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
剛接手這個班時,學生整體基礎相對較差,一些學生習慣不太好。兩年來,我用心陪伴、引導他們,盡量讓他們發揮優勢,健康成長。
一、陪伴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用陪伴溫暖學生。我每天堅持“三到”:早自習、課間操和中午讀報必到。不管是做操、升旗,還是早自習、午讀報,我始終堅持到場,讓學生總能看見我;有矛盾及時解決,有學習問題馬上解答,讓學生覺得老師始終和他們在一起。
讓家長參與班級管理,是對學生的另一種陪伴。我們班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布置教室、排演節目、購買演出服裝——每次大型活動都有家長出面張羅,有的負責設計,有的負責攝像,有的負責化妝等。家長們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擁有了更多溫馨的親子時光,也了解了孩子們在學校的表現,家校溝通更順暢了。
同學之間的相互陪伴也很重要。我們班成立有班委會,每天都有值日干部根據同學們的表現進行加分或扣分。學生一方面要觀察他人的行為,另一方面要對比別人的行為,這樣才知道怎么做可以讓自己多加分、少扣分。學生在相互陪伴和相互影響中,共同成長。
二、成長
我接手這個班以來,變得更有耐心了,很少沖學生發脾氣。我是教育者,我是擺渡人,渡學生到知識的彼岸;同時,學生也來渡我,幫我改掉脾氣急躁、說話難聽的毛病。我與孩子們一同成長、一同修行,讓彼此以更完美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孩子們成長了。下課后,瘋打瘋鬧的學生少了很多。好學生在學習上互相較勁,生怕落到了后面;中等生能按要求完成作業;自制力較差的學生也能盡量克制自己,不干擾老師講課。
孩子們學會關心人了。有個學生在跑操時不小心把腳崴了,幾個男生輪流扶他上樓,幫他買飯。我有幾天頸椎病犯了,疼痛難忍,學生紛紛發短信問候,讓我非常感動。
三、引導
學會學習。好的教師應適時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我慢慢引導學生養成跟著老師學、按照老師要求做的習慣,讓他們提高學習效率。課余,我則經常跟學生分享“學霸”的故事,比如首位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的中國學生——何江,一直優秀卻永不懈怠的科學家——施一公等。慢慢地,一些學生變得喜歡纏著老師問問題,也喜歡與我討論。
學會做人。之前,學生之間的小糾紛特別多,每天我都被他們弄得暈頭轉向。每次處理,我先是把雙方當事人找到,分別進行溝通,然后再向全班宣講。我教他們誠信、守時、坦蕩、關心別人。漸漸地,糾紛少了,為別人著想的學生多了,大家和諧相處,彼此尊重。
學會交往。我教學生要真心付出,因為只有發自內心的友善,才能收獲友誼和幸福。我們班只要有誰過生日,他就會主動分給同學們小禮物,一起分享成長的喜悅。學生走在路上,會主動與老師熱情地打招呼,也會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
在我眼里,學生都是一顆顆閃閃發光的珍珠。我要用心、用愛、用情去滋養他們,讓每個孩子都能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