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祺照 王偉平
摘 要:該研究主要從魚類PPARs的結構與分類、生物學功能、魚類組織及胚胎發育過程中PPARs的克隆表達及影響進行綜述,以期為科研工作者進一步探索魚類PPARs的基因結構表達,以及在生物學功能產品開發上奠定相關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PPARs基因 克隆 表達 功能研究
中圖分類號:S91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b)-0-03
Abstract:In this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classification, biological function,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PPARs in fish tissues and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the effect of PPARs on their expression were reviewed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gene structure expression of PPARs in fish and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functional products.
Key Words:PPARs gene; Clone; Expression; Function research
過氧化物酶體(Peroxisome),又稱微體,廣泛存在于細胞體內,在人體中,數量居多的部位為肝細胞和腎細胞中[1]。因其含有豐富的過氧化氫酶和過氧化物酶,使得具有清除人體內的過氧化氫和分子氧等功能,可快速、高效地降解、分解人體內的過氧化氫,從而對人體細胞起到保護作用[2]。在許多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脂肪酸樣物質的刺激下增生,這類物質被稱為過氧化物增殖劑(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PP),PP激活的受體稱為過氧化物酶體增值劑激活受體(PPARs)[3]。
PPARs作為受體轉錄因子[4],分為維甲酸、類固醇和甲狀腺受體,通常PPARα、PPARδ(也稱PPARβ)和PPARγ是PPARs通常存在的3種形式[5],并由不同的基因編碼所構成,其中PPARα結構的氨基酸殘基有468個,PPARδ結構有氨基酸殘基441個,而PPARγ氨基酸殘基有479個[6]。
PPARs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如增強機體對胰島素敏感性、調節體內糖平衡和人體的脂肪分化、生成等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7]。馬麗娜等人[7]從PPARs對參與機體的脂質代謝、糖代謝、能量代謝、細胞生長分化及生殖過程, 并就人體的動脈粥樣硬化進行了相關性的研究,結果表明:PPARs激動劑能參與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程,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曾正英等人[8]從PPARs改善胰島素的方面進行了相關性研究,如何抵抗和調節人體脂質代謝紊亂,以此通過PPARs改善來逆轉心肌肥厚,同時對抑制人體的血管平滑肌細胞,以及人體的內皮細胞增殖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PPARs激動劑能防治人體心腦血管疾病,對臨床應用具有較大研究價值。
隨著對PPARs研究的不斷深入,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者對哺乳動物的PPARs陸續轉移到其他生物種類,目前,已在魚類的PPARs研究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進展,突出表現在魚類的PPARγ的組織表達及功能研究方面。高俊等人[9]從對魚類的PPARs進行了相關性研究,其主要集中在基因克隆、組織表達和功能預測等方面。
此研究將從PPARs的結構與分類、生物學功能、魚類組織及胚胎發育過程中PPARs的克隆表達情況進行了綜述,以期為了解與掌握魚類的PPARs基因結構與功能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1 魚類PPARs的生物學功能研究
PPARs作為核內一種較為有效的受體轉錄因子,具備多種生物學等功能,比如調控人體的機體糖代謝、調節人體的機體脂肪,以及調節人體血脂代謝平衡等,同時,PPARs在人體細胞分化、增殖及凋亡等過程中,對炎癥反應中也具有一定的調控作用,因此人體常見的高脂血癥、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腫瘤,甚至癌癥等多種代謝綜合征都與PPARs有著密切的關系[10]。
