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速度加快,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工作中仍舊存在較多問題,比如高職院校尚未全面發揮校本培訓基本優勢,“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過程中各項外部條件需要進一步完善。當前可以有效借鑒德國職教師資在職培訓基本操作方法,依照我國現代化高職教育基本現狀,對校本培訓模式進行全面創新,從而促使我國職教“雙師型”教師整體素質全面提升,推動師資隊伍不斷壯大。
關鍵詞:“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機制比較
在我國社會發展新時期強化職業教育至關重要,在職業教育過程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重要環節。目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多個環節中仍舊存在較多問題,當前要結合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基本現狀,整合多國經驗,積極培養“雙師型”教師團隊,全面推動我國職業教育全面發展。
一、我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未能全面突出校本培訓的基本優勢
當前不同高職院校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適應教師隊伍發展建設的基本環境,通過對學校已有的資源進行整合,發揮出校本優勢,才能全面提升教師培訓的效果。但是,現階段我國諸多教師繼續教育基地大多都設置在地方普通高校,職教師資在職培訓工作由各類師范院校以及地方普通高校實施,因而他們無法明確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訓的基本任務,從而開展規范、有效的培訓活動。另外,當前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基本構成中有諸多年輕教師,他們在專業學習中優勢較大,但是此類教師實踐經驗不足,教學經驗有待完善。有部分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對新時期諸多新生事物接觸中理解能力較差,與學生在思維層面上會產生較大代溝。所以當前要全面突出校本培訓的重要地位,發揮各自優勢,培育“雙師型”教師。如果不能有效發揮校本優勢,將會導致教育資源的浪費。
(二)未發揮出企業對教師在職培訓的作用
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強化與各個類型企業的合作,“雙師型”教師隊伍綜合素質的提升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影響較大,因此在“雙師型”教師培訓過程中更要全面發揮企業的重要作用。但是就當前我國部分區域“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基本現狀來說,尚未形成社會、企業、高校等多個主體之間的深度合作局面,多個主體參與到“雙師型”教師培訓的積極性有待提升。企業應就師資培訓基本方式進行探究,高職院校如何將師資培訓融入到企業發展過程中,能和學校實現合作共贏,建立高效的合作模式,實現師資培訓基本目標,是當前高職院校考慮的重要問題。
(三)“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外部環境不夠健全
從我國教育政策法規基本現狀來看,職業教育政策法規要少于其他類型教育政策法規。雖然一些相關文件提出了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基本任務與發展要求,但是尚未出臺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的相關法規。有部分地方出臺了相應文件用以促進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但投入的各項資金不足。所以當前“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缺乏有效的政策與政府支持,且受到經費原因限制,使得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覆蓋面受限,培訓活動形式化問題較為嚴重。
二、中德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機制比較
從中德兩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對比中能有效看出,兩國在培訓途徑、覆蓋范圍、外部條件、政策條件控制等方面差異性較為明顯。從教師培訓基本范圍與途徑來看,德國職業院校教師在職培訓從橫向覆蓋范圍來看,主要包括學校組織、社會團體、企業組織與教師自發組織。縱向覆蓋范圍有多個區域、聯邦州、學校內部與研究機構。我國高職院校教師在職培訓主要有部分高等院校、師范院校等,未建立全面覆蓋、多層次的教育網絡體系。
從教師在職培訓外部環境條件控制情況來看,德國職業院校能全面挖掘、建立適應本校教師在職培訓發展的外部環境,還能突出校本培訓的重要優勢,發揮管理部門與政府部門的重要作用,為教師提升專業能力提供了重要而有效的空間,但是我國高職院校未能全面抓住外部環境重要機遇來促進自身全面發展。最后從教師在職培訓基本政策構成來看,我國專門針對“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的政策法規數量不足,投入的經費數量較少。德國對職業教育教師在職培訓工作重視度較高,并且設定了較多引導性法規,促使教師在職培訓工作朝著常態化方向全面發展。
三、完善我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機制的對策
(一)全面創新校本培訓形式
