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輝燕
所謂集體榮譽感,是對集體的熱愛、對身邊人的關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激發人們奮發上進的精神力量。作為一個集體,各個成員集體榮譽感的強弱關系著整個集體建設的好壞,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首要任務。我認為,集體活動是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的最佳途徑之一。因為活動是由共同目的聯合起來并完成一定社會職能的動作總和,它既具有完整的結構系統,又具備獨特的育人功能。
我校是“218”課題的《實驗學校》,學校開展研究《構建大課間體育活動課程的實驗研究》課題之 “大課間體育活動課”,確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自2004年9月份起,我校在佛山市內率先推行了每天30分鐘“快樂大課間”體育活動課。“快樂大課間”活動形式多樣,有隊列隊形變化、趣味運動(七彩降落傘、趣味接龍游戲、托起明天的太陽)、足球寶貝啦啦操、跳繩等項目。體育活動在健體、煉志的基礎上,培養了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我充分利用了學校舉行的“快樂大課間”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具體實施過程:
一、準備工作
1.與學生談話,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分析班級普遍存在的問題。
2.讓學生收集有關“為集體利益獻身”“為國爭光”主題的歌曲、詩歌、故事、報道出一期專題板報。
3.定期舉行主題班會,以榜樣為示范,弘揚班集體主義正氣。我在開學后的第一節成長課上,開展了《班光榮我光榮,我為班爭光榮》的主題班會,課堂上,同學們踴躍回答,從不同的角度指出了我們班級目前存在的優點和不足,還對如何為班集體爭榮譽進行了辯論,我列舉同學身邊發生的小事對班集體榮譽造成的影響,事后班上的同學對班集體上的事情有所關心。
4.讓學生認識到一個人為社會和集體利益做出貢獻,是人生追求的目標,貢獻越大,其人的道德價值就越大。
二、以小組為陣營,培養合作競爭精神
小組是班級中的基本單位。在以前,班中的小組,沒有什么合作力,頂多小組長發揮一下小助手作用,收發作業本或聽組員背背書之類的。更多更大團結督促、幫助扶持的作用卻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結合學校大課間每個學月不同的活動內容,首先我充分尊重學生,在完全放松、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游戲中,由同學們自建小組。然后各小組熱烈討論,自取組名、自設口號、自選組長。接著,在每天的大課間活動中,按一定的標準給予隊員各方面表現以評價,記錄在案。最后以此為依據,評判整個小組的表現。因此,你會看到,同學們會為自己小組榮登冠軍寶座,能把照片貼到墻上歡呼雀躍,會為自己小組不夠團結反思檢討。對內的團結、小組之間的競爭,無疑為同學們的奮勇爭先爭榮譽創造了條件。
三、以活動為紐帶,融洽師生關系
學校大課間開展的各種各樣的活動,是同學們展示自己的舞臺,更是豐富學習生活,融洽師生、生生關系的紐帶。利用這種資源,和同學們一起開展活動,我常常把自己融入他們當中和他們一起唱一起跳。記得2018年的十月份,我們年級組織學跳“兔子舞”,我組織同學們學會了基本的動作、旋律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創“兔子舞”。他們每個小組只要編了一個新的動作,我都虛心向他們學習,學生也很樂意教我這個“學生”。記得那天我們利用周四大課間的時間進行“兔子舞”表演。當音樂響起來時,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都動起來了,那一招一式全是他們自己編的,所以跳得特別起勁,贏得觀眾們的陣陣掌聲。事后我召集全班同學舉行一個簡短的慶祝儀式,在全體同學的掌聲中公布榮譽,并請獲獎的學生發表獲獎感言,樹立了一種以為班集體爭光為榮的風氣。
四、以校體育活動比賽為載體,激發集體榮譽感
每學月根據大課間活動內容不同學校都會舉辦一些體育比賽項目,如:“健美操比賽”“呼拉圈比賽”“跳繩接力賽”,等等,這些活動,往往是全年級八個班學生比拼技藝、展示才能的好機會。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培養班級的集體主義精神,以其強大的凝聚力激發學生們的集體榮譽感,形成努力為班集體爭光的動力。
教育家馬卡柯曾說過:“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后,集體自身就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集體榮譽感催人奮進,引人上進,經過不斷教育,我們這個班形成了濃郁的團結向上的班級氛圍。樹立了“集體的光榮就是我的光榮,集體的恥辱就是我恥辱”的觀點,他們在日常中就會處處想著集體。想為集體爭光,克制自己,不為集體抹黑。
責任編輯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