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 徐浩 顧豪勇

[摘要] 目的 探討牙周基礎治療對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本院治療的7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對照組予降糖、口腔衛生宣教,實驗組在此基礎上行牙周基礎治療,3個月后比較兩組的牙周臨床相關指標如菌斑指數(PLI)、探診深度(PD)、附著喪失(AL)、探診出血率(BOPR)等。 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PLI、PD、BOPR低于治療前,對照組PLI、BOPR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PLI、PD、BOPR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牙周基礎治療應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可有效提升口腔清潔度,有效改善牙周狀況。
[關鍵詞] 牙周炎;2 型糖尿病;老年;牙周基礎治療
牙周病是指發生在牙支持組織的一種疾病,分為牙齦病和牙周炎兩類,牙齦病已經累及到牙齦組織,牙周炎則累及到深層牙周組織。牙周病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會危害人類牙齒和全身健康,患病率高達 80%~90%,是成年人喪失牙齒的首要原因[1-3]。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的3倍。牙周炎和2型糖尿病之間互相作用,關系密切[4-7]。目前,相關作用機制仍有待進一步明確。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多合并全身性疾病,耐受性差,牙周炎的治療一般選擇非手術治療。既往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牙周治療和血糖控制需同時進行[8]。為探討牙周基礎治療對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臨床效果,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間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來自于2017年1月~2018年5月本院就診的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70例。
入選標準:(1)T2DM符合WHO1999 年診斷標準,且病程大于1年;慢性牙周炎的診斷按照第2版《臨床牙周病學》有關的診斷標準[1]。(2)年齡60~80歲,近1個月未接受牙周治療,近3個月未服用抗生素。(3)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排除嚴重糖尿病并發癥及其他系統型疾病;(2)臨床實驗室檢查發現有顯著影響安全性評估的異常指標(如血象異常、電解質紊亂、肝功能顯著異常等);(3)患有影響對其療效及安全性評估的其他重大疾病;(4)余牙小于12 顆,附著超過4 mm的位點小于6個;(5)依從性差,不能定期隨訪者。
本實驗研究獲得本醫院的倫理委員會同意開展。根據以上納入及排除標準共人選患者70例,其中男32例,女38例,年齡50~79歲,平均(68.2±4.7)歲。病程1~10(4.5±1.7)年,BMI 15.5~23.3(23.4±3.5)kg/m2;空腹血糖(FBG)7.02~17.13 mmol/L,餐后2 h血糖(2hPG)12.67~17.82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4.75%~11.83%。7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3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血糖控制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積極飲食控制,給予降糖藥、胰島素等糖尿病治療,控制血糖水平。給予糖尿病健康宣教,要做到因人宣傳、因病施教,應充分告知糖尿病發生的原因、發展過程、治療手段及對其牙周炎的影響,給予采用原降糖方案。口腔衛生宣教,包括正確的刷牙方法,用餐前后漱口,正確使用牙線等。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牙周基礎治療。采用超聲潔齒器進行齦上潔治,7 d后齦下刮治和平整根面,拔除無法保留的患牙,由同一名牙周醫師完成,給予甲硝唑(國藥準字H31021421,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規格:0.2 g/片)等抗感染治療。甲硝唑服用方法為每日0.6~1.2 g(3~6片),分3次服,口服7~10 d,治療后12周復查。
1.3 牙周臨床相關觀察指標
治療前、治療后12周,按照 Ramfjord 牙周病指數,對 16、21、24、36、41、44 牙位進行牙周檢查,包括遠近中頰、頰側以及遠近中舌、舌側6個位點,取平均值,若被檢牙缺失,則用臨牙替代。牙周指標包括菌斑指數(PLI)、牙周探診深度(PD)、附著喪失(AL)、探診出血率(BOPR)。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用 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PLI、PD、BOPR低于治療前,對照組PLI、BOPR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PLI、PD、BOPR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物質生活的極大提高,人民對身體各項健康的要求也顯著提高。因此牙周炎預防和健康宣教就顯得非常重要。牙周炎是一種高患病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由菌斑微生物引起,如不認真對待將導致牙周組織破壞和牙齒松動移位等嚴重后果。慢性牙周炎與糖尿病之間關系密切,兩種疾病往往互相影響,雙向作用[9-12]。牙周病的早期癥狀往往并不受到重視,因此會造成牙周組織發生長期慢性感染,導致炎癥經常反復發作,不僅會損害口腔咀嚼系統功能,嚴重的還會影響健康。牙周炎的發生由局部因素和長期因素導致,局部因素包括菌斑、牙石、創傷性咬合以及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口呼吸等因素等其他原因。全身因素往往由于內分泌失調、飲食和營養方面、血液病、血友病、某些藥物的長期服用、某些類型的牙周病等原因導致。
目前認為,2型糖尿病是牙周炎的危險因素之一,通過多種機制增加牙周炎的易感性,促進牙周炎的發生發展,加重其嚴重程度。慢性牙周炎和糖尿病之間之間相互影響的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研究表明,兩者之間互相作用通過以下機制:炎性細胞及炎癥因子、蛋白酶類、信號通路、糖基化終末產物及其受體、病原微生物等[15-18]。因此,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患者需同時控制血糖及牙周系統。同時,慢性牙周炎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導致胰島素抵抗,進而影響血糖控制,加重糖尿病的進程[13-14]。牙周基礎治療是牙周炎治療的基礎方式,包括以下方式:口腔衛生指導、與患者溝通解釋治療計劃、全口潔、刮治、根面平整及調牙、拔除不能保留的患牙、消除局部刺激因素、輔助藥物治療、全身情況評估等。通過牙周基礎治療,可達到清除牙菌斑及壞死的牙骨質,減輕炎癥及炎癥因子釋放,延緩病情進展的目的。既往研究表明,牙周基礎治療一定程度上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減少并發癥。
在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血糖水平明顯下降,與相關文獻[19-21]報道相似。本研究表明,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治療組 PLI、PD、BOPR均明顯降低,且低于對照組。提示牙周基礎治療可有效提升口腔清潔度,減輕牙周的炎癥,修復受損牙周組織,牙周炎導致的附著喪失不可逆,上皮向根方增殖,位置難以恢復[22-24]。通過給予牙周基礎治療,應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有效提升口腔清潔度,有效改善牙周狀況[25-26]。
綜上所述,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在常規降糖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牙周基礎治療,可有效改善牙周炎的臨床癥狀,提升口腔清潔度,可見牙周基礎治療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
[1] Demmer RT,Desvarieux M,Holtfreter B,et al.Periodontal status and A1C change:Longitudinal results from the study of health in Pomerania(SHIP)[J].Diabetes Care,2010,33(5):1037-1043.
