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屯堡文化歷經數百年的傳承發展,不僅擁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而且擁有顯著的文化經濟效益價值。為切實解決屯堡文化傳承發展面臨的困境,要從加強屯堡文化自信和自覺、加強屯堡文化宣傳推廣、加強屯堡村落保護、加強屯堡文化的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推動屯堡文化傳承發展。
關鍵詞:屯堡文化;傳承;發展
一、屯堡文化概況
屯堡文化源于明朝的“調北征南”和“調北填南”。根據《安順府志·風俗志》記載:“屯軍堡子,皆奉洪武敕調北征南……散處屯堡各鄉,家人隨之至黔”“屯堡人即明代屯軍 之裔嗣也”。《平壩縣志》記載:“名曰屯堡者,屯軍駐地之地名也”“迨屯制既廢,不能再以軍字呼此人種。惟其在居地名未改,于是遂以住居民而被名之為屯堡人”。屯堡人遷徙至黔中安順一帶,在長期的耕戰、耕讀生活中,執著地堅守自身的傳統風俗,其不同于主流漢族,也不同于當地少數民族的語言、服飾、建筑,以及文藝活動等構成了人們所說的“屯堡文化”。例如:語言方面,歷經數百年歲月變遷還保持著原樣,沒有被周邊地區語言影響同化;建筑方面,以木石為主,營造結構質樸又具屯軍所需的防御功能;服飾方面,尤其是婦女服飾,保留著明朝江南漢族服飾的風格;信仰方面,與漢族傳統的多神信仰一脈相承又有自身特色;文藝方面,屯堡花燈曲調體現江南小曲韻味、屯堡地戲結合軍事訓練與日常娛樂演變而成,被譽為“戲劇活化石”,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二、屯堡文化傳承發展面臨的困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現代化建設不斷深入地推進。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義務教育的普及、交通和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完善、信息化與網絡化程度的加深、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以及各地文化交流的常態化等,屯堡人緊跟全國人民一道迎來了現代化的生活,其以往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產生極大的改變,屯堡文化傳承發展難以避免地面臨著時代發展所帶來的困境。
三、屯堡文化傳承發展的思路
(一)加強對屯堡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視
(1)對內方面要加強屯堡文化自信和自覺
屯堡文化傳承發展的核心主體是屯堡人,要加強屯堡人對于屯堡文化傳承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屯堡文化自信,激發其在屯堡文化傳承發展中的主人翁意識。一是完善屯堡文化保護的扶持政策,加強屯堡非遺項目申報和非遺傳承人培養,大力支持非遺傳承人開展活動,激發和帶動屯堡人對于屯堡文化傳承發展的文化自信和自覺。二是加強普及歷史文化遺產知識以及文化遺產保護相關法律法規,讓屯堡人充分認識到屯堡文化是黔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喚起其對于屯堡文化傳承發展的文化自信和自覺。
(2)對外方面要加強屯堡文化的宣傳推廣
加強科研院校對于屯堡文化的研究,尤其是發揮當地高校的主要陣地作用,大力推動屯堡文化的深入研究,適時將研究成果進行廣泛的宣傳推廣;大力發掘屯堡文化教育資源,將屯堡文化引入當地中小學校,開設屯堡文化知識課堂,加強學生對屯堡文化的認知,引導和動員學生開展各類宣傳、展示屯堡文化的活動等。此外,充分發揮媒體作用,在電視、報紙、廣播等主流媒體對屯堡文化的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經濟價值等進行廣泛宣傳,讓社會廣泛認識到屯堡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性,激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屯堡文化傳承發展。
(二)加強屯堡村落的保護
屯堡村落承載著古老的歷史印記、鮮明的文化特色,是屯堡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屯堡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部分。時至今日,安順300余個屯堡村落主要分布在西秀、平壩、鎮寧,以及普定等縣區,普遍存在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自然和人為損毀較為嚴重等現象。
加強屯堡村落保護,要科學地制定村落發展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經費的投入,注重人文與自然的和諧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以及社會力量的合力作用。此外,要結合旅游業,不斷探索以人為主體的村落建設和發展路徑,讓屯堡村落在旅游業發展中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宣傳推廣,使屯堡人實現就地就業,獲得持續、長遠的收益,從而激發屯堡人在屯堡村落保護,以及屯堡文化傳承發展上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加強屯堡文化的文化產業發展
我國提出到“十三五”末,也即是2020年讓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戰略目標。文化產業以文化資源為基礎,以創新創意為支撐,其作為新興朝陽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屯堡文化歷史底蘊深厚,是一個蘊藏豐富的文化資源寶藏,大力挖掘屯堡文化資源,通過進行文化產業發展,不僅能夠讓屯堡文化經各領域、各品類文創產品進入千家萬戶,在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得以生生不息地傳承發展,而且能夠產生顯著的屯堡文化經濟效益,切實解決以往屯堡文化傳承發展“有投入無產出”的難題。
四、結語
隨著數百年的歷史變遷,沿襲明朝江南和中原地區遺風的屯堡文化已成為一種人類寶貴文化遺產,而且在成為黔中標志性文化上具有相當大的潛質。加強屯堡文化傳承發展,彰顯和發揮其應有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社會經濟價值,對促進黔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 袁承蔚,韋明頂,袁名松.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貴州屯堡文化村落的保護與開發[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第2期):84.
[2] 譙麗娟,萬江敏.安順屯堡文化資源探析[J].絲路視野, 2018(第14期):80.
作者簡介:黃福佳(1982- ),男,布依族,貴州望謨人,安順市文化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少數民族文化、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