嘹望
不知道從哪一天起,蝸居在合浦縣大廉山脈一帶的客家鄉村日益滄桑:村邊那口池塘,慢慢渾濁、干涸,以至枯竭;村口那株老樹,一點點枯萎,一片片落葉最終零落成泥碾作塵……但是客家鄉村從始至終都做著一個夢,它總是夢見鐵馬冰河或一馬平川,也許還會夢見關山難越、篳路藍縷、車水馬龍、前路漫漫。一個部族史,首先是一個人的記憶。我是從20世紀70年代趔趄著走過來的客家后生,我的童年,饑餓已經慢慢變得不那么可怕,因為當時屋后的山上長著無窮無盡的山果野菜,溝里有游來游去的小魚小蝦,田頭小溪還有活蹦亂跳的青蛙、泥鰍……農家肥料培育的莊稼雖然產量不高,但佐以粗糧小米、薯菇瓜菜,勉強養活一家老少。小孩們懵懂無知,不明白大人們在經歷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后對溫飽生活的諸般展望。如果能夠在悶熱焦躁的夏天,順著螢火蟲尾部發出的微弱光芒到野外去追捕鳴蟬,或者點著煤油燈跟著踩過黑黢黢的田塍去上晚自習,即使半路上被身后吹來的陣陣陰風嚇得毛骨悚然、心驚膽戰,反而覺得這一切既新奇刺激又好玩,總是那么令人歡呼雀躍、興致勃勃。
客家人的頑皮、好斗和機靈,總是從娃娃抓起。我記得,間或鄰村之間孩童因為雞毛蒜皮之事鬧矛盾,則常以“飛”石頭仗作為回敬對方的戰例,你可主動英勇挑起,也可被動頑強應戰。最終不管是鼻青臉腫也好,或者眼角烏黑也罷,都是自找的,總之沒勝者,也沒輸家,所以只能獨自忍受疼痛,吸取經驗教訓,以待日后再克敵制勝。客家人的孩子“硬頸”,好了傷疤忘了痛,沒過幾天又重蹈覆轍依然故我,放學回家路上,又氣勢洶洶地隔著坡間田垌彼此征戰不休,令父母們無可奈何卻也沒人橫加干涉——老子辛苦一天累得半死才勉強果腹,小屁孩們玩玩罷了,只要不出人命,鬼才有興致去操心你們那些芝麻綠豆事,有那閑工夫,還不如聚攏一堆“拍”兩局“天九”,或“煲”兩筒水煙“粥”來得過癮!客家女人這時能弄啥?干脆搖著大葉葵扇,坐在村口龍眼樹蔭下,好一番東家長西家短,扯起來就像懶女人的裹腳布一樣沒完沒了,生活的百般滋味都咂出來了……
童年的客家鄉村夜晚,總有著許多不可捉摸的驚喜。碰到季節、天氣適宜的話,乘著夜空閃爍的星光去“罩”(用手電筒之類光源照定獵物后趁機捕捉之意)青蛙,則是所有鄉村孩童的最愛。無論你是否家有存糧或者家徒四壁,蔥花青蛙粥或姜絲爆炒青蛙肉的滋味都讓人無法拒絕,至今想起來,還一樣令人垂涎欲滴。
那時節,客家人種植莊稼常用農家肥配氨水,聞之欲嘔,但肥力不敢恭維,對莊稼生長效果不大,反倒利于害蟲繁殖。害蟲多了,青蛙相應也多,嘴饞的鄉人于是循聲而去……剎那間,蟲鳴蛙應,人聲鼎沸,生生將好端端一個夏夜吵成一團熱乎乎的糨糊。大人小孩都眼巴巴地期待著出征者滿載而歸后的饕餮大餐。星光點點,夜風習習,客家村口禾坪上的龍門陣甚至可以一直擺到子夜不散。若干年后,當遠離故土和童年的客家鄉人孤獨地站在表面熱鬧繁華的城市中央,靠回憶過去撫慰前程人生時,大伙不約而同地發現,兒時那熱得汗流浹背的客家鄉村夏夜,竟是最值得現代人懷念的美好時光!
還記得故鄉的客家鄉村旁,一條人工水利灌渠連接著六湖垌,一汪清水沿大廉山腳一直走走停停,到村邊斜坡轉彎處竟平添了幾許潺潺之意。大人們傍晚歇工回來,帶著一身汗臭和一身疲憊,來不及回家吃飯,皆胡亂撂倒家什農具,撲通一聲跳進灌渠大洗特洗一番,一天的疲勞便水花四濺,隨波流去。我記得有一個頑皮女孩,瞅瞅四下無人,也學男孩偷偷玩水,正興高采烈時,不幸給水蛭順著褲腳而上爬入身體,驚慌中拉拉扯扯斷了一截,頓時血淋淋嚇得面無人色,哭哭啼啼地跑回家去,聽說后來整整吃了一罐蜂蜜才逼出那半截水蛭。從此,那個女孩再也不敢涉水了。其他客家孩子再有戲水念頭,也有些戰戰兢兢、東張西望,仿佛那條滑溜蠕動的水蛭無處不在,渾然沒有了往昔的快意。
有一段時間,為了提高作物畝產量,村民們開始普遍使用進口化肥、農藥等化學產品對莊稼進行“催產”,農作物產量就像雨后的竹筍節節拔高,不料青蛙魚蝦卻不見了,害蟲不減反增。曾幾何時,“豬快長”使客家鄉人歡天喜地發家致富,但隨著激素、化學肥料、抗生素飼料泛濫,后果是植物異化、動物變味,家禽家畜出欄時間大大提前,禽畜肉食味同嚼蠟,菜蔬果品今不如昔。不知不覺間,螢火蟲沒有了,蛙鳴聲聽不到了,客家鄉村夜空貌似璀璨如昨,難免逐漸老去,少有當年野趣了,此情此景不免令人黯然神傷——傷感的何止是客家鄉村,其實還有我們記憶中曾經單純而歡樂的童年。
所幸,客家鄉人骨子里不服輸的信念和血脈里的團結堅強,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這些年,“美麗鄉村”“中國夢”如春風般拂開了客家鄉村“天常藍、水常清、樹常綠、地常凈”的美好家園愿景,為淳樸善良的客家鄉人帶來了真實可見的民生期許。放眼望去,大廉山綠染山巒,六湖垌碧波蕩漾,可感知、可評價的“美麗中國”藍圖在合浦山鄉慢慢展現出溫暖感人的人文之美。
當四方游人從城市冰冷灰暗的鋼筋混凝土叢林中突圍而出,全身心融入客家鄉村的山山水水,就會真切體會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客家鄉村大地上生態旅游之花正在遍地盛開。經年發展,最能代表中原漢風文化傳承的大廉山客家特色民居與潿洲火山海島民宿相互輝映、家喻戶曉,客家曲藝《公館木魚·金牡丹》等非遺文化精品詼諧有趣,成為游客體驗客家鄉村民俗、感受客家風情的最愛。
當滄桑的客家鄉村終于將所有的不幸沉淀過濾,當澄澈透明的夜空重現閃閃星光之時,我們這些常年出門在外,自以為已是城市人的客家人,回到故鄉客家鄉村,頓時感覺回到了自己做主的家。人生就是一段旅程,“夢里不知身是客”,客家人在哪里都可以當作客居所,在哪里都可以“反客為主”,但只有回到那熟悉而親切的客家鄉村,我才能感覺到大地的踏實、厚重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