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時代的進步,群眾文化作為國民文明建設的最直接體現在近年來深受國家的重視。群眾文化的發展不僅翻譯著國民對文明發展的擁護與追求,同時群眾文化的質量也直接反映出了國家文明的發展狀態以及國民整體素養,特別在當前網絡普及背景條件下,網絡經濟形式與組織及參與群眾文化的主體,兩者間的融合對促進我國群眾文化發展是具有重大幫助的。為此,本文將在全文中,針對網絡經濟形勢下群眾文化的發展展開分析探討。
關鍵詞:網絡經濟形式;群眾文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Q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5-0216-01
一、前言
所謂群眾文化主要指的是有社會居民自發性組織的業余活動,群眾文化不僅為國民的生活提供了娛樂平臺,讓國民在參與群眾文化過程中表達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文明建設的支持,同時,群眾文化也象征著國泰民安,是國家發展狀態的縮影與形象。
二、網絡經濟形勢下當前群眾文化的發展狀態
1.群眾文化主體人群有了擴充。我國群眾文化的形成已經有很長一段的歷史,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群眾文化的發展狀態有了一定的轉變,其中包括群眾文化內容上的變化以及群眾文化主體人群上的變化。在以往的群眾文化中,其參與的主體人群中青少年的占比非常有限,但現在隨著國家對群眾文化的重視與關注,群眾文化的發展狀態越來越好,文化項目內容越來越豐富,極大的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加入,而年輕人的加入無疑成為了群眾文化發展的新血液,也讓群眾文化的構成因素變得多樣化額年輕化,逐漸被青少年所喜愛,以至于當前網絡經濟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己成為節日的一部分以及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2.群眾文化項目內容有了擴充。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群眾文化的發展,群眾文化所涉及到的元素越來越多樣化,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文化形式,一成不變。比如以往以城市為首的群眾文化主要以廣場舞為主,現在群眾文化非常豐富多彩,文化活動項目內容多了很多,整體呈開枝散葉的狀態,由一個主渠道向不同的分渠道變化而延展,這些都是推動群眾文化項目發展的必要條件。當前的群眾文化還涉及到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娛樂項目,群眾文化不再因地域和民族差異而存在距離。
三、當前網絡經濟形勢下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問題
1.地域、環境、經濟、文化程度等差異使得群眾文化的開展狀態難以均衡。雖然群眾文化能夠為參與群體提供釋放種種的壓力的需求以及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但群眾文化參與主體的單一性卻是無法規避的問題。這個問題主要體現在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上。當前參與群眾文化的主體主要以城市居民為主,農村居民對于群眾文化的參與熱情并不高,這主要源于農村居民生活壓力比較大,農活比較多、農村經濟條件不佳,開展文章文化的場地不多,設備也不夠,加之農村的管理人員普遍存在對群眾文化不重視的問題,導致我國群眾文化的參與群體比較單一。
2.群眾個體差異導致群眾文化質量不高。雖然當前群眾文化項目多了很多,但是以城市和農村兩個區域為例,不同的環境因素使得兩個區域的群眾文化有所不同。城市群眾的文化主要建立在跳廣場舞上,而農村的群眾文化主要圍繞打牌聊天為主,導致群眾文化落實質量不達標,而且缺乏群眾文化的經營管理人士,群眾文化內容比較雜亂,沒有約束和方向,群眾的素質高低不一,質量也不高,群眾文化的管理與落實全憑個人,沒有支撐和輔助,即便有好的活動策略也難以憑借一己之力去落實。
四、網絡經濟形勢下發展群眾文化的應對策略
1.通過協助與支援來平衡農村與城市群眾文化差異。城市與農村不同的經濟發展狀態導致兩者的群眾文化有差異,為了平衡這種差異,實現城鎮農村群眾文化一體化,針對性支援農村群眾文化發展。城市的群眾有很多開展群眾文化的場所,如圖書館、公園、體育館等,這些設施條件都是推動群眾文化發展的關鍵。為此,國家相關部門要多建設這樣的地點,給不同區域的居民提供感受文化的平臺,在網絡環境下,加大農村文化支持力度,其中經濟支援對農村群眾文化發展是最有幫助的。
2.專業化對待群眾文化的經營與參與。將群眾文化與網絡時代融合對群眾文化質量的提升是非常有效的,可以促進群眾文化發展,提高人民對群眾文化的重視,不僅僅是從娛樂的角度去參與群眾文化。群眾文化的組織者很重要,所以相關部門為了鼓勵組織這更加用心去經營和組織群眾文化,可以給文化組織人員對應的職權,一方面扶持他和鼓勵他,讓他更用心組織,讓更多人配合他的組織工作。另外可以定期組織帶頭居民進行會議交流以及文化普及,待帶頭人掌握后再由帶頭人向下落實,活用網絡加強溝通,發揮網絡優勢。
五、結語
網絡與群眾文化發展的融合對群眾文化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俗語說,民強則國強,民與國兩者問的興衰榮辱是互為表里的,換言之,群眾文化的發展狀態與國家的發展狀態有著必然的聯系,這也是國家重視群眾文化的核心因素。特別對于當前我國網絡環境發達,網絡的介入使得群眾文化有了新的轉變與生機,為此,應當以促進群眾文化發展為目標,在網絡經濟形勢下充分利用并發揮網絡的優勢,使群眾文化得到進一步的推廣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