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霞
多媒體能以文本、圖形、立體圖像、視頻和音頻等形式為觀看者快速地傳遞豐富的信息,所以正確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更有效地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謹的邏輯性,而學生的思維特點卻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能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適宜的多媒體教學材料,創造有趣、直觀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與理解,提高學習效率以及節省教學時間,還有利于培養、形成和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雖然多媒體教學能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但也存在缺陷。因此,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時,需把握好尺度。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魯迅先生曾說:“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的靈感。”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學習內容,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營造了一個新奇、多彩的世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勾起了求知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
數學的重大特點之一是抽象性。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將抽象變得具體、形象。如何將抽象的數學知識有效地傳授于學生,適當、靈活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數學教學可以較好地突破這一難題。多媒體能為學生提供一個直觀的形象,利于學生理解知識。例如進行“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教學時,可為學生提供一個動態的影像,使兩圓的位置起初是外離的狀態,并作出兩圓的半徑之和與半徑之差,接著讓兩圓心的距離逐漸縮短,便會依次出現外離、外切、相交、內切、內離五種兩圓的位置關系(內切與外切是特殊的相交關系)。每出現一種位置關系就停頓下來,引導學生去觀察兩圓的半徑之和與半徑之差,在觀察的過程中,歸納出每種位置關系下圓心距和兩圓半徑之間的關系。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動態演示,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兩圓在不同的位置關系中圓心距與兩圓半徑之間的關系;進行“圖像的平移”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學生能清晰地觀察到圖像的平移只是圖像在位置上發生了變化,其大小、形狀、顏色等沒有變化。多媒體教學可以變復雜為簡單,變抽象為形象,變困難為容易,更易于突破重、難點,提高教學質量。
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數學教師需用大量的時間進行繪圖、制表、抄題上,在小黑板上預先準備往往是首選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但處理過程比較繁瑣,而課堂的教學時間是非常有限、寶貴的,借助多媒體能更加高效地解決這一難題。多媒體可在短時間內向學生展示大量的信息,教師可根據上課內容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將知識點制成適合學生學習的課件,就可以節約時間,不僅為學生爭取更多獨立思考的時間,也為教師講解內容環節留下足夠的時間,而不至于在匆忙的狀態下講授知識。由此可見,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提供信息上優勢是非常明顯的,提高了教學效率,使課堂教學變得緊湊,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體現在:其一,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可直接利用遙控器對控制室中的各種設備進行遙控,選擇播放的教學資源;其二,教學管理者可通過教學場所裝配的攝像頭,觀察各個教學活動現場,有利于教學觀摩和教學管理。
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英國思想家培根有句名言:“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教學過程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播,還要注重能力的培養,現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強調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多媒體技術可提供動態的演示、模擬、嘗試、實驗、猜想等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以便讓抽象的知識更易于理解。學習數學知識有一定的難度,主要原因之一是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將數學對象的形象化、數學關系的顯性化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由靜態圖成為動態圖的動畫模擬、過程演示,能讓學生從中觀察、體會整個過程的細小變化。這樣就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思考、交流、討論觀察結果的過程中,提高了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信息技術素養也能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