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東 賈娜
【摘 要】目的:我國的人口數量仍然在增加,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得明顯加快,且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在相關因素的影響之下,我國現階段流行的傳染病也會出現與傳統傳染病不同的改變。所以,這就給公共衛生事業開展當中的傳染病消毒控制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在該項工作的實際開展當中,公共衛生傳染病消毒控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相關人員需要切實把握該項工作的開展現狀,并且進一步提出具體的控制策略等,以此實現該項工作質量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傳染病;公共衛生;消毒;控制;探索
【中圖分類號】R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1
引言
公共衛生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對社會的秩序和發展存在著較大的影響,因此應加強對相關工作的重視程度,積極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目前,我國以及全世界的傳染病種類較多,且程度不同、傳播途徑和傳染源均不同,有些傳染病容易控制和治療,如流行性感冒、腹瀉等,對患者的身體影響相對較小,而有些疾病則難以治愈,嚴重時導致患者死亡,如結核病、性病、肝炎等,這些疾病的傳播方式不同,其臨床治療也不同,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做好預防。同時醫療機構也應做好疾病的控制,對感染的人群盡早隔離和治療,積極控制傳染源,減少疾病的傳播。
1 公共衛生傳染病消毒種類和方式
1.1 疫源地消毒 此消毒方式主要對公共衛生已經存在亦或曾經存在的傳染源以及病原體污染需完成場地消毒,目的在于消除傳染源排出的病原體,保證公共衛生空間的安全性。其主要包含隨時消毒以及終末消毒兩種方式,其中終末消毒需由當地公共衛生機構完成操作。
1.2 預防性消毒 若公共空間內并未發現傳染源,為了有效的預防傳染病以及感染性的出現,需對可能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場所和人體等完成消毒。如公共餐具,自來水消毒等。
2 我國公共衛生傳染病消毒控制的現狀
2.1 患病種類和患病人群的增多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傳染病的種類和人群都在不斷的增加,艾滋病、非典、甲流(H1N1)、肺結核、乙肝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征等都在以各種方式傳入我國,其中SRAS的傳染人數高達8000多人,而病死率則為11%左右,艾滋病的病死率約13.19%,這些數據表明,以上的傳染性疾病不僅對患者的身體存在明顯的危害,而且具有較高的致死率,臨床上不易治療,同時還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
2.2 公共衛生傳染病消毒控制現狀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到了各地區公共衛生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因而,無法構成有效的疾病預防控制。除此之外,受到資金投入力度不夠,人才與技術水平有限等因素的制約,大多傳染病消毒措施無法真正的落到實處。并且,大多數醫務工作者缺乏必要的傳染病預防知識,對傳染病宣傳不到位,造成疾病的蔓延。
3 我國公共衛生傳染病消毒控制策略
3.1 加強對疾病的預防控制工作的宣傳和教育
在目前我國的國情引導下,對公共衛生傳染病控制的宣傳和教育工作的提高是對我國傳染病進行控制的有效策略。由于傳染病的種類較多,目前我國還沒有大多數新興傳染病的疫苗來預防感染,同時也缺乏相應的方案。因此,對于新興傳染病的預防就極為重要。目前我國對于急性傳染病的疫情還沒有一個固定的控制模式,因此對于傳染病的控制首先需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及時切斷傳播途徑,加大對傳染病知識的宣傳,使得人們樹立積極的預防意識,在流行時間段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護好自己,從而有效控制急性傳染病的傳播和發展[5]。在進行公共衛生疾病的宣傳教育的同時也應該提高醫療工作者對傳染病預防的意識,以及應急處理的能力,同時還需要提高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文明素質和健康意識,提高他們對常規傳染病的認知和預防意識,同時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我防御和急救措施,減少疾病的傳播和對人們的影響。此外,公共衛生服務機構還需要積極開展如:宣傳講座、宣傳欄、宣傳畫及咨詢臺等宣傳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將一些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和治療方法傳授給群眾,提高他們對傳染病的鑒別和預防能力,從而有效加強公共衛生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
3.2 及時控制并切斷傳染源與傳播途徑
當一個地區發現了傳染病之后,當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需要做好一系列準備工作,并且制定具體的傳染病防控措施等,將措施等下發給各個基層衛生部門,并且指導基層群眾自我保護。疾控預防控制機構需要對疫病發生地區的人與物種等進行嚴格的檢查,只有確保沒有感染疫病的人和物種,才能讓其進入其他區域當中。對于疑似感染傳染病的患者,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需要及時對其進行隔離,并且及時將情況向上級部門匯報,做好各項應急工作等。與此同時,在日常衛生防疫工作當中,相關部門還需要做好公共衛生的環境管理,不斷減少傳染的媒介等,保證公共環境的衛生程度,及時將細菌、排泄物、垃圾等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并且做好消毒工作,從根本上杜絕傳染病的發生等。
3.3 提高公共衛生水平,減少傳染媒介傳染病
媒介傳染病是通過生活中的各種媒介進行傳播的,在預防中也應該減少傳染病的傳播媒介。因此,我國應努力提高公共衛生水平,加強對公共衛生環境的治理,減少環境中傳染病傳播的媒介,如垃圾、糞便、污水、食品等,從而實現傳染病傳播的有效控制。
3.4 通過現代化技術對傳染病的蔓延趨勢
伴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提升,公共衛生部門需積極的引進先進技術,完成傳染病記錄以及控制。例如,在引起一種疾病時,應通過加強對傳染病的蔓延和疾病信息的共享,使得人們在做好預防的情況下討論治療方案,從而使疾病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提高傳染病的防控能力和治療質量,最大化的捍衛我國廣大群眾的身心健康,對其健康進行有效的保護。
結語
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快速發展,社會當中的不確定因素與復雜因素不斷增加,這些因素的存在,給公共衛生當中傳染病的消毒帶來較為明顯的負擔。目前,我國傳染病的患病種類出現了增多,患病的人群數量也有小幅增加,各地區對于傳染病的控制力度等方面仍然存在問題。所以,相關部門需要不斷加強傳染病消毒等工作的宣傳,幫助人們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及時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還要對相應的發展趨勢進行監控分析,以此實現該項工作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陳辛巒.公共衛生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和應對策略[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6):167.
消毒知識系列之一預防傳染性疾病消毒是關鍵[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5,2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