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琴
【摘 要】 本文以探討集束化護理對重癥醫學科腸內營養治療患者的影響為目的。采用分組實驗觀察比較法,選擇2017年9月-2018年9月入住我院重癥醫學科的患者180例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90例,兩組均進行對癥治療,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則給予集束化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呼吸機平均使用時間、血清學指標、平均住院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觀察組血清學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且呼吸機平均使用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4%,低于對照組的30.0%(P<0.05)。結論:集束化護理可有效減少患者行腸內營養治療期間并發癥的發生,縮短呼吸機使用時間和住院時間,改善血清學指標,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 集束化護理;重癥醫學科;腸內營養;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159-01
1 資料及方法
1.1 資料 選擇2017年9月-2018年9月入住我院重癥醫學科的患者180例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經鼻胃管喂養商品制劑,腸內營養治療超過3d,急性生理學評分>15分。排除標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患者、使用非商品制劑患者、資料不全 患者及拒不配合治療患者。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90 例。觀察一組男49例,女41例,年齡27~80歲,平均年齡 (52.34±4.14)歲,呼吸系統疾病19例,神經系統疾病21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20例,多發傷15例,循環系統疾病15例;對照二組男51例,女39例,年齡30~82歲,平均年齡(53.05±5.17)歲,呼吸系統疾病24例,神經系統疾病13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20例,多發傷16例,循環系統疾病17例。經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在基本資料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療方面,兩組均進行常規治療,包括按照醫囑給予腸內營養治療,治療過程中嚴格控制營養泵的速度、溫度等。護理方面,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病房護理、用藥 指導等;觀察組則給予集束化護理,具體方法為:(1)加強培訓。通過定期組織護理專業知識培訓,及時學習臨床關于腸內營養支持的新技術、新理論,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技能,有針對性地防范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2)成立腸內營 養專家管理小組。選擇營養科醫生、護士長以及高年資護理 人員等,形成以營養科醫生負責指導、護士長為組長、護理人員為組員的腸內營養專家管理小組。(3)設計集束化方案。將循證醫學證據和指南作為基礎,有針對性性的制定腸內營 養治療集束護理方案,并設計7個經臨床證實可以提高患者治療結局的元素,確保每個元素被廣泛認可,具有可操作性,之后將入選的7個元素捆綁為一個集束。(4)集束化護理的實施。對小組護理人員進行集束化護理方案培訓,從開始喂養時就給予集束化護理干預,通過指導患者選擇合適體位、實施氣道管理、營養支持以及鎮靜管理等,全面做好集束化護理工作。(5)護理評估。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營養狀況等進行準確評估,對其體重、皮褶厚度及攝入史等進行檢查,確定腸內營養支持的配方、劑量,建立腸內營養治療單。(6)選擇合適的腸內營養給予途徑。鼻腸管、鼻胃管多用于 短期營養支持患者,胃造
瘺、空腸造瘺術則多用于長期營養 支持患者。小組成員要根據患者病情,選擇最佳營養途徑,并達成一致意見。(7)保持胃腸營養管的通暢性。重癥患者胃腸道血流灌注急劇減少,胃蠕動、排空速度逐漸變緩, 易發生胃潴留,通過觀察胃殘余量,適當調節營養輸注速度。(8)規范操作流程。確保腸內營養設備清潔,每次喂養后用 溫開水沖洗管路, 24h更換1次營養管。營養支持過程中 要防止患者出現反流、誤吸等現象。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血清學指標、呼吸機平均使用時間、平均住院時間以及不良反應情況。血清學指標清晨抽取 空腹靜脈血3ml,分離血清后,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用X2 檢驗。 若 P <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血清學指標、呼吸機平均使用時間、平均住院時 間比較 觀察組血清學指標優于對照組( p <0.05),且呼吸 機平均使用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P<0.05)。
2.2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出現誤吸1例, 腹瀉3例,堵管1例,糖代謝異常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 8.89%(8/90);對照組出現誤吸3例,腹瀉7例,堵管3例, 糖代謝異常8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33%(21/90)。觀察組 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集束化護理強化實施過程,能夠將零散的護理方案系統化,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結局的結構化方法。小組成員各負其責,督查落實工作的每個環節,確保每位護 理人員都能夠將集束化護理方案執行到位。集束化護理能 夠降低腸內營養并發癥發生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改善其 預后,利于患者盡快恢復健康。為重癥營養支持患者進行常 規護理時,多依賴于護理人員的臨床經驗和主觀判斷等實施 護理行為,從而導致護理質量不夠理想。而集束化護理注重細節管理,團隊人員對患者的病情有了全面了解后,通過制定科學、可行的護理標準,提高護理效果。本文觀察組實施集束化護理,其血清學指標、呼吸機平均使用時間、住院 時間及不良反應均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應用于重癥醫學科腸內營養治療患者中,效果顯著,改善血清學指標,并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縮短住院時間,促使患者盡快恢復健康。因此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莘,王穎.集束化干預在急重癥胰腺炎營養支持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6,38(23):
[2] 王麗娜,宋敏,柏玲,等.集束化護理干預在急性重癥胰腺炎 腸內營養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9):
[3] 劉芳,陳麗麗,王宣麗,等.集束化護理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 腸內營養管理中的應用及評價〔J〕.瀘州醫學院學報,2016,39.
[4] 周朝陽,馮雁.集束化護理對重癥醫學科腸內營養治療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1)
[5] 付紅,王穎,徐鳳玲.集束化護理干預對提高神經內科ICU患者腸內營養執行率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6,10
[6] 王超.集束化護理對重癥胰腺炎患者腸功能障礙的預防作用研 究〔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