魚類PPARs同其他生物體內的PPARs相類似,也參與多種多樣的生理進程,其可以通過自身活性和作用機制,來調控和參與到人體的脂質代謝酶和基因,從而達到和維持體內的相對平衡[11]。另外,魚類PPARs還具備調節人體的靶基因編碼,并能分解一定的特異性酶,如線粒體脂肪酸β氧化酶,其可參與和調節人體的脂質代謝[12],表明魚類的PPARs在人體的脂質代謝活躍組織中具有較強的生物學功能。
虹鱒作為鮭科太平洋鮭屬的一種鮭魚,其最大體長可達120cm,平時棲息深度在0~5m,被譽為“水中人參”,并善于跳躍,目前已從北美西部引殖到國內養殖基地。賈成霞等人[13]通過相關實驗研究表明,虹鱒的腹部肌肉、腸以及腎臟等部位,其PPARs的mRNA在脂肪組織和脂肪含量較高的脂肪酸代謝率較高。
鯧鲹,屬鱸形目鲹科鯧鲹屬,其體形較大,體重可超過23kg,無牙,鱗小,尾基窄,尾鰭叉形,銀白色,平時成群棲息于巴哈馬群島及佛羅里達南部沿岸。方玲玲等人[14]通過對鯧鲹的研究表明,鯧鲹PPARs的mRNA主要組織表達部位在其腦脂肪組織、頭腎、腸和脾臟等部位,相較其他部位,因其脂肪含量較為豐富。
此外,艾立川等人[15]通過研究比較發現,魚類PPARγ在功能上可能與哺乳動物不同,其發現鱸魚的PPARγ基因主要表達在其機體的肝臟、鰓等部位中,PPARγ的組織分布類似于PPARs在精巢和卵巢中表達,精巢支持細胞和間質細胞中的PPARα和其他2種亞型,并能為精子的發生提供相應的環境,并會直接參與生殖細胞的成熟,而且通過實驗表明,鱸魚與斑馬魚、金頭鯛等具有相似的作用機理,從而推測魚類PPARγ在功能上可能與哺乳動物不同。PPARγ作為一種關鍵轉錄因子和調節因子之一,其主要作用可誘導和調控脂肪細胞的分化,也是調節脂肪組織中脂質沉積的主要因子[16]。
然而,Raingeard D等人[17]研究表明,在中國俗稱牙片魚的牙鲆, 其PPARγ的作用機理與哺乳動物相類似,在脂質代謝細胞分化和脂肪脂質沉積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發現牙鲆魚在饑餓狀況或其早期發育階段,其PPARγ是不可或缺的。
除此之外,魚類的PPARs還參到其個體生長過程中的多個生理進程,例如,魚類骨骼的形成和分化、細胞增殖和上皮細胞分化,以及脂質代謝調節和免疫作用[18]。并且,脂肪含量作為影響魚肉品質的一項重要因素之一,使得魚類PPARs在介導脂肪酸氧化及脂肪代謝中起到重要調節作用。
2 PPARs在魚體內的克隆表達研究
早年,國內外研究者對哺乳動物的PPARs研究相對較多,對魚類的PPARs研究相對較少。魚的PPARγ基因首次克隆是在1997年,截止到目前,金魚、草魚、虹鱒、紅鰭東方鲀、卵形鯧鲹、大西洋鮭、鰈魚、斑馬魚、黑鱸、鯔魚、西伯利亞鱘等魚類的PPARs已經被克隆出來[19]。
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已初步研究了魚類的PPARs基因組織中表達和基因功能。早期,有研究者發現鯔魚與哺乳動物類似,并具備3種亞型的PPARs,其表達情況為:主要存在于鯔魚肝臟細胞核、肝竇細胞及膽管周圍的結締組織中,且在鯔魚肝臟中的表達量為最高,其膽管周圍的結締組織中表達量相對較少。
雌雄斑馬魚的PPARα基因在肝臟、肌肉、心臟、性腺及鰓中等部位都有所表達,肝臟中的表達量最高,性腺中表達量最低,這種表達模式與上述所提到的鯔魚的PPARα表達量相類似,同時克隆了鯔魚的PPARαPARγ基因的cDNA序列,其中PPARα長為1090bp,PPARγ長為1255bp,這2個序列的保守性較高。同時研究者還發現,鯔魚的PPARγ基因結構與哺乳動物結構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其PPARγ基因結構中的LBD區插入了一個特殊的長鏈,為ω環,且該環由37個氨基酸殘基所組成。
草魚的PPARα部分cDNA 序列得到了克隆,通過它們的序列同源性比對,發現與鯉魚和斑馬魚PPARα同源性為93%和90%,PPARγ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與引物設計源相比較,兩者同源性為99%,在草魚的肝胰臟、腸、腦、性腺、鰓、鰾、心臟和脾臟均檢測到,并得到了表達。
賈成霞等人[13]通過實驗發現,虹鱒魚的PPARα部分 mRNA在脂肪、鰓、心臟、肝胰臟、性腺、肌肉與卵巢中檢測有所表達,在虹鱒魚的睪丸中未檢測到相應的表達。并且發現了虹鱒魚的PPARα基因的cDNA序列。虹鱒魚的PPARα部分c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與鮭魚有較高的同源性,而且與人類等高等脊椎動物也具有較高的相似性。
從魚類到人類的長期漫長演化過程中,在DNA結合結構域(DBD)和配體結合結構域(LBD)的重要功能區域,一直未變,說明DNA結合結構域和配體結合結構域在脊椎動物體的基因表達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目前已發現,鯧鲹的PPARα基因有1930bp,氨基酸編碼474個。通過序列對比分析,鯧鲹與其他脊椎動物的有較高的相似性,說明在從魚到人類的長期演化進程中,PPARα基因結構和表達,長期以來相對穩定。
生物同源性的高低,代表了基因結構和表達的穩定保守程度。同源性的高低代表了保守的程度,不同的魚中的PPARs的保守程度均不同,保守程度越低其生物學功能差異越大。
3 展望
