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弟云
【摘 要】目的:探討健康知識干預對城鄉小學生傳染病相關知識了解度的影響。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通過知識問卷,對600例城鄉小學生進行了調查,了解小學生對傳染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并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對比健康教育前后小學生對傳染病相關知識的了解度。結果:城鄉小學生600例中,了解傳染病傳播途徑的占比67.33%,發病后會主動積極上報占比23.67%;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占比38.33%,但有30.83%的小學生認為應當加強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小學生對治療方法與癥狀、衛生習慣、傳染病相關知識、發病后隔離等各方面知識的了解度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對小學生加強宣傳普及重點傳染病相關知識,同時對各位學生的家長也進行積極的科普,多數小學生通過健康教育后,進一步提高了對傳染病相關知識的了解度。
【關鍵詞】健康知識干預;城鄉小學生;傳染病;了解度
【中圖分類號】R1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2
學校人群由于比較集中,是重點傳染病極易流行的場所,若是傳染病大規模爆發,就會嚴重危害到學生健康,更甚至危及社會,故而積極予以有效預防,杜絕感染源頭,顯得至關重要[1]。本文對600例城鄉小學生開展了知識問卷調查,并實施了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著重普及傳染病相關知識,以提高學生對傳染病的了解度。現做如下報道: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的調查對象為600例城鄉小學生,均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接受知識問卷調查,其中男性觀察對象374例,女性觀察對象226例,年齡5-15歲,平均(9.3±2.1)歲。利用傳染病知識調查問卷,圍繞調查對象的特征,合理調整指標,進行普查,主要涉及城鄉小學生的年齡、性別、民族、家庭住址、父母信息、聯系方式等,另外還包括傳染病傳染途徑、傳染病概念、預防與治療、病情癥狀、發病后應當如何預防等。此次研究中的調查對象,均身體健康、發育良好、可積極配合、可正常語言交流。此次總共發放問卷600份,全部有效回收。
1.2 方法 普查城鄉小學生之后,多數小學生對傳染病知識并不夠了解,且日常衛生習慣欠佳,故而開展了具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具體為(1)在校內積極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設計黑板報,組織學生觀看電視播報、網絡視頻,邀請家長積極參與專題講座,以提高家長對傳染病的了解度,進而慢慢的影響學生,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2)鄉村與城鎮小學生對傳染病知識的了解渠道不一樣,鄉村因為網絡普及不全,對外界信息的接收趕不上城市,文化環境、生活環境欠佳,了解外界信息的方式比較傳統,主要通過電視、報紙或者是書本。故而,針對鄉村小學生,積極發放傳染病知識手冊,針對城鎮小學生,應當家加強網絡普及宣傳,各班級構建網上交流平臺,班主任在群里面發放傳染病知識文件或者是短視頻,包括傳染病的傳染方式、癥狀表現、病發后的正確處理方法、及時主動上報、治療與隔離等。同時對學生家長予以加強宣傳普及,要求小學生充分掌握,定期抽檢,在換季時期,班主任在課間指導小學生學習傳染病知識。
1.3 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傳染病知識問卷調查情況,同時對比健康教育前后城鄉小學生對傳染病知識的了解度。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本文研究中獲得的數據,用卡方檢驗[n(%)]計數資料差異;用t檢驗()計量資料差異。最后以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城鄉小學生對傳染病知識的了解度見表1
2.2 城鄉小學生對傳染病認知與表現見表2
2.3 健康教育前后城鄉小學生對傳染病知識的掌握程度見表3
3 討論
健康宣教是一種能夠早期預防疾病的有效手段,通過專題講座、日常知識科普、疾病手冊發放以及視頻播放等方式進行科普,干預一段時間后,能夠進一步提高小學生對傳染病知識的了解度,進而加強自我保護[2]。對小學生以及家長加強健康教育,指導其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注重手衛生,以杜絕傳染病高危因素。學校人群比較集中,而且人與人之間接觸比較密切,最容易發生大型公共衛生事件,若是一旦大范圍流行傳染病,就有可能會發生社會騷亂[3]。本文觀察發現,知識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城鄉小學生對傳染病知識的了解不足,且行為欠佳,加強健康教育干預后,多數城鄉小學生對傳染病知識的了解度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時紅杰,薛潔,錢青文,等.蚌埠市中小學生傳染病知信行調查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4(04):98-101.
盧麗君.淺談小學生常見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8):190+192.
簡胤嘉,鄧惠心,任俁丞,等.甘肅省城鄉中小學生傳染病防治知識行為及干預需求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14,35(12):1806-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