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鳳芹
摘 要:地方預算績效管理是有效加強地方政府財政預算、監督財政基金正確使用的有效手段,也是現代績效管理制度的一項有效內容。我國各級地方管理部門就應認真學習與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下發的相關文件、政策精神,編制科學系統的預算績效管理目標,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的過程監控,加強預算支出效果績效評價,加強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結果管理,監督地方預算資金的正確使用,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花在刀刃上,并制定出加強地方預算績效管理的有效制度。
關鍵詞:地方管理部門 預算績效 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F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c)-0109-02
地方預算績效管理是有效加強地方政府財政預算、監督財政基金正確使用的有效手段,也是現代績效管理制度的一項有效內容。十多年來,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從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到十七屆二中、五中全會提出“推進政府績效管理和問責制度”“完善政府績效評估制度”,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到黨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 2005年、2009年,我國財政部相繼出臺了指導中央和地方財政評價的辦法,地方的績效評價開始試點并逐步發展,2011年財政部出臺《關于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我國各級政府都高度重視績效管理工作,確保預算資金的有效使用。預算管理與地方績效預算也作為一種新興工作,在全國各地均得以有效開展,一些措施的制定與實施,也有效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各地的實踐確實對改善財政管理工作起到了不小的促進作用,但整體來看,地方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還需要進一步改進,一些方面與環節就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1 地方預算績效的定義與具體分類
1.1 地方預算績效的定義
根據我國財政部的文件,預算績效(Budget Performance)指的是預算資金所達到的產出和結果。地方預算績效管理(Local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則指的是地方現代社會行政機關績效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看重的是結果,由結果來反推過程,本質是一種反向管理的預算績效管理方式。我國各級地方政府實施的預算績效管理,必須本著為人民服務的根本理念來開展,每一筆預算資金,都得強調使用效率、使用結果與使用過程,必須向人民公開,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預算資金的開支,必須保證好鋼用在刀刃上,每一筆資金都應有正確的流向,還得本著節約、節儉的原則,花小錢來辦大事,主要滿足民生需求,嚴格控制三公經費預算,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與公共產品。
1.2 地方管理部門預算績效管理的具體分類
地方預算績效管理是一個大概念,涉及到多個領域的問題,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就可以把地方預算績效管理分為不同的子概念。從預算管理本身來看,地方預算績效管理可以分為內部績效管理和外部績效管理;從預算管理的內容看,地方預算績效管理則可分為預算收入績效和預算支出績效。預算收入績效是指預算資源獲取也即組織財政收入的績效;預算支出績效是指預算資源使用也即財政支出的績效。
2 地方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要點
2.1 編制科學系統的預算績效管理目標
地方管理部門要想做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先必須設定科學的預算績效管理目標,預算績效管理目標應該涵蓋績效管理標準、績效管理內容與績效管理指標這3個方面。具體而言,地方管理部門財政部門在編制下一年度的年度預算時,必須嚴格執行國務院預算編制的總體要求和財政部的相關文件,結合該地市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的總體部署,根據地市的財政收入與資金需求情況,來編制預算績效計劃,績效計劃目標的編制不能過于超前,也不能過于滯后,必須與該地市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相一致。績效管理指標還具備可供衡量、可供操作,不能不切實際、憑空設想。績效管理標準包括績效管理的工作方法、信息資源、工作程序等環節,各個部門在實施績效管理監控與評價時,就可以各司其責、相互分工、相互合作。預算績效管理目標制定完畢并提交后,地方財政部門和審計局就應嚴格執行國家的相關政策,對預算資金收入的可行性與預算資金支出的合理性進行系統的績效管理目標審核,審核無誤的,就正式進入下一步預算編制程序;審核中發現存在一些問題,就應返回到編制單位進行修改、調整,然后提交審核,最終通過審核。預算績效管理目標通過審核后,就應提交地方人大進行表決,只有通過地方人民大表大會的舉手表決后,財政部門才能正式批復同意預算績效管理目標。
2.2 強化地方預算績效管理的過程管理
地方預算績效管理還需要加強過程監控,地市財政局、紀委、審計署要建立完善的預算績效管理過程監控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收集績效運行信息數據,對預算目標中各項資金的動向進行跟蹤、監督、檢查與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資金的流向與預算績效目標相一致,確保年度預算績效管理目標的順利實現。
2.3 加強預算支出效果績效評價
地方預算績效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預算支出效果績效評價。預算正在執行或之行結束后,財政局應組織相關單位對預算資金的支出情況、資金流向與支出結果進行績效評價,對該年度資金預算支出的經濟效益、社會效應、秩序效率進行科學評價。財政局先制定出預算支出效果績效評價方案,設計出評價指標、選擇好恰當的評估方法,利用合理的評價工具,進行績效結果評價。其中,每家地方預算執行單位也應做好自我評價工作,提交自評報告,將評價結果與當初的績效目標進行對比,如存在不一致的環節,還需要提交情況說明;財政局審計局除了開展整體績效評價之外,還應對各個執行單位的自評工作進行督導、檢查與抽查,對各個執行單位提交的自評報告進行匯總,形成整體預算績效管理績效評價報告,提交地方管理部門備案。
3 地方管理部門預算績效管理的完善建議
3.1 完善地方管理部門預算績效管理的相關管理制度
加強地方管理部門預算績效管理離不開完善的管理機制,地方管理部門應加強制度建設,完善跟地方管理部門預算績效管理的相關管理制度。首先,完善預算績效管理監督機制,這需要地方管理部門作為主導,在市委、市紀委的領導指導下,財政局、審計局、市人大等機關部門相互合作,共同發揮監督作用,加強對預算執行單位的過程與結果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其次,財政局建立完善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加強各個關鍵點、重點環節、重點項目的預算執行管理,為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規范、有序運行提供頂層指導;最后,各個預算執行單位完善部門規章制度建設,要根據該單位的實際情況,加強制度、法規、規章制度建設,完善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細則與工作流程,在源頭上做好資金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防患于未然。
3.2 建設完善的配套機制
我國地方管理部門應嚴格執行國家的財政制度,確保跟預算績效管理的各個環節均在法律率許可的范圍內開展,既不能損害公共利益,又不能違反國家財經紀律,還不能損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比如變相改變預算資金了流向等。管理部門探索出完善的管理機制,做到有制度可循、有法律可以,在陽光、公開的環境中實施預算績效管理。
3.3 加大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
地方預算績效管理離不開專業的優秀人才來執行,我國地方管理部門在繼續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的同時,還應引進優秀的財務人員來實施預算的制定的管理工作,同時還應做好相關工作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確保這項工作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 卓越,徐國沖.2005—2011:西方政府績效預算最新趨勢[J].政府改革與創新,2012(3):89.
[2] 孫克競.政府部門預算支出績效管理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3] 牛美麗.地方管理部門績效預算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