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 要】目的:觀察三氧復合消炎鎮痛液椎旁阻滯應用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68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方法治療,觀察組采用三氧復合消炎鎮痛液椎旁阻滯方法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緩解程度。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7天、28天、3月與治療前相比VAS、BRS-6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兩組患者比較,觀察組VAS、BRS-6評分7天、28天、3月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采用三氧復合消炎鎮痛液椎旁阻滯方法進行治療,效果顯著,能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三氧復合消炎鎮痛液椎旁阻滯;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椎旁阻滯
【中圖分類號】R75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01
前言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十分頑固的神經病理性疼痛,是帶狀皰疹合并癥中發生率最高的,帶狀皰疹發病1個月后仍部分殘留(10%―15%)疼痛。PHN多見于老年人,60 歲以上帶狀皰疹患者發病率高達50% ~ 75%[1]。隨著患病人數的逐漸遞增,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本研究旨在觀察三氧復合消炎鎮痛液椎旁阻滯應用于PHN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PHN患者68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女性15例,男性19例;最大年齡80歲,最小年齡45歲,平均年齡(55.29±3.42)歲;患病時間最長19月,最短1月,平均病程(8.26±3.45)月。觀察組女性16例,男性18例;最大年齡81歲,最小年齡45歲,平均年齡(55.62±3.61)歲;患病時間最長20月,最短1月,平均病程(8.49±3.73)月。
兩組的性別、年齡以及患病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者;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有過敏現象者;意識不清且精神異常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加巴噴丁膠囊,第1天 ,一次100mg,一天3 次,口服;第2天,一次 200mg,一天 3 次,口服:第3天,一次300mg,一天 3次,口服;以后維持一次300mg,一天 3次,口服,療程為4 周。
觀察組:予以40%三氧復合消炎鎮痛液(0.5mg維生素 B12,10mL0.25%羅哌卡因,3mL神經妥樂平注射液)椎旁阻滯。方法:患者俯臥位,取胸、腰椎棘突上緣為標記,長度為2~3cm,皮膚常規消毒,穿刺針垂直刺入皮膚直至達椎旁間隙,回吸無腦脊液、血液后將10mL40%醫用三氧和5mL消炎鎮痛液推注進每個椎旁間隙中,每7d治療1次,4次為1療程。
1.3 觀察指標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7天、28天、3月疼痛強度進行評測,VAS評分0分為痊愈;1-2分為不需要服用鎮痛藥;3-6分為基本不需要服用鎮痛藥;7分以上為需要服用鎮痛藥。采用行為疼痛測定法(the 6-point behavioral rating scale,BRS-6)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7天、28天、3月行為疼痛進行評測,將疼痛分為6級,每級定為1分,0分為無疼痛;1分為有疼痛,易被忽視;2分為有疼痛,無法忽視,不干擾日常生活;3分為有疼痛,無法忽視,干擾注意力;4分為有疼痛,無法忽視,所有日常活動均受影響,尚能完成基本生理需求;5分為存在劇烈疼痛,無法忽視,需休息或臥床休息。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Excel 2007軟件錄入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各個時間點與治療前相比,VAS評分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比較,觀察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BRS-6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BRS-6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各個時間點與治療前相比,BRS-6評分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比較,觀察組BRS-6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PHN是指患者帶狀皰疹恢復后在原來皮疹區下方出現長期性的一種劇烈疼痛病癥,與多種機制有關。有研究認為,PHN是一種周圍神經病變,主要表現為周圍神經炎癥和神經損傷后的異常傳導[2]。PNH多見于老年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展,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已經顯得尤為重要。
臨床上治療以往多以口服藥物為主,但多數達不到理想效果,目前開始傾向于采用綜合治療方法,從而彌補單一治療方法的不足。本研究利用三氧復合消炎鎮痛液椎旁阻滯綜合治療PNH。三氧治療技術于2000年進入我國,三氧本身具有強氧化性,增強抗炎功能,降低疼痛感,有效阻礙痛覺神經傳導功能,降低炎性物質的積蓄[3];羅哌卡因是新型長效酰胺類局麻藥,對于交感神經傳導有阻斷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環,降低疼痛感[4];神經妥樂平注射液是一種在牛痘病毒致敏家兔中提取的藥物,通過激活中樞神經系統鎮痛機制中的下行性抑制系統來產生鎮痛效果,具有消除神經根水腫和調節人體免疫力等功能[5];椎旁神經阻滯給藥阻斷痛覺傳導,減少局部炎性物質集聚,促進末梢炎性神經修復[6];維生素 B12有營養神經作用,對神經進行及時的修復,減輕麻木、疼痛等癥狀[7]。
以上藥物與治療方法的聯合使用,通過仔細分析研究結果,我們發現兩組患者治療后7天、28天、3月與治療前相比VAS、BRS-6評分均明顯降低;兩組患者比較,觀察組7天、28天、3月VAS、BRS-6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予以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三氧復合消炎鎮痛液椎旁阻滯方法進行治療,不僅鎮痛效果顯著,還能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升治愈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Harden RN,Kaye AD,Kintanar T,et al.Evidence-based guida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herpeticneuralgia in primary care.[J].Postgrad Med,2013,125(4):191-202.
Bin Hu1,Jie Zheng,Qing Liu,et al.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ozone auto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inpostherpetic neuralgia.[J].Journal of Pain Research,2018,11:1637-1643.
趙旭,傅志儉.醫用臭氧臨床應用和安全性研究進展.[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8,24(7):489-492.
傅強,李九會.羅哌卡因椎旁阻滯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療效觀察.[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9, 25(9):710-711.
Cunningham A L,Lal H,Kovac M,et al.Efficacy of the Herpes Zoster Subunit Vaccine in Adults 70 Years of Age or Older.[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6, 375(11):1019.
賈睦.改良椎旁神經阻滯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13):54-56.
劉小麗.帶狀皰疹采用伐昔洛韋聯合維生素B12治療的效果觀察.[J].現代婦女(醫學前沿),2015,(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