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飛
摘? ? 要: 班主任工作中恰當運用信息技術,優化使用班級內學生資源,進一步達到班級內學生自主管理的目的,強化班級管理效果。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善于借助豐富的社會資源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達到提升班級整體素質、能力的目的。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把新的教育理念、實用的教育方法傳遞給他們,使單一的教育價值觀向多元開闊的教育價值觀轉化,家校合作創新發展,從而提升管理水平。
關鍵詞: 班主任工作? ? 信息技術? ? 班級管理
在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與教育實踐中,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要與時俱進,充分使用信息技術。班主任的工作用一個字形容是“忙”,兩個字形容是“瑣碎”,用更多的字形容是“各部門都給任務,突發事件太多,暈頭轉向”,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務是“調整工作思路,整合資源,下放權力,全班自主管理”。怎么做到呢?
一、利用信息技術,使用班級內的學生資源,進一步實現班級常規管理的優化,使班級管理高效。
班級資源從狹義來說僅指班級內部的學生有限資源。優化學生資源,需要班主任從思想深處確立以學生主體發展為出發點和最終歸宿的意識,在實踐中以開放的管理模式,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自主管理,從而使班級管理順應新時代的新要求。
(一)六年級剛接到一個新班級時,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分類歸檔,建立電子資料庫,并在以后的學習中追蹤分析。
比如我在做學生自主管理的課題時設計了《教師快速了解六年級新生的調查表》《六年級學生適應學校生活存在問題的問卷》。前者在開學一兩天后下發,該表分別從介紹自己和別人兩個角度進行,從學生的認識角度出發評價自己和別人。通過調查,達到教師能從學生這一同齡人的角度快速有效地了解新班集體里的新學生的效果,為有效挑選人員成立班委做好準備。班主任以“望聞問切”的行動了解學生,可快速有效地組建班委會、培養班干部。擁有優秀班干部團隊是實施班級內自主管理的第一步,也是班主任直接使用學生資源的方式,這項工作為教師成立“互助合作”小組“扶”學生“自主管理”,全面使用學生資源做準備。后者一般在開學一個月左右下發,目的在于了解六年級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現狀和產生這些情況的原因。班主任可以針對現狀尋找學生發展的“最佳點”,發現學生的多元價值,為有效組建“互助共生”小組做前期工作。班主任還可憑借《六年級學生適應學校生活存在問題的調查》,在了解六年級學生的基礎上制定出較適合六年級學生的廣泛細致、合理可操作、易于動態調整的班規。班規內容包含課堂表現、課間表現、作業完成、清潔衛生、考勤、文明禮儀、班級特殊事件、班主任要求等方面。這是班級內自主管理的第二步,是班主任使用學生資源的具體化。組建班委會逐步開展班級工作的同時,班主任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學生電子檔案庫。我的具體做法是建一個文件夾命名為“學生檔案”。
每一位學生的檔案包括學校提供給班主任的學生學籍號、身份證號、學生父母信息、家庭聯系電話,了解到的學生興趣愛好、家庭經濟狀況、是否單親、是否留守兒童、學生在班內的朋友、在外班交往的朋友、是否在校外補課等基本情況,包括為學生建立個人成績追蹤(我常常將我校“好分數閱卷系統”中的月考、半期、期末等考試的成績分析資料借用。)。通過對幾次成績進行客觀綜合性的分析,看到學生個人的變化情況,從而得出較為客觀的結論。個性化的分析為家長和學生提供了翔實的客觀數據分析,是學生總結自我、關注自己進步的媒介。這等于構建了一個供家長查閱信息的平臺。有了這樣的學生檔案,當學校有臨時工作時,班主任就可以借用現成的資料,自然可以適當減少工作量。
(二)利用信息技術,制定適合學生量化管理的表格,將班務工作變得簡單有效。
前面已經談到六年級接到新班級時,班主任借助兩個調查和“望聞問切”的方法快速了解學生,目的是初步組建成“互助共生”小組,實行班主任班級管理由集權管理到分權自治。自然界中有共生現象,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充分利用“共生效應”,發揮優等生的帶頭作用,幫助學生建立一個互幫互助的學習“共生圈”。在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之后,可以將學生按優良等次搭配,把全班學生分成8個組。每組由六七人組成,其中包括一兩名優等生,一兩名后進生,一到三名中等生。基本上班集體內一個互助共生小組為一個“大座位”。組內每個成員必須對自己和組織內其他成員的學習負責。不僅自己要獲得成功,而且要關心幫助其他成員獲得成功,并且以小組的總成績衡量每個成員的成績。另一方面,各“共生圈”之間相互學習,相互競賽,形成一個總的“共生圈”。這樣才可以說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放手,學生自主管理。各小組之間可以用《“互助共生”小組考核辦法》考核別的小組。各小組內可用《第X周班級小組一周觀察記錄表》記錄特殊學生的情況。所有這些考核記錄,在每周班會時公布加載在學校《學生思想考核細則》中,起到激勵和警醒的作用。記錄到的特殊學生的情況是班主任與其家長交流的內容。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善于借助豐富的社會資源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達到班級整體素質、能力的提升。
