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通過對氣功練習者練功前、中和練功后波形變化和各條經絡線路生物電能測定結果證實氣功“氣”的本質是是蘊含、運行在龐大的細胞間質和結締組織間質網絡中過剩的生物正電能量。方法和結果:<1>,用肌電傳感儀對氣功練習者得氣最明顯的頭面部區域進行波形測定。結果:練功前波形為基本平穩的直線型,練功中和練功后出現了“波浪樣”或“波涌樣”波形;同時在整個波形中出現間斷或間歇性的時間短暫的極高幅值的波形變化,正、負兼有。而且通過大數據處理和FFT變換后證實孫先生練功中和練功后出現了極高的電信號。<2>,在北京??傮J炎黃經絡中心,通過敲擊方法和應用低電阻測量儀找出孫先生上肢和軀干的六條經絡線路和線路上的相應穴位,進行標記。用微電流測量儀和微電阻測量儀在孫先生練功前、中和練功后的電流、電阻變化(5次測試)。結果:練功前、后電流、電阻出現明顯不同,電流升高2~5倍,個別穴位升高10倍;電阻下降到練功前基數的2/3水平。在孫先生練功后60分鐘左右電流測定數值最高。結論:練功者進入氣功態后,通過意念將神經沖動傳遞到全身骨骼肌細胞,刺激骨骼肌細胞細胞膜產生大量電容放電。負電釋放到細胞內細胞質中;正電釋放到細胞間質和結締組織間質,大量、過剩的生物正電能量就是氣功“氣”的物質基礎,也是氣功“氣”的本質。
【關鍵詞】氣功,細胞膜電容放電,生物正電能量,蛋白聚糖,膠原纖維
【中圖分類號】R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1
目前對人體生物電現象的研究主要圍繞在安靜時細胞膜靜息電位和細胞膜內各種膜狀結構的靜息電位(例如線粒體膜電位、細胞核膜電位等等),以及活性細胞受到刺激時的動作電位。對活性細胞細胞膜另一個生物電學特性(即細胞膜電容特性)研究的非常膚淺和滯后,導致氣功和中醫經絡研究沒有突破性進展。同時,現代醫學對人體生命科學的研究過分強調微觀研究,甚至于已經到了化學鍵是否穩定,一個基因片段是否正常的極微觀程度。但人們忽略了一個問題:人體內4種組織、200余種細胞和10000余種蛋白質分子不是胡亂堆積的,微觀與微觀之間、微觀與宏觀之間以及宏觀與宏觀之間是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它們雖然在解剖、組織結構、化學結構和具體功能上截然不同、互相不能替代(例如心臟和肝臟之間)。但是,它們的組織結構、化學結構和生理功能的一致性和協調性除了神經內分泌系統(神經內分泌只是通過刺激組織細胞產生各種具體功能)的作用外,人體內部龐大的細胞間質和結締組織間質網絡除了已經認知的對組織細胞的支持、保護、連接、保護、提供營養和液體環境外,一定還有一種“物質”并通過這種“物質”調節全身組織、組織細胞和組織臟器的功能狀態或功能活性的正常與否。這個“物質”要具備5個基本條件:(1),是人體內組織細胞產生,并且可以源源不斷的產生;(2),含量巨大;(3),在體內間質中可以自由運行;(4),間質中單位體積內的數值要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波動,要有一個正常值、正常范圍或形成一個穩態;(5),它的數值高低對浸泡在間質中的組織細胞具有明顯的生理學意義。這個“物質”就是組織細胞細胞膜電容放電所放出的生物電能,向細胞膜內放出的是負電能量,向細胞膜外放出的是正電能量。釋放到細胞膜內細胞質中的生物負電能量要有一個正常值或形成一個穩態,這些生物負電能量控制和調節細胞內各種細胞器的功能狀態;釋放到細胞膜外的生物正電能量通過兩種途徑傳導:1,通過組織液→血液→全身各處;2,通過經絡系統的有效傳遞在人體各處達到一個穩態,控制和調節各種組織細胞的功能狀態。