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蘋
【摘 要】目的:探究理筋正骨手法聯合運動療法治療肱骨外上髁炎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現隨機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來我所就診的5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病人的就診時間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9例,對照組病人采用理筋正骨手法進行治療,實驗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運動療法,對兩組的患者恢復效果進行比較,根據癥狀評分對兩組患者恢復情況進行統計。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疼痛程度無差異(P>0.05),實驗組29例患者總有效率達到93.10%(27/2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2.41%(21/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施行理筋正骨手法后配合運動療法的治療效果更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癥狀,具有更高的治愈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理筋正骨手法;運動療法;肱骨外上髁炎
【中圖分類號】R2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1
肱骨外上髁炎是骨科常見肘關節疾病,又稱網球肘。該病通常是因慢性疲勞損傷導致的,主要病癥為肱骨外上髁、腕部及前臂疼痛或出現旋轉障礙[1]。該病男性較多,常用手肘發病率高,35-50歲成年人屬于高發人群。90%以上患者均可通過非手術治療方式得到緩解,但治療不當會形成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取得穩定的治療方法是值得探究的,因而本研究中,筆者以我所接收的58例肱骨外上髁炎病人58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采用理筋正骨手法,實驗組患者加用運動療法,對比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現隨機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所骨科接受診治的58例經診斷符合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有皮膚炎癥,橈尺近側關節損傷,接受過關節手術或其他不適合使用理筋正骨手法治療的患者。兩組患者均已知曉護理方式并簽訂知情書。按照患者的就診時間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9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9-58歲,平均(46.8±2.5)歲;男患者18例,女患者1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6-55歲,平均(45.6±3.2)歲,男患者17例,女燒傷患者1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較小,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理筋正骨手法。操作時要觸及變硬伸肌腱,用拇指指腹緊貼患者患網球肘的皮膚,使用指腹垂直且長時間對治療部位進行彈撥,然后用兩手拇指按壓疼痛的筋,按照肌肉方向進行疏通。使用分筋法向左右兩側將筋撥順歸位,此過程要保證力度一點點加深,力量逐漸加重[2]。醫生一手握住患者換網球肘手腕,另一手掌心拖住后肘部,拇指在肱骨外上髁處,在痛點遠端進行點揉,其余四指在患肘內側,另一手握住患側腕部。對進行旋轉,使其關節屈伸,患者放松后,另一手拖住患肘向前,過伸肘關節,聽到響聲,患者痛感會有所減輕。以上每兩日進行一次,進行14d。
實驗組患者在以上療法基礎上加運動療法。方法如下:患者發病24h內若無明顯疼痛,可進行不產生關節運動的前臂旋前肌收縮活動;醫生對患者在無明顯疼痛前提下實施被動牽拉訓練;患者進行主動牽拉訓練,在墻對面0.5m左右,上肢向前伸直,手指朝下,手背碰墻壁后加大壓力,然后將手伸直,前臂緩慢向上,感到前臂伸肌有緊張感后繼續向上滑動,達到最大牽拉程度后保持該動作1min左右,每回重復10次,每天2回。
1.3 療效觀察和評價 對兩組患者恢復情況和癥狀進行評分比較。患者肱骨外上髁不再疼痛且對治療效果滿意,握力正常,握拳、手臂旋轉等動作不會出現疼痛為痊愈;患者肱骨外上髁偶爾疼痛,握力基本正常,但用力活動可能出現疼痛為顯效;患者肱骨外上髁不舒服但與治療前相比有明顯改善,握力輕微下降,腕關節活動容易引發疼痛為好轉;肱骨外上髁疼痛未減輕或有加重趨勢,握力嚴重下降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例數+好轉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
2 結果
在治療前對兩組患者進行統計,發現病痛無明顯差異。對實驗組患者在理筋正骨手法實施的基礎上加用運動療法,實驗組總有效率高達93.10%(27/2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41%(21/29),組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肱骨外上髁部前臂伸肌總腱附著處出現慢性筋膜損傷導致的肱骨外上髁炎通常以肘關節外側疼痛持續發展程度為特征。肘關節用力或肘部過度外翻均會出現手臂、前臂橈側等部位疼痛,晚期會導致肘關節出現筋萎或筋縱等。對患者進行治療時,不但要關注患者疼痛癥狀是否得到緩解,還要關注患者關節恢復情況。采用理筋正骨手法同時加用運動療法能夠使患者肌腱與筋膜等復位。通過分筋、理筋、順筋等可以使患者經脈氣血疏通,有助于患者恢復,使用旋后手法進行牽張剝離能夠使軟組織放松,達到止痛效果。用正骨手法改善肌肉狀態,使骨性結構灰度,有助于消除病理因素刺激。在接受治療同時對前臂群等部位加以鍛煉,能夠拉伸激痛點處肌纖維,減輕疼痛。運動療法還有助于血液循環,加快活動功能恢復,使治療周期變短。本次研究發現,加用運動療法的實驗組恢復效果更好,總有效治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再一次驗證此方法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治療肱骨外上髁炎時,可以采用理筋正骨手法聯合運動療法的方式,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病痛,縮短治療時間,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黃守春,熊想蓮,李麗紅,etal.PDCA在重度燒傷患者使用懸浮床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s1).
田亞楠.循證護理規范化實施腸內營養護理對重度燒傷患者營養的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