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占武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作出重要部署。2019年1月,教育部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細化了《意見》內容。這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意見》明確了2020年的發展目標和2035年中長期目標:到2020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要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到2035年,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為幼兒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優質的學前教育。針對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意見》指出,規范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使用。2019年6月底前,各地要制定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辦法,對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移交、辦園等情況進行專項治理,2019年年底前整改到位。
幾個月來,各地迅速行動,開展小區配套幼兒園的規范治理工作。但有的地方基層教育行政部門在執行過程中,對當地所有小區配套幼兒園“一刀切”,要求其寫出書面承諾,“自愿”降低收費標準,限期變更為普惠性質的非營利園,否則關門整改,吊銷辦學許可證。這一做法受到爭議。
據河南省教育廳發布的省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有民辦幼兒園16183所,在園幼兒287.24萬人,在學前教育領域占比分別達到78.55%和67.59%。另據河南省民辦教育研究會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全省民辦幼兒園中,城市小區配套幼兒園占比13.5%,超過2000所,且95%以上為高標準建設的民辦幼兒園。
這些小區配套幼兒園的建設成本、物業費用、員工成本一般遠遠高于普通幼兒園。許多園的辦園理念先進,在《意見》出臺之前已經獲得教育行政部門頒發的辦學許可證,收費也沒有違反國家相關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加以甄別,區別對待,而是責令變更、盲目關停,勢必會引發學前教育領域投資人的質疑和恐慌,挫傷其辦學的積極性。
為保證學前教育行業穩定健康發展,又兼顧幼兒園投資者的實際情況,對小區配套幼兒園不妨實施多元治理。
無論是學前教育的深化改革,還是小區配套幼兒園的規范治理,都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要想真正把這項工作做好,需要政府牽頭,教育、發改委、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聯合成立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領導小組或工作小組,協同商議小區配套幼兒園的規劃、建設、移交和驗收,部門之間互通信息,形成合力。現在很多地方有成熟的經驗,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做得怎么樣,今后能不能竣工驗收,必須經過教育部門簽字認可,做好移交,小區樓盤才能對外出售。
要對房地產開發商高價出租或變相出售小區配套幼兒園的行為進行制約。目前,我省還沒有給出小區配建幼兒園標準的明確規定,這給房地產開發商留下了彈性操作的空間。再加上近幾年大量資本涌入學前教育行業,為了盡快回籠資金,95%的開發商將小區配套幼兒園提前一次性高價租賃或變相出售給幼兒園經營者或投資人。這直接拉高了幼兒園的經營成本,這些成本最終轉嫁到了群眾身上。
對于硬件不達標、教師沒有專業資格證、管理不規范、《意見》出臺時尚未領取辦學許可證的小區配套幼兒園,要全部納入監管范圍,建立工作臺賬,穩妥做好排查、分類和治理工作。達到基本標準的,可為其頒發辦學許可證;整改后仍達不到辦園基本要求的,要堅決予以取締,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兒。
對于那些辦園條件較好,辦學理念先進,有獨立辦園場地,《意見》出臺時已經領取辦學許可證,家長認可度高,且沒有違規違法行為的小區配套幼兒園,要考慮投資人的實際情況,尊重民間辦學行為,通過以下途徑依法協商解決相關問題:
1.經有關資產部門核算評估,政府按成本價對小區配套園進行收購,改制為公辦性質的普惠性幼兒園。
2.對那些按規范和標準辦學,自愿降低收費標準,為就近入學幼兒提供普惠服務的小區配套幼兒園,政府和有關部門可出臺相關政策,采取購買服務、減免幼兒園稅收、補貼承包租賃費用、以獎代補、向幼兒園派駐公辦教師、培訓教師、教研指導等方式,以普惠性學位數量和辦園質量作為重要依據,給予資金扶持,減輕他們的負擔。
3.對于手續完備,投入巨大,暫時不愿出售、改制,一時降費轉制又有經營運轉困難的高端小區配套幼兒園,不妨創新工作思路,人性化執法,給予一學期或最多一年的過渡期,讓園所負責人有一個調整思路、轉型發展的過程。過渡期內,可引導或責成幼兒園通過參與教育脫貧攻堅、對口幫扶周邊薄弱幼兒園等方式,達到普遍受惠和承擔社會責任的目的。
4.《意見》出臺后新建小區新申辦的配套幼兒園,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文件,在土地使用規劃設計時就要納入公辦和普惠的范疇,明確規定新建住宅小區必須配套建設普惠性幼兒園,要求房地產開發商及時將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門管理。教育行政、發改委(物價)等部門提前介入,從一開始就確定公布配套園收費的上限和配套園的辦園性質,避免小區配套園建成后在辦學性質、收費標準等方面產生爭議。
政府部門在鼓勵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的同時,應適當放寬對民辦幼兒園的限制,允許民辦高端園建立與發展,這是滿足市場需求多樣化、辦園形式多樣化的必然要求。政府還要建立督導問責機制,加強對普惠性資源配置、經費投入與成本分擔機制等政府責任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對于那些在支持、保障幼兒園合法權益方面履行職責不力的部門,要予以問責。
堅持學前教育的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是中國未來學前教育發展的基本遵循。在規范、治理小區配套幼兒園的過程中,既要堅定不移地執行國家相關政策,又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兼顧幼兒園投資人的利益。通過多種渠道提高普惠性幼兒園的占比,“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發展目標才能得以實現,學前教育才能真正滿足人民群眾對“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讓更多的家庭和幼兒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