經絡系統的實質就是一條一條的生物正電能量傳送帶,全身各條經絡以串聯方式連接;每一條經絡又與體內相應臟器連接,同時再進行細分成“子脈和孫脈”,在全身細胞間質和結締組織間質中形成一個巨大的“網絡”,生物正電能量在這個網絡中“纖維”成分(以膠原纖維為主)為載體,在膠原纖維外電荷擴散層,以離子電流形式進行傳遞。膠原纖維排列極為有序的結締組織筋膜、網膜、韌帶和神經血管束內外豐富的結締組織中,電阻低,生物電能傳導數值大,構成人體各條經脈;排列相對有序的構成子脈和孫脈。氣功鍛煉時,練功者在“氣功態”時通過意念將大腦產生的神經沖動傳遞到全身組織細胞(特別是骨骼肌細胞)使之出現電容放電現象,在細胞間質和結締組織間質大量、過剩的生物正電能量,這些生物正電能量就是氣功“氣”的物質基礎,產生的“氣”通過以上2個途徑將“氣”運行全身或相應部位來發揮“氣”的功效。
一、資料、方法和結果
測試對象:對氣功師孫先生練功前、中和練功后的波形變化和經絡穴位、經絡線路點的電流、電阻變化的測定
研究目的:通過兩個實驗,<1>,應用“藍牙心電傳感器”和“示波器”檢測孫先生練功前、中和練功后的波形變化。證實氣功“氣”是由組織細胞(特別是骨骼肌細胞)細胞膜電容放電產生,證實骨骼肌細胞細胞膜在靜息電位基礎上出現了二次充電現象,從靜息電位到二次充電后的電位差值就是氣功“氣”的本質;<2>,選擇六條經絡(大腸經、膽經、胃經、膀胱經以及任督兩脈),應用“微電流、微電阻測量儀”和“50微安無電源測量器”對孫先生練功前、中和練功后穴位和相應經絡線路電流流量、電阻變化。通過實驗證實氣功“氣”,蘊含、積聚在穴位的“氣”和運行、行走在經絡中的“經氣”的物質基礎是生物電能,準確的講是“生物正電能量”。各條經絡線路就是一條條生物正電能量帶。
1.1研究方法:
現象介紹,孫先生通過10幾年的修煉,治好了多種疾病,身體越變越年輕,同時出現一些奇特現象:(1),可以打通任督兩脈和各條經脈,練功中和停功后6~8小時間內,任督兩脈和各條經脈出現液樣流動感,即“海浪或浪涌感”。在頭面部最為明顯,特別是右側額部的膽經(陽白穴和本神穴之間的區域)感覺最強烈,并且出現一條溝樣痕跡。(2),頭頂百匯穴處出現有規律卡卡響聲,約每秒一次。(3),身體多處出現有規律的肌肉跳動,手足內在肌明顯,這種跳動比心率稍快,說明與心率無關。(4),停功后的6~8小時內,孫先生自感力量充沛,精神飽滿。
1.2實驗資料和方法
研究對象,黑龍江哈爾濱綏遠孫殿凱,男,63歲,從事氣功鍛煉10余年。
第一個實驗,在天津市農業大學物理實驗室,應用藍牙心電傳感器對孫先生練功前、中和練功后進行波形變化測定。
方法,選擇三個點(受試者浪涌樣感覺最敏感區域),大椎穴、缺盆穴和陽白穴。在受試點貼上電極片,電極片與藍牙心電傳感器連接,再與電腦軟件連接,打開電腦開始測試。
實驗步驟:<1>,測試受試者安靜狀態下的波形變化;<2>,練功中的波形變化;<3>,停功后的波形變化;<4>,練功前、中和練功后大數據分別通過FFT變換。
受試者練功前的波形測定結果:1,呈現出較為典型的正常肌電圖的干擾相圖像;2,整個圖形呈現出基本平穩的直線型。
受試者練功中和練功后的波形測定結果:1,整個波形出現間斷或間歇性的時間非常短暫的極高幅值的電位變化,正負兼有,以負為多;2,出現明顯的“波浪楊”或“波涌樣”波形;3,為孫先生練功中還出現雙上肢、軀干和頭面部有一種微微發脹感,以頭面部重。4,FFT變換后與練功前比較出現非常明顯的不同,出現強的電信號。
第二個實驗,對孫先生練功前、中和練功后各條經絡線路和穴位電流、電阻變化的測定(共測試5次)
