鼓勵手段,將工會會議精神、專題培訓活動、學習講堂、普及法律基本常識等學習活動進行全范圍覆蓋,以期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經營、不占用職工業余時間的前提下,不斷提高電力企業職工隊伍整體素質。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為電力企業工會聆聽職工聲音、向職工傳遞工會聲音創建了便利的平臺,通過不斷打造線下線上并行的職工服務工作新模式,在創新工會工作手段多樣化的過程中,電力企業工會組織能夠更加貼近與職工,也為凝聚電力職工力量做出突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陳姬.創新工會工作機制增強電力供電企業工會活力[J].時代報告,2018(22).
[2]鄒新凱.“互聯網+”新業態下的工會:挑戰與回應[J].中山大學法律評論,2018(1):1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