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迪 孫婷
【摘 要】目的:手法整復矯正及針灸治療植物神經紊亂臨床療效。方法:將我院50名患者采用手法整復矯正及針灸治療。結果:臨床有效32例、顯效14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2%。結論:手法整復矯正及針灸治療植物神經紊亂具有良好療效。
【關鍵詞】植物神經紊亂;手法整復矯正及針灸治療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1
植物神經系統分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它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它是一種自律神經,能夠自動調整臟腑機能活動,不受人主觀意志的控制但容易受到情志活動影響。人體正常時功能相反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處于相互平衡制約中,如果平衡被打破便會出現各種各樣功能障礙稱為植物神經紊亂。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50例患者為我院患者,男性10例、女性40例,年齡20-30歲5例,31-40歲10例,41-60歲35例。
1.2 臨床表現 交感神經功能異常增強和持續時循環系統的功能亢進臨床出現心悸、憋氣、血壓升高等癥狀,功能減弱時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當副交感神經的緊張長時間是持續時便會出現身體倦怠、站立時頭暈、目眩、容易疲勞等癥狀,植物神經貫通全身還會出現頭痛、頭暈、低熱畏寒、嘔吐、耳鳴、失眠、胸部壓迫感、腰痛、手腳疼痛、肌肉跳動等癥狀。
植物神經紊亂的病因:1臨床上已查明遺傳因素同精神障礙是其發病原因。2女性由于性腺的內分泌和某些生理過程等特點引起。3各種引起神經系統功能過度緊張的社會因素。4年齡因素等,多歸于情志失調,內分泌紊亂等因素。事實上忽略脊椎關節的錯位、肌肉的牽拉、神經的卡壓、纖維壓迫刺激是其生物的病理原因。
1.3 治療方法 通過頸椎、胸椎手法整復矯正解除滑膜的嵌頓、肌肉的痙攣、神經的卡壓、整復矯正關節錯縫、紊亂、脊椎半脫位。針灸的調和陰陽、扶正去邪、疏通經絡治療植物就紊亂。
整復手法:患者頸椎以仰臥位,頭向健側旋轉。患側在上,醫者以右手旋推,左手拇指貼位錯位關節突,患者下巴上仰,醫者順著患者頸關節45度角方向瞬間發力。可聞及彈響聲完成矯正。患者胸椎仰臥位放松,醫者左手握拳平放于患者胸椎棘突兩側錯位關節處,患者兩臂放松疊加于胸前,醫者右手按壓患者兩肘重疊處施以寸勁下按時可聞及關節復位彈響聲。順位矯正下位多位胸椎關節,最后放松肌肉。
植物神經整復矯正治療主意事項:1診斷明確,排除其他心臟病、結核、腫瘤、骨折。2身體虛弱、骨質疏松嚴重。3頸椎胸椎手術后。4女性經期、孕期時。5血壓過高、低血糖、空腹。6下壓手法切勿以暴力。
針灸治療選穴:百會、神庭、印堂、水溝、中脘、合谷、內關、神門、通里、足三里、脾俞、太白、行間、陽關、大椎等俞穴搭配針刺二十分鐘后取針。以調任督及其他各脈,通調周身,形神共養達到鎮靜安神、活血通絡、調和陰陽。百會調神導氣醒腦,神庭通五臟六腹,印堂、水溝通絡寧神。中脘、脾俞、足三里調后天之本脾胃,補氣血。合谷、升清降濁利大腸氣,內關、神門、通里調胸悶氣短失眠多夢。太白、行間、陽關、大椎疏肝理氣通陽。
2 結果
療效判定標準,有效:頭痛、頭暈、胸悶氣短、胸部壓迫感癥狀消失,兩月后病情無反復。顯效:頭痛、頭暈、胸悶、少夢、睡眠好轉,兩月后病情未出現反復。無效:臨床癥狀沒明顯改善。結果有效32例、64%,顯效14例、28%,無效4例、占8%,總有效率92%。治療植物神經紊亂有較好療效。
3 討論
脊源性植物神經紊亂多因頸椎病同時又有胸椎小關節紊亂癥。由于頸胸椎的損傷和退變,頸胸椎內外平衡失調,頸胸椎生物力學發生改變導致頸胸椎椎體位移、小關節錯位、棘突偏歪刺激壓迫、牽拉神經根,伴有胸悶、氣短、頸背部不適、酸脹感、失眠、心悸。心臟的交感神經起于胸神經節,通過T1-T5神經及灰白交通支至交感神經頸上、頸中、頸下3個神經節發出的心上、心中、心下神經至主動脈弓周圍的心叢。由于心叢分出交感神經的纖維至竇房結、房室結和左右冠狀動脈的主干。心臟的副交感神經起于延髓迷走神經背核,經過迷走神經及其心支(也是心上、心中、心下)至心叢然后分出纖維至心臟即交感神經的灰白交通支可和并成心臟支,有的可與迷走神經的分支吻合至心臟和主動脈弓形成心神經叢支配心臟。因此頸胸椎紊亂影響植物神經交感神經或纖維均可導致冠狀動脈供血障礙或心臟傳導系統功能的紊亂,因而出現植物神經紊亂癥狀。對于椎間盤的退變,勢必引起頸胸椎段生物力學發生改變導致頸椎曲度變直,并可影響到相鄰的胸椎發生側變代償。這些變化可以相互因果互相影響造成脊椎失穩,頸5-6椎、胸4-5椎棘突又是斜方肌、菱形肌所附著點的其中部分亦可是這些肌肉應力點之所在,其活動度大變異較多,故臨床多見頸5-6椎、胸4-5椎體位移、偏歪。在治療中手法糾正偏歪棘突,使其恢復到解剖或代償位置。解除變位椎體及小關節對應神經刺激、壓迫、或牽拉消除無菌性炎癥,達到脊椎力學平衡,臨床癥狀就可減輕或消失。針刺百會、足三里,能分別加強大腦皮質的興奮過程及內抑制過程。針刺足三里、合谷、內關、神門、通里穴使消化系、心血管、還原型類內分泌等腎上腺素物質開始呈規律地上升。通時腎上腺素/色素原的比值下降,表明交感神經緊張性增高。針刺 脾俞、太白、行間、陽關等穴可使類腎上腺素物質含量下降,表明交感-腎上腺系統功能降低,還可使乙酰膽堿代謝趨于正常化的作用。
參考文獻
曹仁法.中醫推拿學.
郜志廣.脊椎矯正技術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