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合珍
【摘 要】目的:研究分組護理在顱腦手術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擇從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50例行顱腦手術患者納入此次研究工作,按照數字隨機分方式將其劃分成2組,命名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有5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實驗組接受常規護理聯合分組護理,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滿意程度。結果:經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研究發現,實驗組手術情況、滿意程度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分組護理應用于顱腦手術患者護理中,能夠不斷優化手術準備效率,減少靜脈通道構建的時間,提高護理服務的效果,改善患者滿意程度,臨床推廣應用價值明顯。
【關鍵詞】分組護理;顱腦手術;臨床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1
在交通事故發生率不斷提高的情況下,顱腦外傷臨床發病幾率顯著增加。患者在顱腦損傷的情況下,其腦組織、顱腦、腦血管與腦膜會發生病變,誘發諸多并發癥,加快病情的發展,若不能夠及時治療會對患者生命帶來嚴重影響[1]。積極開展開顱手術,對占位性病變與血腫進行消除處理,在有效護理的基礎上,有效減少死亡的幾率。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分組護理在顱腦手術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及50例患者家屬知情后開展研究,隨機將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50例行顱腦手術患者分為實驗組(25例)、對照組(25例)。全部患者中,15例患者為Ⅰ級腦外傷、27例患者為Ⅱ級腦外傷、8例患者為Ⅲ級腦外傷。實驗組25例患者年齡為24-54(38.75±5.73)歲,男女分別為13(52%)、12(48%)例。
對照25例患者年齡為26-57(38.80±5.69)歲,男女分別為14(56%)、11(44%)例。
納入依據:①臨床資料完整;②經過臨床檢查確診為顱腦外傷。
排除依據:①治療依從性不高;②不同意本次研究。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資料,如年齡、性別,對比后顯示的統計值表現為P>0.05,具有較高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護理工作人員需對患者病情進行觀察并記錄。在護理早期應禁食一天,抬高患者頭部以促進靜脈回流,降低腦水腫發生幾率,積極采取急救藥品的防范方式[2]。
實驗組接受常規護理聯合分組護理,根據護理工作人員臨床工作的時間、能力、職稱與經驗等狀況實施綜合評估分組,主要包括助理護理、責任護士和責任組長,對患者病情進行觀察并詳細記錄,開展病房管理工作,在溝通與交流的基礎上,貫徹落實健康教育。作為護理組長,必須要具備豐富護理經驗與管理協調能力,對患者病情實施必要評估,確定護理的方式[3]。作為責任護士,在日常工作中要結合護理方法對護理質量有效檢查并監督,實施并發癥護理、體位護理以及呼吸道護理等,結合患者心理情緒狀況實施健康教育,并且向患者講解手術的時間、成功病例與主治醫師等等。作為助理護士,應安排實習護士亦或是護士擔任,主要針對分管床位的患者實施基礎性護理,特別是急救藥品的準備,根據醫囑采取預防感染的治療。另外,要給予患者必要的幫助,使其接受相關檢查,對患者既往病史進行詢問和記錄[4]。
1.3 評價指標 對實驗組、對照組手術情況、滿意程度進行對比分析。其中,手術情況主要包括構建靜脈通路時間、手術準備時間,滿意程度指標評價主要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部分。
1.4 統計學分析 文中涉及的相關數據在計算以及整理時均行統計學軟件SPSS23.0,計數資料以及計量資料為數據表現形式,數據檢驗形式分別采用和t值方式,組間數據經過比較后,如P<0.05說明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情況 在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基礎上,實驗組構建靜脈通路時間、手術準備時間均比對照組短,臨床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滿意程度 對實驗組、對照組滿意程度比較分析可知,實驗組滿意程度遠遠高于對照組,臨床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顱腦損傷的病情發展速度快,很容易出現腦疝,對患者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危害。其中,顱腦手術是臨床治療顱內出血與感染等疾病的主要方式。但仍需注意的是,術中發生顱內出血與高熱等諸多并發癥的幾率會不斷提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5]。將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顱腦手術護理中,能夠優化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
在此次研究中,實驗組接受常規護理聯合分組護理,手術情況、滿意程度均優于對照組,臨床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
綜上所述,在顱腦手術患者護理中,合理引入分組護理措施,可以使患者的護理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優化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胡培,林保秀.不同呼氣末正壓水平對重型顱腦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影響及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13):1579-1581.
莊俊紅,劉華玲,鄭淑美, 等.微生態腸內營養對重型顱腦損傷機械通氣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8,17(9):929-933.
仲悅萍,張云,陳曉艷, 等.護士和家屬實施感覺刺激對重型創傷性顱腦損傷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比較[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31):3793-3797.
李岫煒,范宇召.路徑式早期康復護理對顱腦損傷患者肌肉廢用性萎縮的預防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29):3757-3760.
劉劍.手術中后期復合保溫措施對顱腦手術患者低體溫和不良反應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15):1825-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