隨著魚類的PPARs研究的不斷深入,PPARs在魚類克隆表達、基因結構及部位的分布表達的研究將不斷突破,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該研究已對魚類PPARs的生物學功能研究和PPARs在魚體內的克隆表達研究進行了相關綜述,以期為科研工作者進一步探索魚類PPARs的基因結構表達,以及在生物學功能產品開發上奠定相關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魏志權,茍巧,張偉,等.過氧化氫酶與腫瘤的關系[J].癌變畸變突變,2013,1(25):79-81.
[2] 王華芳,展海軍.過氧化氫酶活性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J].科技創新導報,2009(19):7-8.
[3] 陳亮,梁旭方,瞿春梅.草魚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PPAR)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及其組成型表達[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32):80-87.
[4] 方文良,鞠志花,黃金明,等.過氧化物酶體增殖劑激活受體的研究進展[J].家畜生態學報,2011,3(32):1-5.
[5] 張曉燕,陳麗紅,管又飛,等.PPAR家族及其與代謝綜合征的關系[J].生理科學進展,2005,1(36):6-12.
[6] 許小明,鄭峰,朱進,等.PPARγ與肥胖誘導的炎癥反應[J].醫學綜述,2015,7(21):1192-1194.
[7] 馬麗娜,陳曉路,王佩顯.PPARs激動劑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0,7(30):648-650.
[8] 曾正英,廖高鴻,呂雅斐,等.PPARs激動劑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物化學雜志,2014,2(118):154-156.
[9] 高俊,徐鋼春,杜福寬,等.魚類PPARs基因組織表達及功能研究進展[J].長江大學學報,2016,13(33):43-45.
[10] Hsu MH, Palmer CN,Song W,et al.A carboxyl terminal extension of the zinc finger domain contributes to the specificity and polarity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 ractivated receptor DNA binding[J].J Biol Chem,1998,273(43):27988-27997.
[11] 韓彩萍,李紅莉.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表達和作用[J].上海醫學,2014,3(37):223-226.
[12] 丁銳,王莉莉.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α、γ激動劑與腫瘤[J].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5,1(42):8-36.
[13] 賈成霞,張照斌,張清靖,等,虹鱒PPARα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其組織表達分布[J].中國水產科學,2012(4):707 -714.
[14] 方玲玲,陳剛,王忠良,等.卵形鯧鲹PPARα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組織表達及生物信息學分析[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5,1(4):5-9.
[15] 艾立川,于曉彤,王嘉,等.西伯利亞鱘肝臟中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α、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基因全長cDNA克隆與序列分析[J].動物營養學報,2015(3):956-970 .
[16] 張濤,葛建軍.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在組織缺血/再灌注損傷引起的炎癥反應中的保護作用研究進展[J].安徽醫藥,2012,16(11):1694-1696.
[17] Raingeard D,Cancio I,Cajaraville MP.Cloning and expression pattern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estrogen receptor α and retinoid X receptor α in the thicklip grey mullet Chelon labrosus[J].Comp Biochem Phys C,2009,149(1):26-35.
[18] 林亞秋,吉紅,鄭玉才,等.草魚PPARα和PPARγ基因的克隆與組織表達差異[J].水產科學,2011,2(30):94-97.
[19] 杜潔,張怡,洪盼盼,等.擬除蟲菊酯對斑馬魚氧化代謝相關基因表達影響[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2016,3(44):33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