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培俊 楊菁
摘 要:土壤重金屬污染作為環境污染的重要部分,其不僅會對居民的生存環境產生破壞,也會間接通過空氣、食物鏈等渠道,對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我國土壤的重金屬污染,主要集中在汞、鎘、鈀、鉻、砷等金屬污染方面。該文主要探討在重金屬土壤污染形勢下,進行土壤生態修復、污染防治的策略,來為我國各地區重金屬污染提供相應治理思路。
關鍵詞:重金屬污染 土壤 修復 防治
中圖分類號:X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c)-0093-02
1 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概述及其危害
1.1 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
土壤重金屬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密度大于5.0g/cm3的金屬,這些金屬包括汞(Hg)、鎘(Cd)、鈀(Pd)、鎳(Ni)、鉻(Cr)、錳(Mn)、砷(As)、鋅(Zn)等。對于生長于土壤上的植物而言,只要是其生長發育不能吸收的元素,均為具有危害的重金屬污染,比如汞、鎘、銅、鉛、鋅等金屬的大量存在,會對植物生長產生巨大危害。根據2016年農業部監測系統的數據統計表明:當下我國各省市共存在污染土壤548萬公頃,重金屬污染占所有污染的80%。之后對我國糧食污染情況的調查發現,部分糧食中汞(Hg)、鎘(Cd)、鈀(Pd)、砷(As)等金屬嚴重超標,由重金屬污染而導致的糧食減產達到1000萬t以上。
而針對農業部采集的污水灌溉區數據得出,我國150萬公頃的污水灌溉區,有60%左右土壤存在重金屬污染,且中輕度重金屬污染占到污水灌溉污染的55%以上。而且多數重金屬污染物長期滯留在污水中,并會沉降到污水附近的土壤內部,對土壤中植物群落造成二次污染。這些重金屬污染經由空氣、水體、食物鏈等渠道傳輸至人體,最終對人類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
1.2 土壤重金屬污染產生的危害
重金屬元素對土壤的污染,不單單是對土壤環境造成污染,還會對土壤周圍的大氣、水資源等產生污染。比如:土壤中存在的重金屬污染物,會隨著雨水、河水沖刷而進入水體,由此導致土壤周圍水域的污染。而部分重金屬污染微粒在風力作用下,進入大氣并被人體吸入體內,從而造成人體呼吸道、心肺等的疾病。當下土壤重金屬污染所產生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重金屬污染對植物的危害。首先,小麥、水稻、果蔬植物長期生長于重金屬土壤區域,會導致汞(Hg)、鎘(Cd)、鈀(Pd)、砷(As)、鋅(Zn)等重金屬超標狀況,湖南、江西等地出現的“鎘水稻”,即為植物重金屬污染的典型案例。其次,土壤重金屬污染會抑制植物的正常生長,在重金屬含量較高的情況下,植物根系、株高等會生長緩慢或營養不良。
(2)重金屬污染對人與動物的危害。由于土壤重金屬會隨著水資源、空氣的傳播,而被水生動物、陸生動物和人所吸收,因此重金屬污染對人類的危害最大。稻田中的魚類、水產、微生物,以及陸地上飛禽走獸、人類等,都會受到水中、空氣中重金屬物質的影響,人類還會通過植物、肉類等食物的攝取,來吸收大量重金屬物質,并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2 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工業生產的廢水、廢氣與廢渣排放
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礦山開采、化學工業生產、垃圾處理等日益增多,這些工業生產殘留的廢水、廢氣與廢渣,會直接排放至自然環境中。其中大部分粉塵、重金屬微粒會經過大氣或水資源,自然沉降至污染源周圍的土壤中,使土壤出現鎘、汞、鉻、鉛、砷、鋅等重金屬污染。石油、燃煤和汽車尾氣的大量燃燒,也帶來一系列的重金屬物質,并隨人類工業生產活動進入到土壤中。
2.2 農業生產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
相比于工業生產,農業生產所攜帶的重金屬污染存在著一定的隱蔽性。相關管理人員僅僅通過肉眼進行土壤污染的觀察,很難發現某一地區潛在的重金屬污染危害,只有對土壤進行實驗室檢測與分析,才能得出較為確切的土壤污染數據。以我國大多數污水灌溉區為例:在農業生產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污水灌溉區的農藥和化肥用量,遠遠超過其他地區農藥、化肥的使用量。而農藥、化肥中存在著大量的重金屬元素,這些重金屬元素不僅會被植物吸收,還會堆積在農田成為固體垃圾,從而產生嚴重的重金屬放射性污染。
2.3 居民生活垃圾所造成的重金屬污染
城鎮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會將無用的金屬包裝盒、電子垃圾等隨意丟棄,這些被丟棄的重金屬物質會堆積在土壤上。特別以電子垃圾為例,電子垃圾作為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已經成為危害生態環境、人體健康的頭號殺手。根據我國電子廢棄物的公開數據得出,近年來我國電子垃圾產量在1億t左右,實際處置率卻只有23%左右,這些廢棄物包含汞、鉛、鎳、鎘、鎵、鈹等重金屬元素,進入土壤會產生嚴重的土壤污染,因此需要管理部門對其予以重視。
3 重金屬污染土壤的防治與修復
3.1 制定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法規標準
土壤污染作為我國生態環境污染最重要的部分,應通過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來保證土壤污染防治、修復工作的順利開展。2018年8月,全國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土壤污染防治法》,這標志著我國土壤污染的處罰、防治與修復,已經具備完善的法律依據與實施重點。當前《土壤污染防治法》主要圍繞工礦企業、農業生產等方面的重金屬污染,以及固體重金屬物質的隨意堆放,來進行土壤污染法規標準的制定與問責。
3.2 控制產生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污染源
各級部門在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治理中,要從不同污染源頭的金屬污染做起,對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及居民生活的污染排放進行控制,才能達到既定的綜合治理目標。首先,通過對工業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有效減少有毒廢水、廢氣與廢渣排放,并關停那些污染較為嚴重的化工企業。而在農業生產化肥、農藥的控制方面,要定時對市面上流通的農藥產品進行檢測,處理那些汞、鎘、鉛、鎳等含量高的農藥和化肥,并對廣大農民群體進行土壤污染防止的宣傳與教育。其次,在日常重金屬垃圾污染的治理中,要對大量垃圾、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盡可能達到消除土壤重金屬污染源的目標。
3.3 做好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工作
對于土壤中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通常有物理修復、生物修復、微生物修復等方案,且后兩種方案所產生的修復效果更好。物理修復主要利用土壤活性劑、土壤性質改良劑,改變重金屬存在的物理、化學性質,使其不能被植物吸收而造成污染。但這種物理修復的遷移性弱,存留在土壤中的重金屬元素仍然可能產生二次污染。生物修復是在土壤上種植可以吸收重金屬的植物,來對土壤的重金屬污染進行回收與清理。同時微生物修復與生物修復類似,也是通過對重金屬污染物的吸附、轉化,來有效降低土壤的重金屬含量。
4 結語
土壤中重金屬含量過高,會對植物、動物及人類的生存產生毒害作用。從土壤重金屬污染的覆蓋范圍來看,重金屬微粒能夠通過自身的滲透作用,對整個自然界地理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在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防治中,要針對污染源頭進行分級分類管理,控制廢水、廢氣與廢渣的排放,以促進土壤生態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永興,曹建,田宗平,等.砷污染土壤治理工藝進展[J].礦產綜合利用,2017(5):13-17,26.
[2] 趙通輝.論土壤重金屬污染及生物修復研究進展[J].江西化工,2017(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