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林 敖得金
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地處廣西、云南、貴州三?。ㄗ灾螀^)的結合部,云貴高原東南麓,縣境內群峰林立、千嶺疊翠、萬山連綿、溝壑縱橫,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全縣面積3551平方公里,總人口約40萬人,主要居住著苗、彝、仡佬、壯、漢等5個民族。其中,苗族人口較多,約10萬人,主要集中在隆林的德峨鎮,有偏苗、紅頭苗、清水苗、白苗、花苗、素苗等6個支系。
20世紀80年代中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派官員和專家到隆林德峨鎮考察時,稱其為“馬背上的村寨”“云端上的集市”“民間文化的活化石”“花一樣的民族”“活的少數民族博物館”。
隆林苗族跳坡節源遠流長。跳坡,苗語稱為“勾桃”(音),意思是在鮮花盛開的季節,踏著初春的青草,繞著山坡玩樂。其在隆林眾多的苗族傳統文化中,保存最為完好、最具影響力。
關于苗族跳坡節的由來有三種傳說:一、跳坡是苗族人民為了紀念祖先“蒙蚩尤”而設立的。二、古代戰爭頻繁,苗族寨老和族人聚會商議戰爭和遷徙等重大事宜,以決定族人的命運,后來逐漸發展成為跳坡節。三、跳坡節是由那些無兒無女的夫妻創辦起來的,目的是為年輕人提供一個相識、交流、戀愛的場所,積下功德,以祈求祖宗賜予子嗣。如今,隆林苗族跳坡節已經成為桂西、滇東南和黔西南各族人民聚集的盛會。近些年來,更有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泰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苗族同胞、海外友人前來參加跳坡節活動,隆林苗族跳坡節的影響力已走出廣西,跨越了國界。
在每年正月初二到十四隆林苗族跳坡節的日子里,人們按照約定俗成的坡場順序,逐個跳坡,參與人數幾千到上萬不等,其中最熱鬧的是正月初九德峨跳坡節。
正月初九,隆林的近千個苗寨傾巢出動,苗族群眾身著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趕去參加德峨跳坡節。慕名而來的還有數萬名各族群眾及
游客,更有跨省區、遠距離背著行李,帶著一家老小不辭辛勞來的。這種現象在我國其他少數民族的節慶活動中極為少見。由此可見,隆林苗族跳坡節是一個大規模、大容量、大區域性的民間節慶活動。
在坡場上,苗族群眾吹著蘆笙、簫簡、口琴,彈著月琴,載歌載舞。笙歌嘹亮,琴聲悠揚,木葉聲陣陣,坡場成了歌的世界,婦女們華麗的服飾則把坡場點綴成了姹紫嫣紅的花坡。
跳坡節包括喊坡、趕坡、鬧坡、射坡、跳月亮等多項儀式,還有爬坡桿、跳高難度蘆笙舞、打秋千、斗牛、跳馬、摔跤等體育競技活動。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爬坡桿。坡桿用杉木制成,涂上油,光亮圓滑。在爬坡桿時只能用雙手雙腳,身體不能碰到坡桿,爬到坡桿頂端喝到米酒并拿到臘肉,且能做出肢體平衡、倒掛金鉤等高難度動作的男子會被當成苗族英雄,受到尊敬,得到年輕女子的青睞。爬坡桿比賽是古代苗族人選拔勇士的活動,發展到今天成了一項傳統的體育競技項目。
如今,隆林苗族跳坡節不僅僅是傳統民俗活動,更是展示苗族人民精神風貌和傳統文化的舞臺、商人進行商品交易的平臺、各民族團結聯歡的盛會、國外的苗族同胞思鄉尋根問祖的理想家園,也是中外民俗文化工作者研究原生態文化的理想之地。目前,隆林苗族跳坡節已經成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里一顆亮麗的寶石,苗族跳坡節必將在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旅游業的浪潮中大放異彩,助推隆林旅游、文化和脫貧攻堅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