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春燕
【摘 要】目的:探討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特點與治療體會。方法:此次抽選2016年9月-2018年12月期間我院小兒內科醫(yī)治的70例患兒做研究,根據臨床特點進行及時診治,總結患兒的臨床特點和治療效果。結果:在70例患兒中,有55例患兒腹部壓痛明顯,其余15例患兒沒有明顯腹部壓痛。本次患兒均未出現漏診和誤診等情況,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是100.0%。患兒治療后的疼痛評分低于治療前,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小兒內科中,急性腹痛患兒的病因較多,而且很難問出準確、詳細的病史,可能誤診或者漏診,而影響到治療。所以要分析患兒的發(fā)病原因,并結合患兒的臨床特點,進行診斷并給予對癥治療,提高療效并改善疼痛。
【關鍵詞】急性腹痛;小兒內科;臨床特點;治療體會
【中圖分類號】R5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1
臨床中,急性腹痛屬于常見的一種兒科疾病,嚴重影響到患兒的身心,而且當治療不及時時,可能導致患兒死亡[1]。該病的致病因素比較復雜,同時患兒的表現多樣,所以要掌握臨床表現特點給予患兒對癥治療,確保療效,利于患兒康復。為探討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特點與治療體會,此次抽選2016年9月-2018年12月期間我院小兒內科醫(yī)治的70例患兒做研究,研究具體見下文:
1 資料、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抽選2016年9月-2018年12月期間我院小兒內科醫(yī)治的70例患兒做研究,男性是37例,女性是33例;其年齡在2-9歲之間,平均為(5.62±1.35)歲。
1.2 方法 診斷:患兒入院后,向患兒和家屬詢問病史,包括日常飲食、有無外傷史、有無呼吸道感染史、用藥史、腹痛部位、腹痛持續(xù)時間、腹痛性質、大小便情況以及伴隨癥狀等,了解家族遺傳病史以及藥物過敏史。做血常規(guī)檢查,明確細胞異常與否,做腹部透視、B超等檢查,正確判斷腹痛,給予患兒對癥治療。
治療:手術,適用于腸扭轉、闌尾炎以及腸套疊等患兒;保守治療,按病情特點實施藥物治療。寄生蟲腹痛患兒,先對癥治療,在腹痛完全緩解后進行驅蟲治療。感染性腹痛患兒,給予抗病毒、抗生素治療;糞便堵塞患兒,給予開塞露;過敏性紫癜患兒,治療原發(fā)病。
1.3 評價標準 療效,無效:嘔吐、腹瀉、腹痛等癥狀沒有改善,且精神狀態(tài)差;有效:癥狀基本上消失,且精神狀態(tài)恢復;治愈:癥狀消失,且精神狀態(tài)良好[2]。
經VAS(視覺模擬評分量表)評估患兒的疼痛,分數高則疼痛明顯。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經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由( )表示疼痛評分,行t檢驗,如P值不足0.05,那么兩組間差異就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總結臨床特點 在70例患兒中,有55例患兒腹部壓痛明顯,其余15例患兒沒有明顯腹部壓痛。患兒表現大都是臍周陣發(fā)性的疼痛,而少數患兒有右下腹部疼痛、臍周圍疼痛、左下腹疼痛、劍突下疼痛、全腹部疼痛等表現出現。
2.2 總結病因 包括急性菌痢、腸系膜淋巴炎、腸痙攣、急性胃腸炎、急性闌尾炎、過敏性紫癜、糞便堵塞、胃炎、腸套疊以及膽道蛔蟲癥等。
2.3 總結療效和疼痛評分 本次患兒均未出現漏診和誤診等情況,治療后,患兒治療無效0例、有效4例、治愈44例,總有效率是100.0%。患兒治療后的疼痛評分低于治療前,差異顯著(t=31.086,P=0.000)。
3 討論
臨床中,小兒急性腹痛的出現原因主要是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外科因素以及內科因素等。患兒的發(fā)病原因多種多樣且復雜,所以要全面詳細的詢問患兒病史,并密切觀察其臨床癥狀和體征,對發(fā)病因素正確分析,之后積極給予患兒治療,不要盲目給予患兒止痛藥物避免延誤診治[3]。小兒內科急性腹痛患兒包括功能性疾病(腸痙攣、膽道蛔蟲癥、便秘以及藥物胃腸道反應等)和器質性疾病(急性菌痢、腸系膜淋巴結炎、消化性潰瘍、過敏性紫癜以及急性腸胃炎等)。要密切觀察腹痛特點和患兒的脈搏、體溫等,觀察腸型、蠕動波是否存在,是否存在嘔吐、發(fā)熱等伴隨癥狀,根據臨床特點給予患兒對癥治療[4]。
總之,在小兒內科中,急性腹痛患兒的病因較多,而且很難問出準確、詳細的病史,可能誤診或者漏診,而影響到治療。所以要分析患兒的發(fā)病原因,并結合患兒的臨床特點,進行診斷并給予對癥治療,提高療效并改善疼痛。
參考文獻
左紅艷.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特點與治療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25):156-157.
苗巧珍.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特點與治療方法初探[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8,28(16):137-138.
朱曉琳.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特點與治療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28):158.
陳淑梅.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特點與治療體會[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8,2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