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鋒
摘要:近年來,云浮市文化部門大力挖掘培育鄉風文明,實施文化惠民樂鄉工程,開展農村群眾自編、自導、自演、自我組織的“農村春晚”,云浮農村春晚已成為云浮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培育鄉風文明的重要抓手,文章就如何具體開展農村春晚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構建;農村春晚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5-0191-02
一、前言
黨的十九大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提到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提出要堅持農村優先發展,按照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動城鄉一體、融合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風文明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近年來云浮市文化部門堅持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承本地優秀文化結合起來,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補齊“精神短板”,開展以農民群眾為主體的農村春晚,為云浮在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提供了持續的精神動力。
二、開展農村春晚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營造基層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格局
農村春晚的開展,借助農耕文化與宗族文化,通過宗親血緣關系,凝聚了廣大外出鄉賢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參與當地鄉村文化活動的開展,共同出謀獻策挖掘當地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營造了鄉村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二)有利于推動鄉土文化繁榮
農村春晚節目來源農村、出自農民生活,用百姓視角、百姓話語、百姓情懷展現鄉景、演繹鄉風、記憶鄉愁、凝聚鄉情、凸顯鄉韻,貼近生活接地氣,鄉情濃郁有特色。農村春晚重點體現原生態特色,致力打造成為一個展現農民文化才藝的大平臺、培育農村文藝人才的大舞臺,演出內容由農民群眾自編自導自演,得到了各地群眾的積極響應,村里的藝人、文藝愛好者和外出的鄉賢紛紛將自身的生活趣事、樂事等搬上春晚舞臺,也讓久違了的聲音再次唱響舞臺,讓“草根”有了落腳地。
(三)農村春晚成為傳播現代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方式
農村春晚是一種良好的新型群眾文化活動,其以良好的審美文化能夠展現出現代化農村的真實狀態,可以塑造群眾文化人格。農村春晚是當下農村群眾文化的重要體現,其由地方政府支持,融入民間文化,具有高度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是傳播現代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方式。
三、具體實施
(一)規劃部署
以云浮市2018年農村春晚為例,其2017年上半年己著手籌備2018年農村春晚有關工作,以《關于印發<云浮市2018年“農村春晚”實施方案>的通知》(云文社(2017)159號)為依據,確定活動主題、名稱、時間、內容、組織機構、責任分工和實施步驟等內容。
(二)策劃編排
云浮的農村春晚在策劃編排上采取“手把手”式指導方式,深入到農村基層當中,動員村民積極參與,專業人員深入全市各地采風,了解當地的文化資源,并根據各地的風土人情、文化特色等實際情況后指導培訓,節目質量大大提高。節目以農民自編、自導、自演完成,將當地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的表現出來,傳遞百姓心聲、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節目的征集上,利用互聯網優勢,在微信、微博、短信等渠道征集農村春晚節目。
此外,在村口、交叉口等人口密集的顯眼位置張貼醒目宣傳海報,通過喇叭、宣傳橫幅、標語、口頭相傳等方式,引起村民們注意。
(三)倡導全員參與、重在參與
云浮的農村春晚積極鼓勵民眾參與到其中,不分年齡限制,對有意向參與的民眾給予適當培訓。市、縣、鎮三級文化館(站)骨干成員深入農村培訓有參與意愿人員,積極挖掘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春晚表演形式上,上演了山歌、雜技、醒獅、禾樓舞、粵劇折子、地方戲、飄色等絕活,一些非遺項目、民俗技藝、舞蹈等特色節目也大放異彩。
(四)活動安全保障
云浮市開展農村春晚非常重視活動的安全保障。
一是高度重視意識形態的安全。云浮市的文化部門多次發文強調確保意識形態安全,要求切實把好節目意識形態關,對節目內容嚴格審核,確保意識形態安全零事故、零風險。
二是落實安全生產和應急工作,督促指導各地加強活動場地的安全消防檢查,及時有效處置突發事件,確保活動安全、有序。涉及大型群眾性文化活動的,按照《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等規定辦理安全許可,做好活動工作方案、應急預案,落實安全措施,維護現場秩序,做好大型群眾性文化活動審批情況開展備案建檔,演出前播放安全提示,確保活動安全有序開展。良好的安全保障,確保了活動的順利進行。
四、對鄉村振興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構建的建議
農村文化建設受到國家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農村春晚自身是一種新文化表現形式,應合理開展以鄉村春晚為例的新型群眾文化活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同時表現出當地的傳統文化特色,構建群眾文化活動品牌。
(一)加強資金投入
對于鄉村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立,離不開資金的硬性支持。以農村春晚為例,政府部門需要給予農民適當的資金支持。農村春晚由農民自編、自導、自演,農民自身受收入水平限制,往往不愿意投入過多資金在農村春晚舉辦和參與上,因此政府可以給予其適當資金,引入競爭性“以獎代補”機制,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引導各方力量深度參與鄉村文化振興,共同締造美麗鄉村的精神家園。
(二)加強指導
加強指導可以提高農村春晚實際品質,提高農村春晚知名度,培養具有專業文化技能的人才,使其能夠在作品中融入農村發展的元素,既表現出專業性的表演技能,又表現出新時期農村發展的新氣象。例如,可以創造貼近農民生活的節目內容,采用農村常見材料構成節目道具,減少節目道具資金消耗的同時,展現出鄉村振興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梢圆捎妹?、稻穗、蓮子、青菜等物品設置節目和舞臺,以多元化的節目形式改變農村春晚整體質量偏低的現狀。
(三)注重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也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內容。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中,也要注重創新元素的合理融入。
以云浮市農村春晚為例,云浮文化部門牢固樹立中國文化本質是鄉土文化,中華文化的根脈在鄉村這一觀點,從實際出發,結合云浮地區的特色資源和文化底蘊,打造了獨樹一幟的農村春晚品牌,這些離不開創新。因此,就必須注重地域差異性,發掘自身的特點及優勢,積極借鑒其他群眾活動舉辦的創新之處,構建符合當地農村發展的特色品牌。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對基于鄉村振興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構建是其發展的重要途徑,建設良好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可以使區域性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發展,促進當地經濟持續增長。
農村春晚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新型群眾活動,其自身的“接地氣”、“熱鬧”等特性受到廣泛農村大眾一致好評,做好農村春晚,能夠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和滿意度,是我國鄉村振興政策中的重要體現。農村文化建設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且對社會主義整體進步具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