方法:<1>,在北京炎黃經絡研究中心祝總襄處,應用敲打方法和低電阻測量儀找出大腸經、膀胱經、膽經、胃經和任督兩脈六條經絡線路和主要穴位并進行標記;
<2>,在各個測試點貼上電極片(心電圖電極片);
<3>,應用微電流測量儀和微電阻測量儀測出練功前電流、電阻數值作為“實驗基數”;
<4>,應用<3>中方法測定練功中15分鐘、30分鐘各個測試點的電流、電阻數值;
<5>,應用<3>中方法測定練功后15分鐘、30分鐘、45分鐘和60分鐘各個測試點電流、電阻數值。
<6>,所測定的數值用無電源50微安級測量儀進行驗證。
結果:<1>,練功前經絡線路各個測試點電流、電阻數值規律:四肢從腕橫韌帶以上,經過前臂、肘關節、上臂、頸部最后到頭面部,電流呈現出逐漸升高趨勢,頭面部膽經的陽白穴電流數值最高;任督兩脈規律接近。各處電阻變化不大。(以上測試數值作為基數)
<2>,練功中電流、電阻變化規律
練功開始:電流突然下降,各條經絡線路測試點都在基數基礎上下降1~3倍;電阻稍高于基數。
練功15分鐘:各個測試點電流回升,接近但仍低于基數;電阻大部分測試點變化不大。
練功30分鐘:與15分鐘時的測定相比變化不大。
<3>,練功后電流、電阻變化
停功后即可測定:電流突然升高,均超過基數水平;電阻降低,均低于基數。
15分鐘:電流繼續上升,電阻繼續下降;
30分鐘:電流升高到基數水平的1~2倍,電阻下降到基數水平的2/3;
60分鐘:電流升高到基數水平的5~7倍,電阻變化不大。
結果:從練功前、練功后各條經脈測試點電流均超過基數的1~2
倍,停功60分鐘升高約4~8倍;電阻下降為基數的2/3左右。同一條經脈線路不同平面測試點電流變化規律與練功前基本一致,即從腕上、前臂、上臂、頸部到頭面部電流數值是從低到高,同樣也是膽經的“陽白穴”最高。但是,在實驗中出現一個與預想截然相反的結果:練功中,各條經絡線路測試點電流不升高反而降低;電阻不降低反而升高現象。對孫先生練功中的表現看:四肢、軀干骨骼肌有輕度收縮現象,同時皮膚立毛肌收縮,同時有一種從下往上、從外向里液樣聚集感。這可能是導致皮膚電阻增大,電流減低的原因。為孫先生練功中還出現雙上肢、軀干和頭面部有一種微微發脹感,以頭面部重。
二、討論
現代醫學證實,人體是一個巨大的帶電體,也是一個不斷產生生物電能的生命體。組織細胞生命活動過程中,通過生理、生化等生命活動出現離子濃度差表現出了各種極性變化、幅度變化、頻率變化和相位不同的生物電現象。目前人們研究組織細胞生物電現象主要表現為安靜時細胞膜靜息電位和細胞膜內各種膜狀結構的靜息電位(例如線粒體膜電位、細胞核膜電位等等),以及活性細胞受到刺激時的動作電位?,F代醫學在這方面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刻。但是,人們丟掉、忽略了細胞的另一個生物電現象,即細胞膜(特別是活性細胞細胞膜)的電容特性,在這方面的研究非常滯后,很不深刻,導致很多生命現象無法解釋清楚,正是由于這種滯后導致氣功“氣”和經絡“經氣”本質到目前仍是一頭霧水,沒有搞清楚。致使人們的研究越來越偏離正確軌道,越走越遠,甚至把本來科學的氣功學、經絡學搞成“玄學”。氣功是人體生命現象的一種,是有其“物質”基礎的,現代科學技術如此發達,完全可以揭開、找到“氣”的物質基礎。
