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燕
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作文教學大多以教師布置題目、學生進行寫作、最后由教師進行統一講評這種固定模式為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寫作效率低。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要積極改變教學思路,以更加新穎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組織學生進行拓展閱讀
在初中語文試題中,閱讀和寫作分別占一定的分數,其中寫作的分數比閱讀要高出很多。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把閱讀和寫作二者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其實考試題目中出現的各種閱讀材料,都是針對初中學生本身的特點所選擇的,對學生的寫作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研究,從而為寫作打下好的基礎。
除了試題上的內容,教師還應組織學生進行必要的拓展閱讀。針對初中生的特點,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選擇一些優秀的、適合的篇目來進行拓展閱讀,讓學生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學生可以從閱讀材料中總結一些寫作經驗,把握寫作時應該注意的內容,還可以通過廣泛的閱讀來積累更多的素材,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二、引導學生積累生活素材
不少初中生寫作的一個共性問題就是內容比較空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在平常的練習中,引導學生積累生活中的素材,然后應用到寫作中。初中生尚缺乏足夠敏銳的洞察力,因此教師需要特意留給學生一些任務,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素材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最好是長期性的,因為寫作主題是多樣的,只有在平時多積累不同主題、不同類型的素材,學生才能夠在寫作時游刃有余。例如:在上《我最喜歡的動物》這堂作文課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一項作業,讓學生對自己家里養的寵物或者是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物進行細致觀察,然后再正式進行寫作。這種從日常生活中積累素材的方式,既可以豐富學生寫作的內容,也可以讓學生的作文更加貼近生活,增強作文的可讀性。
三、舉辦作文分享活動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文分享活動時,除了要把相關刊物上的優秀作文展示給學生,還要把班內同學的優秀作文進行分享、交流。班里同學通過互相交流和分享,既可以取長補短,也可以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作文分享時,可以讓學生朗讀優秀例文,也可以針對某個學生某一段落有特色的內容進行深入剖析,讓學生去發現其中的優點,從而更好地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新課改對初中作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作文不再是學生提高分數的一種手段,而是真正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重視作文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從總體出發,致力于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研究,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