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紹琴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數字化產品如智能手機、微視頻拍攝、智能機器人、3D打印機等等,這些先進的數字化設備已經開始遍布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進入了學生的世界。數字化時代讓這個世界變得五彩繽紛、豐富多彩,而學生獲取知識的來源和途徑也潛移默化地發生變化。作為一線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因此,將現代教育手段與傳統的合理的教育方式有機結合,與數字化恰當整合起來,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個人在數學課堂教學運用數字化教學淺析體會。
一、數字化教學將平面情景立體化
教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材的知識都配有一幅情意圖,而恰當利用荔灣教育的數字化教學平臺,將平面化的情意立體化:人物語言對話生動,動畫逼真,學生仿佛置身于其中,極大的激勵和喚醒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愛好和熱情。在一些練習搶答中,荔灣教育的數字化平臺還有小助手對學生答題的鼓勵與形象的評價。如三年級上冊的一位數與多數位的乘法教學引入就是一幅公園圖,運用荔灣教育數字化平臺,將平面的公園圖中各個有趣的各種游玩項目:旋轉木馬轉動了、小火車開動了、小飛機起飛了……學生們個個“磨刀霍霍”,“我們四個去坐小火車吧!”“我們這組去玩小飛機么?”這時教師只要作適當引導順勢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學生們學習的熱情非常高漲。
二、數字化教學降低了教師“教”的難度
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有學生覺得數學太深奧了,難理解,如:行程問題中的多次相遇問題,圖形的旋轉等,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理解與想象較復雜的數學圖形有一定的難度,靈活運用數字化進行教學,將復雜問題、圖形高精度、高效、直觀的呈現于學生視野,便于學生仔細觀察,加深理解,從而輕松解決教學中的難題。例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下冊關于圖形的運動這一章節中第32頁:“你能剪出像右面這樣手拉手的四個小人嗎?”這一知識時,紙質教材非常詳細,但是平面的,二年級的學生想象力非常有限,盡管教師示范著“折—剪—展”,但還是有部分學生一臉的茫然。打開數字化平臺進行視頻教學,學生可以全方位的、直觀清晰觀察到每個步驟。而且后來學生們還具有創造性的剪出了四個穿裙子姑娘手拉手。
三、數字化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研究精神
學生獲取知識的多樣性是數字化發展下的一個顯著特征,學生在通過數字化教學獲得知識的同時,也會更具體的認識到自己知識的薄弱環節與自身的不足,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數字化教學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進行深入的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研究精神。
在二年級的時候,出于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與動手能力的培養,利用數字化教學教學生玩魔方:拼好底面及兩層,當時教學底面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底面及兩層有少部分學生能拼成。到了現在的三年,問同學們是否愿意參加魔方還原一面比賽,結果讓我意外地是學生看不起只還原一面而是要比賽還原六面。原來,部分有興趣的學生自己利用數字化平臺深入鉆研,熟練掌握了還原六面的技巧。最快的兩位同學范健偉、陳華朗用到一分零幾秒的時間順利還原了六面,還原速度還有提升空間,而對于他們這種鉆研精神是難能可貴,是可敬可佩的。
四、數字化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數字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利用數字化的一些圖像、視頻等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能非常有效的引導學生思維,提升課堂容量。如在練習課中充分利用數字化中的試題庫,可以非常迅速準確地判斷學生解答的結果正確與否,并能詳細的展示正確的答題過程。再如一些智力游戲題,利用數學化教學可以準確且高效,集學習于娛樂中,課堂氣氛更好。還有如:立體幾何教學的課堂板書,作圖是非常耗時耗力的,有時候有些圖像還畫的不一定非常準確,那我們運用數字化教學,可以達到省時省力、清晰標準、高效的效果,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數字時代的來臨,為知識與文化的傳播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階段,也為教育教學帶來了驚喜與震撼,尤其是數字化發展下的數學教學,不僅給教與學帶來了空前的便利與支持,為課堂教學開辟了廣闊的視野和空間,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合情、合理、恰當的運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輔助教學,以促進課堂教學的可持續發展,促使學生的知識周期不斷更新,最終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