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鵬
【摘 要】目的:針對麻疹發病與麻疹組分疫苗接種的病例予以對照研究,探討麻疹發病與麻疹組分疫苗的效力之間所存在的關系。方法:于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間對本地100例麻疹發病患者進行調查與跟蹤隨訪,并將其作為研究組,同期選擇100例未患有麻疹的正常人作為對照組,采用1:1病例對照研究。結果:麻疹病例與正常人其免疫史的來源包括家長的回憶、預防接種證、預防接種卡及其他,而兩組在免疫史的來源方面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病例麻疹組分疫苗的接種率為35.0%,而對照組人群的疫苗接種率為88.0%,研究組病例麻疹組分疫苗接種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麻疹組分疫苗效力高達95.0%,VE可信區間位于93.2%-97.5%之間。結論:麻疹組分疫苗接種率較低是導致麻疹發病的主要原因,因而應最大限度的促進麻疹組分疫苗接種率的提升,同時還應加強麻疹組分疫苗的復種及其強化免疫,以對麻疹進行有效的控制。
【關鍵詞】麻疹發病;麻疹組分疫苗接種;麻疹組分疫苗效力;對照研究
【中圖分類號】R1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02
麻疹屬于臨床上比較多見的疾病類型,其主要癥狀表現為發熱、出疹等,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1]。近年來,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成熟,加之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麻疹組分疫苗得到廣泛的接種和普及,已經能夠對麻疹發病進行很好的控制,麻疹發病率大幅降低[2]。此次研究選取麻疹病例與對照人群各100例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探討麻疹組分疫苗的效力和麻疹發病之間所存在的關系,旨在為以后的臨床實踐提供借鑒。
1 臨床資料及方法
1.1 臨床資料 于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間對本地100例麻疹發病患者進行調查與跟蹤隨訪,并將其作為研究組,同期選擇100例未患有麻疹的正常人作為對照組;研究組病例中,男性與女性各為58例和42例;患者年齡位于0.5-40歲,中位年齡為(24.36±4.28)歲。對照組人群中,男性與女性各為60例和40例;患者年齡位于0.6-42歲,中位年齡為(25.18±4.22)歲。運用統計學軟件對兩組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等均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因而二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此次研究運用1:1病例對照研究,由專業人員所制定的調查表針對研究組病例和對照組人群予以調查,相應調查的項目主要涉及患者的發病時間、主要癥狀表現及其免疫史等。同時針對麻疹組分疫苗的免疫史將主要對于病例其預防接種卡以及家長的認可等途徑進行調查。
1.3 統計學分析方法 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針對此次研究中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相關數據予以歸納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則以百分率(%)的形式進行表示,并給予卡方()檢驗,若結果顯示P<0.05,則說明二者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麻疹組分疫苗免疫史的主要來源 此次對照研究中,對照組病例其麻疹組分疫苗免疫史的主要來源包括以下四種,即家長的回憶,相應占比為42.0%;預防接種卡,相應占比為44.0%;預防接種證,相應占比為8.0%;其他,相應占比為6.0%。對照組人群中,包括家長的回憶,相應占比為41.0%;預防種卡,相應占比為45.0%;預防接種證,相應占比為9.0%;其他,相應占比為5.0%。兩組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疫苗接種率對比分析 對照組麻疹組分疫苗相應接種率為88.0%,比研究組病患的35.0%明顯偏高,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麻疹組分疫苗效力達95.0%,VE可信區間位于93.2%-97.5%之間。
3 討論
此次對照研究中,所調查人群的疫苗接種史的來源主要包括家長的回憶、免疫接種卡、免疫接種證及其它,調查發現患者年齡越大,其中家長回憶所占的比例就會越高[3]。而對于一些年齡較小的兒童患者其免疫史的來源主要是預防接種卡與預防接種證,且所占的比例均比年齡較大者偏高,這反映了一些基層的疫苗接種點對于預防接種卡和預防接種證的管理并不完善,建立預防接種證的概率不高[4,5]。
此次研究分析并探討了麻疹發病與疫苗接種時間的間隔之間的關系,對照組病例中70.0%的患者與接種麻疹組分疫苗的時間間隔超過5年,且距接種麻疹組分疫苗的時間越短,相應發病的比例就會越低。7至9歲的兒童病例距接種麻疹組分疫苗的時間在5年以上的占比為75.0%,15歲以上的病例其發病時間距離接種麻疹組分疫苗的間隔均在5年以上,表明麻疹組分疫苗的復種可能沒有實施,因而應加強麻疹組分疫苗的復種。
麻疹組分疫苗效力屬于評估疫苗效果比較常用的指標,此次研究中研究組病例麻疹組分疫苗的接種率為35.0%,而對照組人群的疫苗接種率為88.0%,研究組病例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在我市的一些地區依然存在著麻疹免疫的空白現象,從而致使當地的麻疹疫情爆發或是流行,嚴重威脅著當地人們的身體健康。
綜上所述,麻疹組分疫苗接種率較低是導致麻疹發病的主要原因,因而應最大限度的促進麻疹組分疫苗接種率的提升,同時還應加強麻疹組分疫苗的復種及其強化免疫,以對麻疹進行有效的控制。
參考文獻
高瑞林.麻疹發病與麻疹疫苗接種的病例對照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1):125-126.
周勇,高春霖,吳石均,et al.非麻疹疫苗免疫目標人群麻疹發病相關危險因素配對病例對照研究[J].熱帶醫學雜志,2015,10(4):465-468.
周平,王鐵軍,張偉,et al.翠屏區1歲以下兒童麻疹發病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四川醫學,2017,38(3):274-276.
李輝蘭.德令哈市成人麻疹發病影響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臨床薈萃,2015,30(7):789-792.
陳泓泓,金寶芳,王燁,et al.上海市閔行區麻疹發病相關因素的病例對照分析[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8,10(2):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