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平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其本質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是孩子們探索知識的樂園。學生的成長有賴于學校課堂的平臺,學生的快樂也來源于課堂。有人曾說:“課堂是教育最深的地方,只有在這里擺正價值取向,人的發展才能獲得真正突破。”所以說課堂不僅是孩子成長的領域更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戰地。禮樂課堂就是在尊重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建構和諧的課堂,圍繞學校的辦學理念,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育人功能。
一、教學理念
禮樂課堂的“禮”在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體現就是“尊重”與“和諧”。首先,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個性差異,分析學生的特點,有的放矢地施以不同的教學策略。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做到尊重老師,尊重知識。其次,師生之間構建一種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教學相長。據此,我們提出了“禮樂共生,樂而不同”的課堂教學理念。
“禮樂共生”是說在教學過程中,整個教學課程追求“禮”與“樂”共生,“禮”是對學生待人接物、文明禮儀、讀書寫字、審題解題的良好習慣的有效培養手段。“樂”并不是一味的單純、簡單的快樂,而是指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一種目標一致的“樂”,在課堂中師生心情舒暢,合作溝通融洽,學生處處呈現出一種主人翁心態的樂;同時“樂”也是學生課堂中呈現的積極向上的情緒體驗。“不同”是鼓勵學生作為個體主動地尋求發展,充分地尊重每個人、每個團隊的發展差異,追求真實有效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賞識學生、了解學生。我們主張用教師的善教來引導學生的樂學,教師層面追求樂業、善導;在學生層面力求達到樂學、善思。整個課堂活動中不僅關注知識的傳授,也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從師生課前準備、課堂活動、課后評價等多方面規范師生的課堂言行,促進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相互尊重、相互學習、教學相長,真正將禮樂教育思想融入課堂學習中,做到知行合一。教師的“目標引領”“方法指導”和“評價檢驗”,和學生的“探究新知”“自主合作”,最終共同構建起自主、愉悅、合作、探究的禮樂課堂。
二、教學模式
在“禮樂共生,樂而不同”的教學理念的引領下,結合我校培養“有禮節、有學識、有志向、有恒心”的四有禮樂少年的培養目標,我們構建了“五培五環,多元評價”的課堂教學模式。
“五培”是禮樂課堂的教學總目標,力求在課堂中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知識底蘊和科學的人文素養,將學校的禮樂精神根植于學生的內心。“五環”是禮樂課堂的五個主要教學環節,即引—學—點—練—總。在五環教學中將以探究性學習環節為核心,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第一環“引”,引入新課,明確任務;第二環“學”,學習交流,展示反饋;第三環“點”,點撥疑難,鞏固難點;第四環“練”,練習知識,拓展延伸;第五環“總”,總結歸納,感悟提升。“五環”只是一個大致的教學環節,每一學科每一節課的開展都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來開展,在一節課上可以呈現全部的環節,也可以只突出一個或幾個環節,更加地體現學科的獨特性。
三、教學評價
教學的有效性離不開教學評價,在“禮樂共生,樂而不同”理念引領下的禮樂課堂,講求“多元評價”。我們制定了《禮樂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從教師、學生和課堂三個維度,通過課前準備、課堂活動和課后評價等方面進行多元評價。整個課堂活動中不僅關注知識的傳授,也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從師生課前準備、課堂活動、課后評價等多方面規范師生的課堂言行,嚴格遵循《課堂禮儀公約》,促進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相互尊重、相互學習、教學相長。
“五培五環,多元評價”的禮樂課堂教學模式名為模式,實則可以根據課堂情況和教學內容靈活調整,每一學科每一內容可根據自身教學情況,以理念為指導,以評價為標準進行增減,讓模式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立足于學生的自主發展,著眼于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植于學生的內在需求,追求課堂的愉悅和諧,最終“以禮致樂”成就課堂“樂”之核心。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17年度一般課題“‘以禮致樂育人策略的研究”(1201731436)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