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民聰
傳統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育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關系上,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在教與學的關系上,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性;在對學生的要求上,過分強調整齊劃一;所學知識與生產實踐缺乏聯系;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陳舊;評價體系缺乏對學生學習的正確引導。只有實施創新教育,進行創新學習,從教育觀念、教育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方式等若干要素著手,加大電子技術課程教育創新力度,才能使學生在知識經濟社會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識,創新生活,創造世界。
一、實施創新的課堂教學
(一)注重啟發式課堂教學
加強師生間的雙向交流,既要向學生多提問,也要讓學生多提問。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利于開動學生思維并激發其創造性,靈活應用所學專業知識提高其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三極管放大特性”的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音樂門鈴的制作。在制作時先不接三極管,門鈴只能發出很小的響聲。此時,引導學生帶著“如何提高音量”這一問題去學習三極管的放大特性,完成理論講解之后,讓學生在電路中接上三極管放大電路。學生對三極管放大特性產生了感性認識,再設計一些簡單的故障讓學生去排除,使他們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二)設計有利于培養創新意識的實驗教學
創新能力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依存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設計有利于培養創新意識的實驗教學是電子技術課程教育創新的重要環節。
1.加強實驗內容的基礎性和綜合性
在教學過程中應重實踐、輕理論;抓基礎、促提高。職中生具有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參差不齊,理論基礎水平較薄弱的特點,面對復雜且枯燥的理論推導以及難記的公式,學生往往缺乏學習熱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重實踐、輕理論的策略,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通過實踐中掌握理論,在實踐中鞏固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從而達到較好掌握知識的目的。
2.重視實驗內容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精心設計每一個實驗,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一定的情境,使之具有一定的趣味及實用意義,讓學生產生新鮮感,從而激起他們的興趣。
3.注重實驗內容的層次性和創造性
結合電子實驗課的專業特點,根據學生實踐能力的差異,教師每節課多準備幾個電路,不斷設計一些綜合性、創造性的課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時讓能力高的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開展發明創造。我校學生自行開發的家庭自動化管理系統,在廣州市中學生小發明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的佳績。
二、采取創新的作業模式
這種作業模式以調動學生興趣為出發點,以提高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為目的,將過去只進行定量的理論計算的作業形式,改為結合課堂理論教學內容,進行實物電子制作。
(一)制訂作業計劃
教師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進度做好詳細的計劃。在每學完一個較難的知識點或典型電路之后,安排一項實物作業。與傳統的作業模式相比,實物作業要突出“新、精、活”的特點。“新”,激發學生興趣;“精”,減輕學生負擔;“活”,提高思維品質和實踐能力,補充原作業模式的不足。
(二)布置實物作業
教師在完成課堂講解之后,就可以根據需要向學生布置實物作業。如“晶體二極管整流濾波電路”,該電路是晶體二極管的應用電路,教學大綱要求熟悉整流濾波電路的組成、工作原理及相關計算。作業題目可以這樣給出:根據所學原理,(1)進行整流濾波電路的實物制作。(2)根據實物分析其工作原理。(3)根據所給數字進行測量。(4)根據公式進行計算。(5)將測量與計算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學生完成作業需經過動手實踐、理論分析、測量運算、結果分析幾個環節,這對他們提高實踐操作和理論分析能力很有幫助。
(三)做好輔導工作
在學生做作業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輔導工作,根據學生的需要給予引導、啟發、咨詢和指點。通過輔導,解決他們的疑難,同時便于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補救和改進。在學生完成實物作業之后,應及時進行批改和評分。糾正存在的問題,肯定成績并給予鼓勵。
三、運用創新的評價方式
課程考核中采用“無失敗技能考核”模式,能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即讓學生明確考核目標,給予足夠的考核機會,只記錄學生的最佳考核成績,并作為最終評價。該考核模式主要應用在技能考核中,在學期成績中應加大技能考核成績戰中成績的比例,才能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具備實踐能力的學生。
責任編輯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