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紅 張吟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過對某院2018年上半年普通外科運行病例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評價其合理性,規范抗菌藥物合理使用。 方法 對某院2018年1~6月普通外科運行病例使用抗菌藥物的抽樣病例進行合理性分析。 結果 某院分析的300份病例中,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率為41.0%,不合理現象主要表現在聯合用藥不適宜(2.3%)、遴選的藥品不適宜(18.0%)、用法用量不適宜(15.0%)、其他用藥不適宜(5.7%)等方面。 結論 醫院應進一步規范普通外科運行病例抗菌藥物的使用。
[關鍵詞] 普通外科;運行病例;抗菌藥物;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 R969.3?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05-009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ationality of antibacterial use in general surgery cases in a hospital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8, and to promot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Methods The evaluation of the rationality of antibacterial use in general surgery sampled cases in a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8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Among the 300 cases analyzed in a hospital, the unreasonable use rate of antibiotics was 41.0%. The unreasonable reasons included combination (2.3%), selected drugs (18.0%), dosage (15.0%), and others (5.7%) etc.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should further regulate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general surgical cases.
[Key words] General surgery; Operating cases; Antibacterial drugs; Rational use of drugs
抗菌藥物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其中包括各種抗生素、人工合成藥物等[1]。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治愈并挽救了許多患者生命的同時,也出現了由于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導致的不良后果,特別是細菌耐藥性的快速增長,已成為全球矚目的重要醫學事件[2,3,4],根據原衛生部《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7年福建省臨床用藥質控標準》及本院相關規章制度等要求,需加強對運行期病例住院醫囑點評,及時干預不合理用藥行為,因此,我院對普外科抗菌藥物運行病例使用情況進行抽樣調查,每月共抽查50份病歷,以期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某院2018年1~6月普通外科運行病例使用抗菌藥物的抽樣病例,共300例,對其抗生素的使用情況進行合理性分析。
病例的排除標準:當月實際未使用抗菌藥物的病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利用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提取,以“科室名,相應時間段”為節點進行篩選,匯總2018年當月普通外科有使用抗菌藥物的運行病例,利用隨機函數每月抽取50份病例進行分析,然后逐項填寫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點評工作表。統計信息包括患者性別、年齡、體重、是否微生物送檢、抗感染藥物醫囑(藥物、用法用量、療程)、開醫囑醫生、特殊使用級專家是否越級使用、用藥目的治療/預防、抗感染診斷、不合理類型等情況。
1.2.2 設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點評工作表? 為完整無誤地從病歷中摘錄與點評患者的相關用藥信息,設計了《某院普外科運行病例抗菌藥物點評工作表》,表格內容包括以下幾項指標:(住院病歷號、性別、年齡等)、抗感染藥物醫囑(抗感染藥物名稱、用法用量、療程起止時間、開局醫囑醫生)、不合理用藥類型等。
1.2.3 記錄篩選出的符合要求的病例? 患者基本資料:住院號、性別、年齡、體重、肌酐清除率等。
抗感染藥物醫囑:抗感染藥物名稱,用法用量,療程起止、聯合使用抗菌藥物醫囑、開具相應處方醫生調整藥物情況:是否藥房庫存缺貨、因發生ADR暫停使用。
1.3 觀察指標
1.3.1 對所篩選出的病例按如下所列相關評價指標統計? (1)抗菌藥物不合理用藥醫囑百分率;(2)適用證不適宜百分率;(3)遴選藥品不適宜百分率;(4)用法、用量不適宜百分率;(5)聯合用藥不適宜百分率;(6)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百分率;(7)其他用藥不適宜情況百分率。
1.4 抗菌藥物合理性評價標準
2 結果
2.1 患者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普通外科運行病例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的病例共計300例,其中男占201例,女占99例,年齡最小者為12歲,最大者為83歲,平均年齡53.4歲。
2.2 抗菌藥物應用情況
本次篩選的300份病例中,抗菌藥物的不合理率達41.0%,不合理現象主要體現在聯合用藥不適宜(2.3%)、遴選的藥品不適宜(18.0%)、用法用量不適宜(15.0%)、其他用藥不適宜(5.7%)。見表2。
2.3 抗菌藥物的用法用量
3 討論
3.1 抗菌藥物聯合用藥不適宜
本次隨機抽取的病歷中,有7份病歷存在聯合用藥不適宜的醫囑。如病歷(1838456)患者診斷為右乳腺癌伴:①心包轉移;②右鎖骨上淋巴結轉移;③胸腔轉移化療后。6.12白細胞計數:6.3×109/L,中性粒細胞計數:87.5%,6.13降鈣素原:0.01 ng/mL,經驗性使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派紓)聯合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拜復樂)抗感染,派紓為廣譜抗細菌藥物,覆蓋常見的陽性菌陰性菌,且患者炎癥指標不高,單藥使用已經足夠。如病歷(1861188),患者為66歲女性,診斷為:①膽總管結石伴膽管炎;②膽囊切除術后;③肝部分切除術后;④糖尿病;⑤腎功能不全。予頭孢唑林聯合莫西沙星抗感染。頭孢唑林主要用于圍手術期預防用藥首選,或者考慮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在苯唑西林、氯唑西林醫院缺藥的情況下首選。莫西沙星屬于廣譜抗菌藥物,能覆蓋常見的陽性菌、陰性菌、非典型病原體、厭氧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雖為二線推薦,亦能覆蓋。該患者診斷為膽總管結石伴膽管炎,經驗性治療首選需覆蓋腸桿菌科細菌(大腸埃希菌等)[6],考慮該患者年齡60歲以上,女性,糖尿病患者,既往外院治療史未見好轉,有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危險因素,建議對于輕中度感染可選β內酰胺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重癥患者可選碳青霉烯類[7]。
