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馥瑜
【摘要】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對傳統金融教學造成了巨大沖擊,傳統金融教學內容若不能與互聯網金融很好地結合起來,那么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會跟當前的互聯網金融環境相脫節?;诖耍疚姆治隽嘶ヂ摼W金融背景下金融教學內容的改革思路,以期為金融教學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教學內容 改革思路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044-02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互聯網金融也在迅速崛起,其不僅給傳統金融機構帶來了挑戰,也對高校金融教學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高校傳統的金融教學內容已經滿足不了金融人才的培養要求,若不能及時跟上時代變革的步伐,其培養出來的人才就會面臨被劣汰的局面。因此,如何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對傳統金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培養時代所需的新型金融人才,成為了高校金融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一、互聯網金融概述
互聯網金融不是簡單的互聯網和金融相結合,而是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投資、支付與信息中介服務的一種新型的金融業務模式,是傳統金融行業和互聯網技術結合的新興領域。通俗來講,互聯網金融就是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搜索引擎、云計算以及社交網絡等技術實現資金融通,其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服務模式,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客戶。
二、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金融教學內容的改革思路
1.融入互聯網金融相關知識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在金融專業課程的教材編排中,較多地借鑒了西方國家的內容,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金融教育與發達國家的接軌,但是卻與我國的具體國情存在一定出入。同時,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于傳統的金融市場及金融機構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銀行、非銀行(保險、信托、證券等)金融機構對人才的要求更苛刻。因此,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高校的金融專業在教材內容上應該多維度引入與我國實際國情相符的互聯網金融相關知識,將二者更好地銜接在一起。目前,一些高校在開設選修課的時候,新增了一些能夠彌補學生互聯網金融知識短板的課程,但是,想要達到治標治本的效果,還需要高校盡快落實互聯網金融相關教學知識的融入工作,加強多學科融合,促使金融學向復合型專業轉變,通過培養更多復合型金融人才,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穩健發展。
2.引入互聯網金融研究方法
傳統的高校金融教學中,多以實證分析為基礎,主要關注數理模型和計量經濟模型的使用,很少有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研究方法。因此,在以后的金融教學內容中,應引入大數據、云計算等能夠適應互聯網金融時代的研究方法。一方面,傳統金融的數據量相對有限,而且在數據記錄、存儲、分析等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性,針對少數數據的研究很難適應當下時代的發展需求。因此,高校金融教學中,可以整合互聯網金融大數據,如互聯網貸款數據、網購平臺消費數據等,通過對這些數據的研究和分析,挖掘金融信息背后的價值,提高學生對互聯網金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另一方面,隨著金融大數據的快速發展,云計算技術也快速興起,云計算能夠為用戶按需分配計算、存儲及應用服務資源,在軟件、硬件的配套設備上節省了用戶的費用。同樣,在金融領域,通過借助虛擬化的云服務,多維度分析用戶的喜好、習慣,能夠更好地吸引新消費者群體、維護老客戶群體,銀行機構也能夠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更好地發展以在線支付為主的網上金融服務。
3.整合個人信用評估知識
無論是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本質上都是建立在信用這一基礎之上的,其區別之處在于互聯網金融比傳統金融具有明顯的信息獲取優勢,能夠更好地體現金融普惠性的理念。以互聯網金融信用卡的使用為例,作為銀行新興的朝陽業務,信用卡為銀行、特約商戶及持卡人均帶來了實質性利益,但是信用卡的使用存在較大的風險,為了降低風險,除了從授信審核、制卡、領卡、異常交易監控、信用額度管理、透支催收、核銷等環節進行把控,還需要對個人信用進行整合評估。而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用戶的基本信息、收入狀況以及債務情況都能夠有效持續地反映個人信用狀態,成為了個人信用評估的重要依據。相比傳統銀行貸款業務,互聯網金融更容易獲取用戶的信用信息,在個人信用積累方面做得也更加成熟。通過在金融教學中引入個人信用評估相關知識,能夠更好地滿足互聯網金融行業對金融人才的需求,提高整個金融行業的信用評估精確度。
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對于傳統的金融行業以及整個金融體系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金融教學內容通過融入新型互聯網金融知識、引入互聯網金融研究方法以及整合個人信用評估知識,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金融教學改革的深化,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新型金融人才。
參考文獻:
[1]董夢云.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探究[J].財經論壇,2016(25).
[2]柳樓.拓展普惠金融 全面提升銀行業服務水平[J].甘肅金融,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