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有網友在山東鄆城貼吧爆料稱,當地某小學發給學生的獎狀印有眼科廣告。獎狀上的廣告主“梁堤頭眼科”告訴記者,獎狀不是他們發給學校的。鄆城縣教育局基教科工作人員回應稱,因獎狀數量不夠,該校教師找到12張“廣告獎狀”補發給學生。目前,鄆城縣教育局已就此事展開調查。(1月25日 《新京報》)
【點評】此事看似不大,負面影響卻不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學校老師與商家存在某種利益瓜葛,從而影響學校的聲譽和教師的形象。因此,不管出于哪種原因,這樣的事情都不應該出現。當地相關管理部門、學校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堅決遏制商業廣告進校園。
對教師“期末考試”應予以更多包容
近日,重慶某中學組織全校197名教師進行的一場“期末考試”引發關注。針對此舉,有教師認為這很正常,“做老師的,不能不做題”;也有教師提出,“感覺很折騰”。有學者認為,鼓勵學校創新考核方式,社會應持包容態度,但也不能天馬行空,應避免浪費教學資源,影響正常教學秩序。(1月24日 《新京報》)
【點評】如何對教師的業績進行考核,一般做法是參考教師所教科目學生的測評成績。如今個別學校對教師的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這樣的精神還是值得鼓勵的,社會理應給予更多包容。至于使用的方式是否合適、是否取得更好的考評效果,需要進行科學觀察和評估,不宜“一刀切”地作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