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靜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 廣西 南寧 530021)
對于扁桃體過度肥大及慢性扁桃體炎患者,臨床往往給予扁桃體切除術。盡管該項手術可取得顯著效果,但是極易出現術后出血[1],不利于術后康復。倘若出血量較大,則會導致患者喪失生命。因此,探究患者術后出血的護理措施顯得尤為重要。循證護理是護士在護理過程中,謹慎地、明確地將臨床經驗、患者意愿與科研結論相結合,獲得科研證據,作為臨床護理決策依據的過程。循證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護理人員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對深入研究,滿足現今臨床護理需求的同時,可使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知識與技能顯著提升,進一步提升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更為專業、規范的護理服務。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扁桃體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詳細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扁桃體切除術患者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方法分組,對照組60例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60例予以循證護理。全部入選研究對象術前均行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胸片、心電圖等相關檢查,擇期在靜脈麻醉下行扁桃體切除術。對照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在2~1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97±1.23)歲。觀察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在3~1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99±1.19)歲。兩組患者在基線資料上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60例予以常規護理,實施方法:(1)按醫囑完善胸片、心電圖、血常規等各項檢查,確定擇期手術時間,做好術前準備工作。(2)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屬告知疾病與手術相關知識,解答疑惑。(3)術后嚴密觀察病情,及時發現異常現象告知醫師,給予及時處理。(4)給予口腔護理,每天兩次,給予冰袋冷敷下頜止痛等。(5)飲食指導:在扁桃體切除術后24小時內,護理人員應囑咐患者家屬進食少量冷水,借助冷飲實現止血和止痛效果,如果患者沒有出血現象,可以進食少量流質食物如湯類、豆漿或稀粥,避免吃含有果酸類的水果;在手術后24小時~1周,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家屬多餐少食,避免刺激性和油炸類食物;在手術1周后,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家屬繼續進食軟質或流體類食物,確定傷口愈合完整后可以逐步恢復正常飲食。
觀察組60例予以循證護理,詳細如下:(1)明確循證問題:根據以往的探究結果、臨床護理經驗,擬出循證問題。成立由1名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及3名護士組成的循證護理小組。由該小組成員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身體狀況、病情及心理狀況評估,根據評估的結果收集、整理可影響其術后恢復的因素,確定循證問題,比如術后出血預防。(2)制定方案:由小組成員以上述的循證問題為關鍵詞,依據提出的循證問題擬定出解決方案,通過檢索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以及維普數據庫等有關循證護理措施的文獻。(3)循證護理的具體實施方法:①術前心理干預:通常情況下,患者不僅需要承受疾病帶來的生理痛苦,而且心理負擔較重,再加上對手術效果的擔憂和病情影響,所以其精神容易處于高度緊張狀態,進而引發抑郁、恐懼等一系列不良情緒。為此,護理人員除了要為患者提供基礎性護理服務外,還要注意觀察患者心理、情緒變化情況,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根據患者性格特點開展個性化心理護理,講解疾病與手術的基礎常識,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解答疑惑,闡述以往成功案例,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術前準備。囑患者注意保暖,預防感冒,密切觀察其體溫變化,若體溫異常或有扁桃體炎急性發作癥狀,及時報告醫生;預先告知患者術后疼痛可能,提前做好準備,指導患者掌握放松療法、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提升疼痛閾值。③術后護理術后密切觀察病情,以便早期發現出血,及時處理,避免引起嚴重后果。取側臥位或半臥位,指導患者不要將口腔分泌物咽下并輕輕吐出,以便觀察出血量[2]。注意口腔清潔,術前2~3天,患者每次進餐都應進行漱口,利用清水、漱口水或鹽水漱口都可以,持續到術后一周。術后24小時內下頜冰袋冷敷,強化飲食管理,待清醒后六小時可給予冷飲流質飲食,可食用適量冰淇淋,原因在于冰淇淋具有甜味,能夠強化患者味覺,同時也促進傷口血管收縮,能夠有效止血,而且緩解疼痛感。術后第二天,患者可食用半流質食物,包括高蛋白及低纖維食物。禁止食用酸性飲料、水果、辛辣刺激食物、補品,術后一周均進食半流質飲食。
(1)術后14天內出血發生率[3]。(2)護理滿意度。采用該醫院的護理滿意度評價表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該評價表的總分為100分。根據患者的評分將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即患者的評分在95分以上)、基本滿意(即患者的評分在80~95分之間)和不滿意(即患者的評分在80分以下)。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4]。(3)納入標準:①符合扁桃體切除術適應癥者;②患者及其家屬知情自愿參與同意書者;③具有清晰意識,可正常與人溝通交流者。排除標準:①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軀體障礙者;②排除存在精神障礙或心理障礙者;③排除手術禁忌癥或依從性差者。
本次研究選取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用(±s)表示,展開t檢驗;計數資料(n,%)表示,展開檢驗;P<0.05表示對比差異顯著。
觀察組術后14天內出血發生率5.00%(3/60),對照組15.00%(9/60),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14天內出血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67%(58/60),對照組86.67%(52/60),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扁桃體切除術是一種耳鼻咽喉科常見手術,術后出血是一種常見并發癥,不僅影響疾病康復,而且也易引發感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扁桃體切除術者圍術期內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護理模式是護理人員根據醫囑被動開展機械性護理操作,對患者術后可能出現的問題缺乏關注,在并發癥預防方面效果欠佳,特別是扁桃體切除術后出血問題中存在較大的劣勢。因此,選擇一種科學有效的護理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循證護理定義:即遵循證據的護理,是護理人員在計劃其護理活動過程中,審慎地、科學地應用最佳科研結論和證據,并與其臨床經驗及患者愿望相結合,轉化為臨床證據,以在某一特定領域作出符合患者需求的臨床護理決策的過程。循證護理實施讓全部護理人員都主動思考其中的問題,并且認真觀察,細心護理病人,使得護理操作規范、有依據,擺脫過往全部依靠經驗的情況。循證護理中,在獲得相關的文獻資料后,由副主任護師結合臨床經驗與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文獻的可靠性進行鑒別,并制定最佳的護理方案,并結合有關研究成果、臨床護理經驗擬定出具有科學性、人性化的護理措施。為了進一步探究循證護理在扁桃體切除術患者術后出血中的護理效果,我院特選取120例患者進行分組對比,研究結果:觀察組術后14天內出血發生率5.00%(3/60),對照組15.00%(9/60),(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67%(58/60),對照組86.67%(52/60),(P<0.05)。結果提示,相比于常規護理模式,應用循證護理干預后患者的術后出血量明顯降低,患者的滿意度明顯提升。針對上述結果分析,循證護理是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了解扁桃體切除術后患者出血的影響因素,針對性開展護理干預,通過術前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與配合度,同時提升患者的疼痛閾值,減少對疼痛的恐懼感。術后病情觀察、飲食護理、口腔護理等護理措施的開展,可為患者預后康復提供有利條件,預防出血等并發癥發生,進而提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綜上,將循證護理應用于扁桃體切除術患者,不僅能夠有效預防術后出血,還能提高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