人體通過食物消化吸收各種營養物質,再通過血液循環傳遞到全身組織細胞,在細胞線粒體通過有氧氧化等等途徑產生ATP,成為組織細胞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和“原材料”。人體各種組織細胞利用ATP可以產生:<1>,熱能,維持人體正常體溫;<2>,機械能,產生肌肉運動;<3>,化學能,參與各種氧化還原反應;<4>,聲能;<5>,生物電能。其中,生物電能含量占的比例最高。生理學告訴我們:單純維持細胞膜靜息電位就要消耗細胞總ATP的1/3以上,這不包括蘊含、運行在細胞外基質(或細胞間質)、細胞團隊外結締組織、組織和組織臟器外結締組織中的生物電能含量。人體組織細胞細胞膜就是一個平行板電容器,具有充電、放電特性。人體具有幾十萬、幾百萬億個細胞,將所有細胞膜鋪平了大約有十幾個籃球場大小,是一個巨大的平行板電容器,這個巨大電容器每時、每份、每秒都要進行無數次的電容放電、充電現象,負電能量釋放到細胞內,正電能量釋放到細胞外,所釋放出的生物電能含量是巨大的,是有明顯的生理學意義的。根據物理學能量守恒定律,釋放到細胞外的生物正電能量被相對絕緣的皮膚表皮包裹,蘊含和運行在龐大的細胞間質和結締組織間質中。
人體有4種組織,200余種細胞和10000余種蛋白質分子,組成不同器官。它們雖然組織結構以及具體功能各異,但有兩點是相同的,第一,蘊含生物電能性質相同,細胞膜內為負電能量;細胞膜外、細胞團隊外、組織間和組織臟器間結締組織中蘊含、運行的生物電能為生物正電能量;第二,人體內間質或結締組織雖然龐大,但內容相同。細胞間質是由細胞產生,不具有細胞形態和結構的物質,它包括:纖維成分、基質和液體物質(血漿、組織液、淋巴液),對細胞起著支持、保護、連接和物質交換,是構成細胞生活的液體微環境,細胞浸潤在這個液體環境中。細胞間質液含有細胞代謝時所需要的全部物質,同時也接收細胞的代謝產物或未被利用的物質。在人體4種組織中,結締組織間質含量最高,它由基質、纖維成分組成,其中不斷流動的組織液。組織液為細胞提供營養物質和廢物的交換場所,細胞生活在組織液中,沒有組織液,細胞就不能活,O2進入人體,首先進入血液,再經過組織液進入細胞,它之所以經過組織液是因為細胞就泡在組織液中。基質由生物大分子構成的無定型膠狀物,無色透明,具有一定粘性,它的孔隙中流動著組織液。人體皮膚表皮下方的所有組織和細胞都被充滿流體的基質網絡所包圍。皮膚的角質層具有絕緣性,電阻極大(干燥環境可達10萬Ω);人體皮膚(表皮)內的電阻在500~1000Ω。所以,組織細胞內細胞質中的“負電能量”被幾乎絕緣的細胞膜脂質雙層包裹不得外流;同理,蘊含、運行在龐大的細胞間質和結締組織間質中的生物正電能量又被近乎絕緣的皮膚包裹不得外流,這些巨大的生物正電能量正是氣功的“氣”和積聚在穴位和行走在經絡線路上的“經氣”的物質基礎。這些存在于人體皮膚以內和所有細胞細胞膜以外“間質”網絡中過剩的“生物正電能量”絕不是雜亂無章、無規律的排列和分布,也不是沒有限制的升高或降低,而是與現有其他內環境穩態一樣,也要有一個穩態,即“內環境生物電能穩態”。“內環境生物電能穩態”概念是指人體龐大的“間質網絡”中單位體積所蘊含、運行的生物正電能量要在一定范圍內波動,要有一個正常值、正常范圍或穩態。
氣功態也稱為氣功狀態,是以正常人體功能態為基礎通過練功而呈現的特殊功能態,是人體生命活動中通過練功才能表現和發揮的固有的潛在功能狀態。內功的氣功態以入靜為特征,稱為內功態;外功的氣功態以布氣或發放外氣為特征,稱為外功態。無論是內功態還是外功態,都能發揮機體在常態下所不能表現出來的潛在功能,故亦可稱為人的超常功能態。"氣功態"概念首先由錢學森提出,已為實驗所證明。如練功過程中測得的腦電信號,證實人體氣功態時大腦皮層的活動處于不同于常人醒覺態、睡眠態等的新的狀態。練功者進入氣功態,也就是出現氣功效應。練功者進入氣功態后,通過意念將神經沖動傳遞到全身骨骼肌細胞,這種刺激并不引起細胞膜產生動作電位,出現可見的肌肉收縮現象,而是刺激骨骼肌細胞細胞膜產生大量電容放電,導致細胞膜在靜息電位基礎上出現二次充電現象,從靜息電位到二次充電的電位差值就是氣功“氣”的物質基礎。負電釋放到細胞內細胞質中;正電釋放到細胞間質和結締組織間質,大量、過剩的生物正電能量就是氣功“氣”的物質基礎。
