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雪嬌 連曉婷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產房 福建 廈門 361000)
初產婦分娩時各個產程的分娩方式的選擇及其重要,尤其是進入第二產程,相比其他產程最為危險[1]。有研究表明產婦進入第二產程如果耗時過長極容易發生母親產后大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等不良反應發生[2-3]。近年來自由體位分娩一直被提倡,尤其是第二產程采用側臥位方式,使產婦分娩過程良好,也是產婦最為容易接受的分娩方式之一[4]。據報道側臥位分娩可以增大初產婦陰道分娩率、縮短第二產程生產時間等[5]。本文旨在分析初產婦在第二產程采用側臥位分娩對分娩結局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住院分娩的初產婦140例,將上述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70例,平均年齡(24.36±3.51)歲,平均孕周(38.96±2.57)周;對照組70例,平均年齡(25.19±3.28)歲,平均孕周(40.12±2.21)周。兩組平均年齡、平均孕周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
納入標準:(1)必須為初產婦;(2)經檢查為單活胎;(3)無妊娠綜合征;(4)產前家屬須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產婦胎位不正;(2)產婦有早產跡象;(3)有其他疾病及精神病史者。
初產婦入院后均開展關于分娩的健康教育,疏導孕婦及家屬緊張、焦慮不安的心理狀態,詳盡地講解分娩時相關注意事項,護理人員應實時監測產婦的胎心及子宮收縮變化。對照組孕婦在第一產程時采用仰臥位分娩方式。第二產程采取膀胱截石位,助產士須指導初產婦如何屏氣和用力,以增加腹壓,直至分娩。觀察組在第一產程采取和對照組一樣的體位。在第二產程采取側臥位,助產士也應正確指導屏氣和用力,至成功分娩。
分娩結局:陰道分娩率、陰道助產率、中轉剖宮產率、第二產程的時間、陰道撕裂傷,母嬰不良結局:產后2h出血、新生兒窒息。
觀察組的陰道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第二產程的時間大于對照組,且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陰道撕裂傷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分娩結局比較[n(%)]
觀察組患者的產后2h出血量(ml)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新生兒窒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母嬰不良結局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母嬰不良結局比較(±s)
組別例數產后2h出血量(ml)新生兒窒息(%)觀察組70207.51±20.190對照組70229.63±19.783 χ2/t-3.652.98 P-<0.05<0.05
分娩是母親和嬰兒必須經歷的過程,其過程十分復雜,一種復雜的生理過程,同時劇烈的疼痛會使孕婦心理變化特別明顯,會直接導致生產時間過長,產后大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等不良結局[6-7]。所以說分娩方式對產婦極為重要,尤其是初產婦,正確的分娩方式不僅可以縮短生產時間,還會減小母嬰不良反應結局。仰臥位分娩方式是當前臨床上使用最多的,優勢是便于觀察產程、監測胎心、接生等,但也存在劣勢,可能限制骶尾關節的擴張,使骨盆出口變窄,引發一系列的臥位生產綜合征[8-9]。近年來隨著分娩模式的轉變和助產技能的不斷提高,許多專家提倡第二產程采取側臥位,效果十分理想,也越來越被更多的產婦所接受。國內外許多報道表明,相比于傳統分娩方式第二產程采用側臥位分娩體位,有利于胎兒的順產,縮短了第二產程,減少了孕婦的疼痛,有利于產后的母嬰健康[10-11]。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的陰道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第二產程的時間大于對照組,且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陰道撕裂傷率小于對照組,且差異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的產后2h出血量(ml)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新生兒窒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初產婦第二產程采取側臥位生產,可以增大陰道分娩率,減少其它分娩方式,降低陰道撕裂傷率,并減少了母嬰不良結局,但卻延長了第二產程的時間。
綜上,初產婦第二產程采用側臥位方式可以大陰道分娩率,減少其它分娩方式,還可以降低陰道撕裂傷率,并減少了母嬰不良結局,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