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瀅秋 喻薇
【摘 要】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ICU護理工作的進一步提高。ICU患者的護理是護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康復。本院自ICU成立以來,不斷總結經驗,更新知識,減少了各種護理并發癥的發生。尤其是口腔感染的預防及護理,對促進重危患者的康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將預防及護理歸納。口腔感染常見于全麻、昏迷、冬眠療法、化療、白血病、頜面手術、吞咽困難需鼻飼流質的患者。口腔因機械性自潔作用受到限制,加上口腔分泌物、食物殘渣滯留、咀嚼肌吞咽肌無力、昏迷患者無吞咽動作等諸多因素,致使口腔不潔加重,造成口腔潰瘍、感染。大劑量放療、化療必然會引起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細胞損傷,黏膜屏障作用破壞,細菌由此而入,從而繼發口腔感染。嚴重感染者可引起敗血癥,主要表現為炎癥潰瘍。有特殊臭味的患者應做咽拭子培養,根據培養結果來選擇漱口液。經常觀察口腔黏膜、頰膜等變化,發現異常應根據培養結果或口腔p測試結果選擇口腔護理液。對氣管插管患者進行口腔護理首先用止血鉗夾住紗球沾護理液清潔插管一側口腔黏膜及牙齒,然后用注射器抽取口腔護理液10ml進行沖洗(因氣管插管,護理液不會進入氣道),完畢后用吸引器吸凈,用同種方法護理插管另一側口腔。
【關鍵詞】口腔感染臨床護理疾病預防重癥監護病房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1
1 口腔頜面感染相關知識
口腔頜面部是消化道與呼吸道的起始端,長期與外界相通,是人體的暴露部分,各種細菌在這些部位聚集、滋生、繁殖,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容易發生感染。口腔頜面部的筋膜間隙內含有疏松結締組織,這些組織的抗感染能力較弱,感染可經此途徑迅速擴散和蔓延。頜面部的血供豐富,感染可循血液引起敗血癥或膿毒血癥。顏面部的靜脈解膜稀少或缺如,當靜脈受到擠壓或面部肌肉收縮時,容易導致血液逆流,特別是內毗靜脈和翼靜脈叢直接與顱內海綿竇相通,使從鼻根到兩側口角連線形成的三角區內發生感染,易向顱內擴散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腦膜炎和腦膿腫等嚴重并發癥,故稱此三角區為“危險三角”。面頸部具有豐富的淋巴結,口腔、顏面及上呼吸道的感染,可經淋巴管導致區域性淋巴結發炎,尤其是嬰幼兒淋巴結發育不夠完善,較易發牛腺源性感染。
而口腔因機械性自潔作用受到限制,加上口腔分泌物、食物殘渣滯留、咀嚼肌吞咽肌無力、昏迷患者無吞咽動作等諸多因素,致使口腔不潔加重,造成口腔潰瘍、感染。
2 口腔頜面部感染途徑
2.1 牙源性感染 細菌通過病灶牙或牙周組織進人機體引起的感染。是目前臨床上最常見的口腔頜面部感染途徑。
2.2 腺源性感染 細菌經過淋巴管侵犯區域淋巴結,引起淋巴結炎,繼而穿破淋巴結包膜擴散到周圍間隙形成蜂窩織炎。多見于嬰幼兒,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
2.3 損傷性感染 由于外傷、黏膜破潰或拔牙創造成皮膚黏膜屏障的完整性破壞,細菌進人機體而引起感染。
2.4 血源性感染 機體其他部位的化膿性病灶的細菌栓子通過血液循環播散到口腔頜面部而引起的化膿性感染。多繼發于全身敗血癥或膿毒血癥,病情常表現得較嚴重。
2.5 醫源性感染 在進行口腔內局部麻醉、外科手術、局部穿刺等創傷性操作時,由于消毒不嚴,將細菌帶入機體內,而引起的感染。
3 口腔頜面感染預防及護理
3.1 預防檢測 口腔內細菌清除后會再生長,應堅持每天口腔護理4次。一般采用生理鹽水、口腔護理紗球做口腔護理。有特殊臭味的患者應做咽拭子培養,根據培養結果來選擇漱口液。經常觀察口腔黏膜、頰膜等變化,發現異常應根據培養結果或口腔pH測試結果選擇口腔護理液。
3.2 對氣管插管患者進行口腔頜面護理 首先用止血鉗夾住紗球站護理液清潔插管側口腔黏膜及牙齒,然后用注射器抽取口腔護理液10ml進行沖洗(因氣管插管,護理液不會進入氣道),完畢后用吸引器吸凈,用同種方法護理插管另一側口腔。