三、氣功“氣”的儲存和傳導
3.1 “氣”的儲存
儲存在間質的蛋白聚糖分子和蛋白聚糖復合物中。間質和結締組織基質中的蛋白多糖分子和蛋白多糖復合物含有過剩的負電荷,能夠強力吸引和容納正電荷,骨骼肌細胞細胞膜電容放電后釋放到細胞外基質的生物正電能量,被吸引、容納在蛋白聚糖分子和蛋白聚糖復合物中。 它在調節間質生物電能含量和維持內環境生物電能穩定性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3.2 “氣”的傳導
通過兩種途徑:1,細胞膜電容放電→細胞間質、組織液→通過毛細血管網→血液→傳導到全身各個地方。2,以膠原纖維為載體進行傳導,即中醫經絡系統。膠原纖維具有兩個顯著特點:第一,分子量巨大的線狀分子,它廣泛分布于結締組織支架中,是構成人體肌肉筋膜及包裹臟腑包膜結締組織及各種筋膜、韌帶、網膜、系膜等的主要成分,也是構成細胞間質的主要成分。它是人體生物電能傳導的主要載體。第二,是它們都帶有大量帶負電的側基。膠原纖維由于含的負電荷過多,吸引極性水分子中的氫離子和體液中的各種陽離子向膠原蛋白分子表面靠近,形成一個結合緊密的“吸附層”,由于同種電荷相斥,吸附層中的極性水分子中的OH-和體液中的陰離子遠離膠原蛋白表面形成一層負電荷層,這一負電荷層再去吸引水分子中的H+和體液中的陽離子,反反復復進行下去,就形成一定厚度的、正、負電荷層結合力較弱及結合松散的一個“擴散層”。離吸附層越近的電荷層靜電吸引力強,遠離吸附層的電荷層靜電吸引力較弱。如果在膠原纖維分子一端加一個外加電場在外加電場力的作用下,膠原纖維分子本身不動,而是膠原纖維分子外的電荷擴散層出現正負電荷層的運動,正電荷層的正電荷順著或沿著電場方向運動,負電荷層的負電荷逆著電場方向運動,最后將生物電能向遠處傳遞。
小結,氣功態是人體一種特殊生理狀態,是有利于全身骨骼肌細胞細胞膜產生電容放電的狀態,通過練功者的意念的神經沖動刺激骨骼肌細胞產生大量、過剩的生物電能釋放,負電釋放到細胞內細胞質中;正電釋放到細胞外基質或細胞間質和結締組織間質中。這些生物正電能量就是氣功“氣”的本質,也是中醫經絡“經氣”的本質。
參考文獻
商振德.從中醫角度揭開細胞癌變、基因突變的原因.國際臨床報告[J],2016,5(3)15-18
商振德.架起中西醫結合的橋梁[J].河南中醫,2016,3:45-48
商振德.中醫“氣”的本質[J].國際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3:15-18
商振德.關于人體生物電能循環傳導系統的研究[J].現代電生理學雜志,2012.19(3):149-165
商振德.經絡的本質-人體生物電循環傳導系統[J].中國針灸,2011,31(3):277-280.
商振德.中醫基礎理論(經絡本質)的現代科學觀[J].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13,4(11):73-79.
商振德.細胞膜電容放電的生理學意義[J].醫學理論與實踐雜志,1997,10(7):332-334.
商振德,架起中西醫融合的橋梁,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M],2013,29-31
陳軍得 李可溫 細胞連接通訊與經絡現象,山西中醫,2001
陳軍德 秦可.經絡實質揭析.中國針灸,2002
王鴻謨.經脈起止走向規律探究。中國針灸,2003,23(9)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