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玉娜 楊洪珍
(吳橋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吳橋 061800)
吳橋縣冬小麥于2月26日進入返青期。返青期是小麥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是田間管理的重要時期。針對今年的苗情和土壤墑情狀況,對春季田間管理提出如下建議。
據2月26日田間考察,其苗情、墑情具有以下特點:
1.1 群體充足,個體健壯。全縣平均畝總莖數89.3萬,單株分蘗3個。其中一類麥田15萬畝,占42.5%,平均畝總莖數117.6萬,單株分蘗4個。二類麥田17萬畝,占48.2%,平均畝總莖數71.1萬,單株分蘗2.5個。三類麥田3.3萬畝,占9.3%,平均畝總莖數54.2萬,單株分蘗1.5個。苗情指標比去年有明顯提高。
1.2 帶綠越冬,無死苗死蘗現象。由于去年秋播基礎好,造墑播種,精細整地,播后鎮壓等關鍵技術落實到位率高及暖冬氣候的影響,麥苗均帶綠越冬。部分冬前旺苗凍害程度為二級,其它麥苗均為一級凍害,屬輕度凍害年份。
1.3 土壤墑情較好。目前大多數干土層在1~1.5 cm,0~20 cm土壤含水量平均為12.3%,20~40 cm土壤含水量平均為13.6%。屬輕度受旱狀態。
總之,今年小麥苗情和土壤墑情狀況較好,各項指標明顯好于去年。盡管今年秋冬早春氣象干旱嚴重(2018年11月~2019年2月降水10.5 mm,比常年減少15.9 mm),但精細整地、造墑播種、播后鎮壓等關鍵技術的落實,為小麥生長發育、安全越冬和土壤保墑打下重要基礎。
針對今年小麥苗情和土壤墑情狀況,春季管理應因地制宜,分類管理,以節水抗逆為主導,突出抓好鎮壓、鋤劃,巧施肥水,科學促控。
2.1 適時鎮壓鋤劃。在土壤化凍后及時鎮壓鋤劃。重點對播后沒有鎮壓,群體大墑情較差,以及播后澆蒙頭水的麥田要及早行動,以破除板結,彌和裂縫,踏實土壤,達到提墑保墑、增溫的效果。
2.2 合理運籌春季肥水,實現節水增效。堅持因地因苗分類管理的原則,科學應用第一次肥水。一類苗:畝莖數在100萬以上的麥田,在強化鎮壓、鋤劃的基礎上,可在4月上旬進行水肥管理,加速分蘗兩級分化。二類苗:畝莖數在70萬以上的麥田,根據土壤墑情,可在3月中旬末開始進行水肥管理,提高分蘗成穗率。三類苗:畝莖數在50萬~60萬,因畝莖數不足,個體發育弱,應以促進個體發育為中心,確保充足的畝莖數。在3月10日左右趁晴暖天氣,及時澆好返青水,可視天氣狀況和墑情狀況于4月中下旬補澆第二水。各類麥田在科學澆好春一水的同時,畝追施尿素15~20 kg。
2.3 加強病蟲草害監測與防治
2.3.1 注意監測麥田雜草的發生狀況,及時化學除治。今年麥田雜草秋治面積大,對雜草的發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對部分未秋治的麥田和秋季防治效果差的麥田要加強監測,及時除治。
2.3.2 返青至拔節期是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的侵染擴展高峰期,也是麥蜘蛛的危害盛期,是小麥綜合防治的關鍵時期。對原來發病較重的麥田應盡早防治。紋枯病、全蝕病可用12.5%烯唑醇20~30 g或20%井岡霉素60~100 ml,兌水60~70 kg噴淋于小麥莖基部。根腐病、白粉病可用立克秀、烯唑醇、粉銹寧等殺菌劑噴淋于小麥莖基部。麥蜘蛛可用阿維菌素3 000倍噴霧防治。
2.4 對旺長麥、群體過大麥田應在起身至拔節前噴施多效唑等生長調節劑,以控制莖基部節間生長,防止后期倒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