[2] 張源明,鐘良軍,何秉賢,等.冠心病和慢性牙周炎相關性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6,27(3):256-259.
[3] 任蕾,楊圣輝,劉穎.牙周炎常見菌對抗菌藥物的篩選及活性測定[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00,14(4):256-257.
[4] Sgolastra F,Severino M,Pietropaoli D,et al.Effectiveness of periodontal treatment to improve metabol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 and type 2 diabete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J Periodontol, 2013,84(7):958-973.
[5] 吳亞菲,趙筱芩,陳宇,等.不同方法建立大鼠實驗性牙周炎模型的比較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 34(4):742-745.
[6] 毛愛萍. 牙周基礎治療對老年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其糖代謝的影響[J]. 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2):43-44.
[7] 黃慶增,尤向陽,劉傳通,等.牙周基礎治療對 2 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糖代謝及血清TNF-α的影響[J].口腔醫學研究,2014,30(2):148-150.
[8] Spyridon N,Papageorgiou,Christoph Reichert,et al.Effect of overweight/obesity on response to periodontal treatment:Systematic review and a meta-analysis[J].J Clin Periodontol,2015,42(3):247-261.
[9] Birgitta J?觟nsson,Kerstin ■hrn,Per Lindberg,et al.Cost-effectiveness of an individually tailored oral health educational programme based on cognitive behavioural strategies in non- surgical periodontal treatment[J].J Clin Periodontol,2012,39(7):659.
[10] 孟煥新,張立.牙周臨床治療侵襲性牙周炎的診斷及治療[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5,40(1):81-84.
[11] Sotiria Davidopoulou,Eudoxia Diza,Dimitra Sakellari,et al. Salivary concentration of free LL-37 in edentulism, chronic periodontitis and healthy periodontium[J].Archives of Oral Biology,2013,58(8):930.
[12] 蔣勇,武謹,任安.糖尿病患者牙周炎治療后牙周狀況及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05, 40(1):88-89.
[13] 葉波陽,湯自明,廖仕芬. 牙周基礎治療對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效果分析[J]. 中國醫藥科學,2017, 7(6):171-173.
[14] 劉博,趙溪達,張建全,等.侵襲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礎治療的療效觀察[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0,28(6):611-614.
[15] 寇育榮,李倩,王宏巖,等.牙周非手術治療對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致病菌及糖化血紅蛋白的影響[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3,42(11):1012-1015.
[16] JE Botero,C Rodríguez,AA Agudelo- Suarez.Periodontal treatment and glyca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periodontitis:An umbrella review[J].Aust Dent J,2016, 61(2):134-148.
[17] 馮向輝,張立,孟煥新,等.侵襲性牙周炎病原微生物的檢測[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6,41(6):344-347.
[18] Lu R,Meng H,Gao X,et al.Effect of nonsurgical periodontal treatment on short chain fatty acid levels in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of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J].J Period nt Res,2014,49(5):574-583.
[19] 吳瑩瑩,劉洪臣.TNF-α、IL-1β及IL-6與糖尿病及牙周炎之間的關系[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1,9(2):117-121.
[20] 王祥蕓,胡蓉,張曉渝,等.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糖化血紅蛋白與C-反應蛋白的關系[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5,(1):123-124.
[21] 李靜.牙周基礎治療對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糖化血紅蛋白和血脂水平的影響[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08, 29(4):131-134.
[22] 柯曉菁,雷浪,閆福華.LP-17多肽對牙齦卟啉單胞菌脂多糖致牙周炎進展的作用[J].口腔醫學研究,2018, 34(3):323-326.
[23] 王琪,周欣奕,丁一.炎性衰老在牙周炎中的作用[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8,36(1):99-103.
[24] 束蓉.牙周病病因及治療研究進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27(6):625-628.
[25] 任偉,吳祥冰,夏海霞,等 牙周基礎治療對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炎性指標及血糖代謝水平的影響[J]. 疑難病雜志,2016,15(8):817-820.
[26] 馬志貴,樊林峰,房兵.應用CBCT評價牙周病正畸治療中牙槽骨狀態的價值[J].上海口腔醫學,2010,19(2):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