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海鈺
【摘 要】
目的:觀察研究肝膽結石病普外科治療臨床效果。方法:在隨機性原則指導下抽選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醫院進行肝膽結石病普外科治療的患者共80例,將其作為臨床研究的觀察對象,并按照患者的不同入院順序,對其進行分組,即分成常規組和研究組,每組中各有40例患者。常規組患者主要接受常規性的手術治療,研究組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對患者的不同手術治療效果進行比較。 結果:研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常規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常規組,下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早于常規組,且研究組結石清除率(95%)高于常規組(75%)、并發癥總發生率(5%)低于常規組(22.5%)。兩組患者的臨床結果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肝膽結石病普外科治療可應用不同的手術治療方法,其中腹腔鏡手術治療相對先進,且能夠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在臨床上值得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 肝膽結石病;普外科治療;腹腔鏡手術;住院時間;結石清除率
【中圖分類號】
R65 【文獻標志碼】
C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223-01
由于人們的飲食作息不規律,且隨著工作壓力的不斷加大,肝膽結石病患者人數逐年增加,在臨床上需要應用積極有效的手術治療方法切除并取出結石,保證患者身體健康。關于肝膽結石病普外科治療的臨床方法及效果均需要綜合實際展開分析與探討[1]。
1 患者一般資料與手術治療方法
1.1 患者一般資料
在隨機性原則指導下抽選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醫院進行肝膽結石病普外科治療的患者共80例,將其作為臨床研究的觀察對象,其中有45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年齡40~80歲之前,平均年齡(53.2±3.0)歲,膽總管結石24例、膽囊結石38例、肝內膽管結石18例。按照患者的不同入院順序,對其進行分組,即分成常規組和研究組,每組中各有40例患者。常規組40例患者中有21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年齡40~78歲之前,平均年齡(52.7±3.2)歲,膽總管結石11例、膽囊結石15例、肝內膽管結石14例;研究組40例患者中有24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齡41~80歲之前,平均年齡(53.5±3.1)歲,膽總管結石13例、膽囊結石23例、肝內膽管結石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無明顯比較差異,不具有可比性,因而對臨床研究的結果無影響,即P>0.0、不具備統計學意義。
1.2 手術治療方法
常規組40例肝膽結石病患者主要接受常規性的手術治療,患者全身麻醉狀態下,取仰臥位,切除病變部位,對肝臟血流予以間歇性阻斷。對病變部分用操作鉗夾住、快速切除,最后縫合創傷部位[2]。
研究組40例肝膽結石病患者接則主要受腹腔鏡手術治療,術前禁止患者飲水,留置導尿管以便作導尿處理,氣管插管后對患者進行手術麻醉。在患者的肚臍下邊緣位置作10cm切口,將二氧化碳注入后建立人工氣腹,控制腹部壓力在13~14mHg左右,應用四孔法完成常規操作。在腹腔鏡手術中,對患者的腹腔部位運用腹腔鏡檢查,主要了解患者的炎癥程度、腹腔粘連、結石部位等,對膽總管位置精確確認后進行縱向切開,吸出膽汁,對其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清洗處理。對于活動度好、體積較小的結石可借助水流排出,用取石網籃及時取出,另外使用碎石機取出體積較大的結石[3-4]。確認患者體內無結石即可對其膽總管切口應用無損傷線縫合,防止膽汁滲漏,術后可放置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在不同手術治療模式下的具體臨床情況進行觀察,統計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計算患者的結石清除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綜合對比兩組肝膽結石病患者的普外科治療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對臨床資料和文本數據等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進行集中分析和統一處理,計數資料為卡方檢驗,用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并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后P<0.05,則實驗結果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具體手術情況對比
常規組在常規性手術治療中,患者手術時間(84.6±3.5)min、術中出血量(103.5±13.4)ml、住院時間(8.2±1.5)d、下床活動時間(36.2±5.1)h、排氣時間(32.1±2.5)h;研究組在腹腔鏡手術治療中,患者手術時間(54.2±2.8)min、術中出血量(61.8±10.9)ml、住院時間(4.0±0.5)d、下床活動時間(15.6±3.7)h、排氣時間(14.2±2.4)h。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且下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更早,手術治療以及預后恢復情況更好,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的結石清除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常規組患者的結石清除率為75%(30/40)、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2.5%(9/40);研究組患者的結石清除率為95%(38/40)、并發癥總發生率為5%(2/40)。研究組患者的結石清除率明顯高于常規組,且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則研究組的總體治療效果更好,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對肝膽結石病患者可應用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但是藥物治療的總體效果不明顯,因而建議采用普外科手術治療[5]。普外科治療肝膽結石病可通過腹腔鏡手術切除結石,根據臨床實踐觀察發現,腹腔鏡手術治療肝膽結石病可以明顯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患者在手術中的出血量少,術后排氣早、并發癥少,總體治療效果好。
參考文獻
[1] 喬峻.肝硬化合并肝膽結石普外科手術治療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50):35+37.
[2] 董昶三.肝硬化合并肝膽結石普外科手術治療的臨床特點[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Z1):7-8.
[3] 唐金紹,徐降興,王魯英.肝膽結石病外科治療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9):3729-3731.
[4] 金東光.肝硬化合并肝膽結石普外科手術治療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5):387.
[5] 李才華.探討肝硬化合并肝膽結石普外科手術治療的臨床特點[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28):5772+5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