3.2 用法用量
抗菌藥物用法用量不適宜,主要表現在用法不適宜、給藥頻次不適宜、給藥劑量不適宜。如本次抽查的病歷中,有1份病歷(1850983),患者診斷為急性重型顱腦損傷—雙額葉、左顳葉腦挫傷并破入腦室、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右額部、右面頰部皮下血腫,胸部閉合性損傷-創傷性濕肺,肺炎(雙)。替考拉寧應前三劑q12 h,后面qd維持,及時給予足夠的替考拉寧負荷劑量,對于盡快達穩態血藥濃度,提供臨床療效是非常必要的[8]。病歷(1853239),患者用藥醫囑為:NS 100 mL+磺芐西林凍干粉4 g ivgtt bid,磺芐西林為時間依賴性抗生素,未按照PK/PD特征給藥,磺芐西林血清半衰期為2.5~3.2 h,建議一日8 g給藥時,2 g q 6 h為宜[10]。抗菌藥物給藥方案與藥物療效密切相關,結合藥物半衰期,對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除頭孢曲松外)按一日2~4次給藥[9]。
3.3 遴選的藥品
抗菌藥物遴選的藥品不適宜,主要表現在遴選藥品不適宜、溶媒選用不適宜等問題。如本次抽查的病歷中,有1份病歷(1860816),患者術后傷口出現膿性液體滲出,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派紓)抗感染,9.12膿液培養出MSSA(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9.13予哌拉西林舒巴坦聯合克林霉素抗感染。微生物培養的意義在于盡早明確病原菌,根藥敏轉為窄譜抗感染治療。哌拉西林舒巴坦主要用于抗銅綠的廣譜青霉素類[11],MSSA首選抗金葡菌青霉素類(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但某院缺藥),亦可選頭孢唑林、克林霉素等,建議單用克林霉素即可。病歷(1829217),患者感染診斷為急性闌尾炎,予頭孢唑林和莫西沙星聯合抗感染。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版),對于輕中度腹腔感染經驗治療推薦頭孢唑林+硝基咪唑類或單用莫西沙星等,建議單一藥物可有效治療的感染不需聯合用藥。
3.4 其他用藥情況
其他用藥不適宜情況主要表現在未送病原學檢測。在抽查的病例中,病歷號為(1843669),有使用抗菌藥物,但未送微生物檢測。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對于臨床診斷為細菌性感染的患者應在開始抗菌治療前,及時留取相應合格標本(尤其血液等無菌部位標本)送病原學檢測,以盡早明確病原菌和藥敏結果,并據此調整抗菌藥物治療方案。因此,要求治療性應用抗菌藥物前,應送微生物檢測(含PCT)[12]。
綜上所述,某院普通外科運行病例抗菌藥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用藥現象,根據某院抗菌藥物應用現狀,應加強行政干預[13],在持續改進中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規范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醫院應逐步建立長效監督、管理機制,運用PDCA循環法提高合理用藥水平[14],進一步完善點評工作方案;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綜合管理,進一步的擴大對運行病歷的監測和點評;抗感染專業臨床藥師務必積極學習最新抗菌藥物知識,以系統專業的理論知識為基點,力求為臨床提出專業化的建議,點評到實處,也能提升臨床藥師在醫療隊伍中的地位[15]。
[參考文獻]
[1] 許森.藥學干預對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30):95-96.
[2] 潘清.開展藥學服務促進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價值評定[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8):92-94.
[3] 齊秀萍,李小榮,張國如,等.手術抗菌藥物使用核查表在規范圍術期抗菌藥物合理使用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8,47(11):1528-1530,1533.
[4] 吳傳紅,陳韻蓓,王小玲,等.藥學干預抗菌藥物使用在骨科Ⅰ類切口圍術期的效果評估[J].中國醫藥導報,2018, 15(11):139-142.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S].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6] 黎沾良.外科感染常見病原菌及耐藥現狀[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27(12):937-939.
[7] 中華醫學會.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細菌感染防治專家共識[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0,4(2):207-214.
[8] 李光輝,王睿.替考拉寧臨床應用劑量專家共識[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6,39(7): 500-508.
[9] 孫淑娟,吳永佩. 時間依賴性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J]. 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11,(5):303-305.
[10]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2010年版)[S].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11] 衛生部醫政司.2012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整治活動督查檢查手冊[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44.
[12] 程軍,耿潔,李峰,等.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2013~2016年分離銅綠假單胞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8,18(5):450-453.
[13] 丁潔衛,張林.行政干預協同藥師集中點評模式遏制住院醫囑PPIs濫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21):78-80.
[14] 張江霞.應用PDCA循環法提高合理用藥水平[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9-11.
[15] 顏青,李喜西,夏文斌,等.藥師參與臨床藥物治療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J].中國藥房,2004,15(9):520-522.
(收稿日期: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