3.3 對于血液病患者的護理 每日囑患者含激時使藥液與舌下、頰部、咽部接觸,充分得到機械性沖洗,以發揮藥液的作用,防止口腔感染的發生。若口腔黏膜發生炎癥或潰瘍,常因疼痛影響進食并引起情緒低落,用含地卡因等局部麻醉液含漱后可減輕疼痛,易可用中藥洗漱液反復多次含漱,每次不少于3min。
3.4 長期禁食、昏迷、吞咽困難不能進食而需鼻飼流質患者的護理
患者易發生口腔頜面感染,故經常保持其口腔清潔,堅持口腔護理是非常必要的。可根據口腔分泌物做細菌培養,選擇不同漱口液,可避免細菌生長且療效很好。如口臭的患者選用1%-3%過氧化氫溶液進行口腔清潔護理,或選用由銀花、甘草、薄荷、冰片組方制成的銀甘激口液,有較好的防腐防臭作用。多年來臨床上根據測定口腔內pH值選用藥液,采用擦拭及自激的方式,對降低口腔感染,預防并發癥有明顯效果,當口腔pH值呈堿性時選用酸性護理液,pH值呈酸性時選用堿性護理液。
4 心里護理意義
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療和轉歸與心理社會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緒狀態和心理變化直接影響著疾病的治療效果和康復程度,因此,對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就顯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于:(1)解除病人對疾病的緊張、焦慮、悲觀、抑郁等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2)正確及時的健康教育,使病人盡早適應新的角色及住院環境。(3)幫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際關系,特別是醫患關系,以適應新的社會環境。
5 心理護理措施
5.1 熟悉ICU環境 護士是監護環境中的重要調節者,調節患者情緒、減輕患者痛苦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護士應當主動向患者介紹ICU病室情況,并向患者介紹ICU的醫生及護理人員,使其了解醫護人員有豐富的監護治療經驗,可以保證患者的安全,減輕患者的恐懼、緊張心理,隨時向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使患者的合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
5.2 為患者實施或指導口腔頜面護理 應關注患者感受,注重患者的感覺和需要,聽取患者的意見和要求,為患者選擇舒適有效的護理。保證患者得到連續性的觀察及護理,口腔護理應由責任護土全程負責,從變化的動態中對效果進行評估,有針對性地選擇和調整口腔護理液及護理方法。
5.3 注重對患者的健康教育 護士應使患者及其家屬了解口腔護理的必要性,教會口腔護理的正確方法,并盡量鼓勵患者自己操作,對患者的教育指導應由專業人員進行,最好應事先制訂出健康教育計劃,以使內容充實、具體、適合不同患者的個體情況。在ICU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里,護士所接觸的不僅是先進的重癥監護設備和患者的疾病,更應該看到患者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所以我們應該多與患者溝通,針對病人的的不良情緒,及時疏導,耐心解釋,以增加病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患者在一個家庭式的氛圍中好好養病,樹立戰勝一切疾病的信心。
參考文獻
T小萍,周立,通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口腔粘膜炎的觀察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10-12.
劉長鳳。老年白血病患者口腔感染的預防及護理[C]。中華護理學會,2011:377-379。
潘文彥,徐建鳴,鄭業偉,朱曉玲,張琦。護理風險預警制度在預防ICU患者多藥耐藥菌感染的作用[C]。中華護理學會,世界災害護理學會,2014:1350-1352。
張艷,鄭偉,馬海英,溫璐。益口含漱液預防口腔感染的臨床效果觀察[C]。中華醫學會繼續教育部,中華護理學會,2007: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