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雪飄
(廣西省梧州市藤縣人民醫院 廣西 梧州 543300)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為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較快的發展過程,同時病情結果較為嚴重,如果患者沒能進行有效的治療,可能會產生生命危險[1]。導致AMI最主要的原因為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血栓性斑塊引起的血管堵塞,導致急性血栓的產生,通常患者會發生循壞衰竭以及心率失常等現象[2],基于不同年齡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臟超聲特點,本院選取2017年—2018年收治老年心梗死患者150例進行多普勒超聲及管狀動脈造影檢查,現就檢查結果作如下報道。
選取我院的2017年—2018年我院入治老年心梗死患者150例,其中根據年齡分為A組(60~70)歲、B組(70~80)歲、C組(80~90)歲,所有患者均經確診為AMI病患,同時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進行排除,所有患者中共有前壁心梗患者70例,前壁后壁混合40例,下壁心梗20例,后下壁心梗20例,所有患者均簽署相關協議同時自愿加入研究之中。
對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分析,包括患者的病史、糖尿病基礎疾病等狀況。同時在患者就診之后1~3天后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患者進行檢查的儀器的型號為Philips IE 33,設置為1~5MHz的探頭頻率,同時患者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及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后,對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觀察,指標內容主要包括:左心室前后徑、室間隔與左心室厚壁厚度、收縮末期左心房前后經舒張早、晚期峰值速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數,共測量3次,取均值。
對比三組患者的性別例數;對比三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本次研究通過軟件SPSS22.0進行統計學數據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通過卡方檢驗,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表示,通過t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3組患者男女比例觀察可得,C組女性患病比例大于B組女性,B組女性比例大于A組女性比例,其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患者的發病率逐漸增高,男性患者的發病率逐漸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性別構成比較[n(%)]
通過對3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可知,A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概率最小為20%,其次是B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概率為40%,并發癥發生概率最大為C組75%,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隨著年齡增長,并發癥發生概率也在逐漸增加,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并發癥狀況觀察比較[n(%)]
心肌梗死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通常會使患者產生前胸痛、心悸、脈搏微弱、血壓降低等情況[3],對患者的健康有著嚴重的威脅,通常心肌梗死多發于老年群體中,老年患者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較為常見,心肌面積較大容易發生缺血情況,心率衰竭及死亡的可能性較大,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患者研究數據結果分析可見,C組女性比例大于B組女性比例大于A組女性比例,其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患者的發病率逐漸增高,男性患者的發病率逐漸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低齡男性患者的主要發病原因為長期抽煙、酗酒,隨著年齡增長,女性體內的雌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容易產生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血脂代謝功能紊亂等情況,影響患者的發病率。同時對比不同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A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概率最小為20%,其次是B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概率為40%,并發癥發生概率最大為C組75%,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隨著年齡增長,并發癥發生概率也在逐漸增加,年齡小患者的預后效果較好。
綜上,通過對不同年齡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臟超聲的臨床分析可知,隨著年齡的增大,男性患者發病率減少,同時年齡增長對預后產生消極影響,并發癥概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