從德國諸多職業院校發展現狀來看,每年在固定時間都會舉辦相應的校本培訓活動,活動開展基本形式主要包括建立研討小組、設定教育日、開展教學考察活動等。這樣能為教師專業化知識交流提供重要的平臺,還能促進教學實踐活動開展,深化教學理論。當前我國高職院校也可以整合自身辦學特色,全面創建適應我國高職院校發展的“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方式。可以給教師分擔不同的教學任務,對其實踐能力進行培訓,建立師徒結對關系,由教學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導新進教師,改進年輕教師教學中存在不足的問題。定期組織開展教師教學演練活動,對活動現狀進行評價,并擬定針對性的改進措施。要讓諸多年輕教師承擔學生教育輔導工作,擴大教師與學生的交流空間,這樣才能依照學生基本學習與發展特點擬定教學目標開展教學管理活動。學校管理部門定期開展專題講座活動深化在職培訓基本成效,讓更多教師能全面掌握國內外教育發展基本動向。在互相評比、協作交流等形勢基礎上讓教師能相互協作,實現教育全面發展。
(二)增強校企合作培訓力度
從“雙師型”教師培養的要求來看,不僅要對教師理論知識進行鍛煉,還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從我國高職教師基本發展現狀來看,部分教師專業理論知識水平較高,但是實踐操作能力有待提升。所以當前要全面強化校企協作,各個類型企業要深入參與教師培養活動,促使提升教師實踐操作能力。要積極調動企業參與積極性,這樣能為廣大教師提供更多產品設計研發與項目改造機會,引導教師創設不同科研課題項目。讓廣大教師深入了解不同企業發展文化,掌握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用人需求,更有目的性地學習更多管理知識與操作技能。從“雙師型”教師培訓基本現狀中能看出,在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實踐能力培育過程中,要積極構建更加穩定的實踐環節,在環境創設中通過校企雙方良性互動等多個形式來提升培訓成效。
(三)完善“雙師型”教師培訓政策支持
德國各州政府部門會定期組織相應進修與繼續教育研究機構通過多種方式對職業院校廣大教師培訓學習需求進行深入調查,對調查基本結果進行分析,定期更新教師繼續教育重點,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基本要求,滿足廣大教師發展要求,適應社會勞動力發展要求。我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在培養過程中要經過漫長的發展時間,要全面突出職業時效性特征。在產業結構發展推動下,我國社會生產開始有諸多類型發展轉變,社會對人才發展需求也在進一步變化,開始產生了較多新專業。針對社會與教育領域發展基本要求,在“雙師型”教師培養過程中要全面強化專業理論學習,從根本上引導廣大教師主動深入學習,投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中。相關行政部門以及教育管理部門要為教師在職培訓與繼續教育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強化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政府部門可以為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提供更多政策扶持,引導更多企業參與到“雙師型”教師培養工作中。國家教育管理部門要繼續擴大“雙師型”教師培訓管理經費投入,促使教師在職培訓覆蓋范圍更廣,參與人數有效提升,保障教師在職培訓工作落實到實處,獲得良好效果。
四、結語
通過比較中德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機制能發現,我國在“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中有較多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應在分析我國高職院校發展基本現狀的基礎上,積極吸取德國先進的教師在職培訓機制優勢,引導我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活動全面開展。對原有的培養模式、培訓形式進行創新,強化多方參與主體有效協作,創造更多外部條件,促使“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工作效率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水清.“雙師型”教師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視界,2018(13):118-119.
[2] 劉紅芳.地方本科院校酒店管理“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研究——以許昌學院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1):55-57.
[3] 鄭思.淺析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機制[J].職業教育研究,2015(11):39-43.
[4] 古翠鳳,鄭思.中德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在職培訓機制比較研究[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9(3):24-29.
[5] 張啟友.優化職業教育培訓機制的策略探討[J].新課程研究(中旬-雙),2015(4):63-64.
[6] 王林毅,于巧娥.高校教師教學基本能力提升對策的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22):227-228.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地方性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機制研究——以岳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批準文號:XJK016BZY036)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戴朝暉,岳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