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紅
(四川巴中市巴州區第二人民醫院〈巴中市精神衛生中心〉手術室 四川 巴中 636000)
頭位難產屬于產科中較常見的表現,是由胎方位出現異常造成。研究發現,頭位難產引發產婦增長第二產程時間,會加劇產婦的心理壓力,嚴重者甚至會引起剖宮產和新生兒不良事件的發生[1]。因此,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此改善分娩結局,本文就針對我院60例頭位難產產婦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產科2017年8月19日—2018年9月1日收治的頭位難產產婦,共計60例,根據產婦入院就診時間的順序分為30例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和30例研究組(產程護理干預)。其中對照組產婦年齡19~42歲,初產婦為18例,經產婦為12例;研究組產婦年齡20~42歲,初產婦為19例,經產婦為11例。
將上述兩組產婦的年齡、產次等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可見無明顯差異,具有對比性,P>0.05。
納入標準:(1)年齡≥19歲的產婦;(2)經檢查確診為頭位難產的產婦;(3)經委員會核實批準以及產婦家屬知情,并于同意下簽署約定書。
排除標準:(1)不能積極配合產科醫護人員工作的產婦;(2)年齡≤19歲的產婦;(3)存在腦溢血、心臟病等疾病的產婦。
1.3.1 對照組頭位難產產婦 常規護理干預(評估身體狀況、監測產婦各項生命體征等)。
1.3.2 研究組頭位難產產婦 產程護理干預,具體護理內容如下。
(1)心理護理。分娩前,護理人員需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向產婦講解目前產程的進展狀況,緩解產婦的心理情緒,得到產婦的積極配合,當然心理輔導盡可能選擇在產婦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進行。與此同時,在產程獲得相應進展時,護理人員還需不斷鼓勵產婦,幫助產婦樹立分娩信心,保證產程期間產婦心情處于愉悅狀態[2]。
(2)體位護理。當出現頭位難產時,應立即改變產婦的體位,取半臥位或側臥位為主,雙腿處于自然放平狀態,嚴密觀測產婦的身體情況,若出現宮口全開并且清楚看到胎頭時,提醒產婦雙腿放置在蹲腳架上。若出現宮縮情況,幫助產婦取膝關節、髖關節位,大腿貼與腹部,并指導產婦學會正確屏氣呼吸用力,縮短產程時間。至于需要破膜處理的產婦,可進行人工破膜,以此促進產婦分娩。
觀察和記錄兩組頭位難產產婦的總產程時間、疼痛持續時間和對比分析兩組頭位難產產婦的剖宮產發生率、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
本研究涉及的兩組頭位難產產婦指標數據均采用SPSS22.0版本統計學軟件進行測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形式,用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百分數形式,實施檢驗方式為:卡方檢驗。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產婦的總產程時間、疼痛持續時間與對照組比較(59.65±2.35 VS 76.62±2.42)min、(24.63±4.48 VS 31.29±4.82)min,兩組比較有差異,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產婦的總產程時間、疼痛持續時間(±s,min)

表1 對比兩組產婦的總產程時間、疼痛持續時間(±s,min)
注:*與對照組結果相比較,P<0.05。
?
研究組產婦的剖宮產發生率、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相比對照組產婦發生率要低,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產婦的剖宮產發生率、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n,%)
頭位難產是因產婦子宮出現收縮乏力、骨產道出現異常以及新生兒發育出現異常的情況,頭位難產會對母嬰的健康造成威脅,所以實施科學有效的處理方法顯得尤為必要。在最大程度上改善產婦的分娩結局,以此降低新生兒不良事件和剖宮產的發生。因此,本組試驗旨在研究頭位難產產婦實施產程護理干預措施,對護理效果和分娩結局的影響進行討論。
結果顯示,研究組在總產程時間、疼痛持續時間均相比對照組要短,研究組的剖宮產發生率、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6.67% VS 16.67%)、(3.33% VS 26.67%),數據間對比存在差異,P<0.05。以上說明,研究組產婦在實施產程護理干預中,通過對產婦在整個產程過程中實行心理護理,減輕分娩期間產生的負面情緒,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護理工作,提高分娩信心。同時,根據產婦產程中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體位護理,期間協助產婦進行操作,保持體力,以此減少第二產程的時間,為產婦自然分娩提供良好條件,改善產婦的分娩結局,保證母嬰平安[3]。
綜上所述,產程護理干預對頭位難產產婦可有效改善分娩結局,降低剖宮產發生率及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