只要是教師,誰都想帶素質好的學生,因為工作輕松而且容易出好成績。可是學校安排起始班時,各班之間的差距是并不明顯的。為什么一些班級會漸行漸給力、扶搖而上呢?班主任工作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以上問題的一部分答案。利用班會課塑造班級價值觀幫助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是班主任工作的經典理念,抓住活動這一契機培養學生的能力可以說是最佳方式。比如在一個班集體中每學期都會布置教室,當我們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時就可以窮策窮力集體參與完成。可以讓各小組的同學(我班的學習、活動、管理是以合作小組為單位進行)在網絡上搜集圖片資料進一步設計教室布置的電腦小報,然后根據本班的班級文化特色確定最后的設計稿。第三步是全班同學準備好布置教室的用品后,可以每一小組負責一個版塊看著多媒體上展示的設計稿粘貼。班主任以這樣的方式完成布置教室這一工作時,學生是全員參與的。而且學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和先進的社會資源。無論從對設計優異者的激勵來說,還是從對能力弱者的啟發來說,這是活生生的例子,作用是巨大的。班會課是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的運用方法及做人的道理,有助于學生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能促進班集體的建設,是進一步實現學生自我教育、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它作為班級活動的主要形式,很有必要經常開展。相關圖片、音樂甚至視頻能使班會內容變得具體化、清晰化,使主題班會課更生動,讓學生們能夠興趣盎然地參與班級活動。如果班主任用心,注意收集班內的例子,比如平時用手機拍攝的大掃除時的片段,比如放學路上不守交規的片段等,就能使學生學得直觀,每次都有所思考,有所收獲,達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同樣,在班集體中信息技術使課間活動更豐富,使學生學得更愉快。班主任種種利用信息技術的舉動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善于借助豐富的社會資源的意識和能力,久而久之能進一步提高班級整體素質、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巧妙地開展家庭教育的指導工作,完成與隱性的家庭資源的整合。
班主任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把新的教育理念、實用的教育方法通過現代技術傳遞給他們,智能引領,使單一的教育價值觀向多元開闊的教育價值觀轉化,讓科學成為父母家庭教育的新的鋼筋鐵骨,從而提升班級管理水平,強化管理效果。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教育部獨立發布《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但現實中一些家長的角色根本不是教育者,而是學校教師的附庸和助手。前者把孩子完全交給學校,自身不再承擔任何教育責任,孩子的成長完全依賴學校。后者千方百計幫助孩子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家庭成了孩子的第二課堂。二者共同的問題是家庭教育主體意識缺失。造成的后果是全社會重智輕德重分輕能過度寵愛過高要求。調查顯示,家長對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需求強烈。完全可以說家庭教育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重要又問題叢生。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學校要充分發揮家校合作的重要作用,班主任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家庭教育的指導工作。
班主任通過信息技術負責知識傳授、理念引領、家長之間師長之間共同解決教育孩子的實際問題,班主任工作在多種資源的幫助下會越來越高效。家庭教育揚帆起航正待時,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遠,相信與時俱進,借助信息技術謀求創新一定是有效的坦途。
參考文獻:
[1]普彤年.談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的整合[J].甘肅教育,2018(06).
[2]吳秋紅.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效率的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7(24).
[3]劉斯婳,馬麗,李玲玉.我們愛國學[J].中國統計,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