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萍 張珊珊
語文課程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文化傳承和素質教育的重要責任。小學語文課程是基礎教育零起點和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和平臺。2013年8月,教育部就《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征求意見稿)》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同年5月,上海市推出了《關于小學階段實施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的意見》(滬教委基〔2013〕59號)。兩份文件都提出教育要回歸本源,探尋兒童的發展規律、學習規律,關注兒童未來成長與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基礎素養?;诖耍闫瘘c教學和核心素養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兩個基本出發點。為此,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泉秀學校小學部基于“繪事后素”的教學理念,通過具體的理念剖析和教學方法研究,在語文課程教學環節進行創新與實踐,形成了大小循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體系。
一、“繪事后素”教學理念的出發點和基本指向
“繪事后素”出自孔子的《論語·八佾》,意指畫畫先把白底抹好,然后再加上五彩的顏色。這一思想與零起點教學的導向不謀而合?!洞髮W》中言:“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這里的“本、始”也是對“零”最好的詮釋?!袄L事后素”的零起點教學,就是強調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在課程體系設計方面,以零起點為學習基準,通過國家課程掌握必備知識與方法,通過校本課程掌握關鍵能力,通過人生課程形成必備品格。
2016年2月,教育部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提出學生核心素養綜合表現為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九大核心素養。九大核心素養是小學基礎教育教學目標和課程體系的基本指向,即在零起點的白底上,通過目標定位、課程體系、教學環節、家?;拥?,為每一位學生在核心素養基礎上描繪出五彩的顏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也是“繪事后素”教學理念的最終目標。
二、“繪事后素”理念的教學設計
“繪事后素”教學理念可以分為四個環節,即“繪”“事”“后”“素”。所謂繪,就是描繪。在學生心中描繪出一個美好的學習環境和愿景,包括教學環境、教師群體認知、同學相互熟悉、上課基本禮儀和秩序。所謂事,就是做事。將教學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做事行為相聯系,并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從閱讀、計算、表達、專注力等方面入手,將社會能力與學習過程有機結合。所謂后,就是后臺、平臺。核心素養的養成,必須將家庭和學校作為一個整體,課上課下結合,學校和家庭結合,學校、教師、家長形成教學的整體平臺。所謂素,就是素養。所有的教學行為和課程體系,最終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素養。在這一過程中,除了正常的課堂教學環節,課外實踐、思考活動等都是形成核心素養的良好輔助工具。
三、“繪事后素”在語文課程中的實踐
1.語文課程“繪事后素”的總體思路
在泉秀學校小學部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制定上,閱讀素養是最重要的指標。在全校整體“繪事后素”教學理念大循環的基礎上,語文課程根據課程特點和培養目標,構建出具備自身課程特色的“繪事后素”小循環。即以閱讀素養的養成為核心,圍繞基礎、外延、整合、習慣四個層面,以國學經典和社會實踐為工具,形成小學語文課程的創新實踐。
2.語文課程“繪事后素”的教學實踐
一是基礎——繪。描繪學生、描繪學校、描繪學習,將全部學生定義為零起點、零基礎。入學伊始,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主,通過《小阿力的大學?!防L本帶領學生認識學校;通過《我是霸王龍》來教會學生怎樣交朋友;通過《圖書館獅子》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通過《吃書的狐貍》引導學生熱愛閱讀等。
二是外延——事。每天分時段進行閱讀,養成閱讀習慣,形成人文素養。例如,入學晨誦《聲律啟蒙》《弟子規》;開展拓展訓練,使學生能夠通過口語表達對父母的感恩等;引領學生走進學校圖書館、思考室。構建課堂閱讀、閱讀課補充、多學科閱讀拓展、親子閱讀等多種形式的閱讀組合,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和人文素養。通過實踐觀察反饋教學內容,例如通過四季的特點重溫課文中對四季的描述,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心目中的春夏秋冬。
三是整合——后。通過家校合作、“互聯網+”等形式,形成語文閱讀的整體平臺。建立親子閱讀“存折”,記錄家長與孩子共同交流的心得,實施《弟子規生活力行表》,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中華傳統美德;通過泉秀FM、微課等視聽平臺補充課后學習資源。
四是習慣——素。素養的外在表達就是習慣,良好的素養必然會形成良好的習慣。通過看視頻、教師講故事、同學表演等形式,讓閱讀習慣和教學內容內化為學生的行為方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3.語文課程“繪事后素”的教學效果評價
在教學效果評價方面,借用威斯康辛大學教授柯克帕特里克的柯氏評估模型,將模型中的反應、學習、行為、結果四個層次與核心素養的社會參與、自主發展、文化修養三個方面相結合進行評估。
一是課堂教學層面,要關注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反應。充分利用繪本、音頻、視頻、教學環境、實踐環節的合理組合,以培養學生的專注力和學習興趣。
二是學習層面,除了國家規定教學內容之外,閱讀課程不強制要求統一進度。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從內容理解、歸納總結、結合實踐、表達自我等幾個層面測評學生學習效果。
三是行為層面,重在表揚學生的優秀品質。要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從教師引導、家長觀察、學生綜合表現入手,多維度表揚學生的優秀品質。設立孝老愛親好少年、守紀模范等多種榮譽稱號,以表揚學生的優秀品質。
四是效果層面,重在學生展示。讓學生通過行走路隊誦、升旗儀式誦、文藝演出誦等形式,激勵學生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和素養成果。通過假期參與社會實踐和社區活動,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決定學生未來發展的是邏輯、理解、表達和語言能力等核心素養,而不是搶學、早學培養出來的“呆滯思想”。只有在科學構建的基礎上,如實施基于“繪事后素”的語文教學,關注學生的長期發展和核心素養,才能真正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編者略)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