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機逐漸成為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工具。各大院校開設的計算機應用學科也吸引了很多學生。高職院校開設的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基礎學科同樣受到學生的關注和喜愛。但是計算機應用學科注重實用性和操作性。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以提高計算機技能為目的。采用不同于傳統學科教學的“任務驅動教學法”更有利于開展計算機教學。本文分析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職計算機學科中的研究和應用。
【關鍵詞】任務驅動 高職院校 計算機教學 研究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122-01
高職院校開設的課程大都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注重知識的實踐和應用。為了提高計算機學科的教學效果,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開發和創新能力的限制,高職院校在計算機學科大膽提出將現代的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教師提出教學任務、分析任務,引導學生完成任務的方式來完成計算機教學,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技能。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過程和意義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它通過設定教學任務為導向,以實現教學目的為主設定任務目標,任務具有綜合性、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從學生計算機知識和能力水平考慮,注重計算機知識的應用。教師作為引導者幫助學生分析任務,尋找對應知識點,查找合適的突破口,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啟發學生如何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完成任務的過程需要學生自我思考,教師主要發揮支持和引導的作用。必要時可進行學生之間的分組探討,相互合作協同完成,激發每個學生的創造性,啟發他們合理的推論、分析、構建解決方案。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動腦,開放思維,努力探索,達到學習的目的。學生完成任務之后,教師對整個過程的重點和難點部分作出講解,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加深學習的印象。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合理客觀的評價,鼓勵學生在計算機技術和技巧應用方面進行創新,不斷提升學習效果。
計算機學科知識較為復雜,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有很強的實踐性,不能單純依靠背誦和記憶去學習,必須通過動手實踐來總結經驗。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整個運用過程都注重引導學生轉變思想,以任務驅動整個教學活動,從任務中發現問題,分析和尋找突破口,將培養學生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放在教學首位。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主導,將理論知識、應用知識被動傳授給學生的教學局面,積極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在學習中自我思考、主動探索,有效的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極大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促進教師計算機教學目標的完成,提高了計算機教學的效果。
二、如何更好的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一)設定的任務要更符合實際
任務驅動教學法以任務作為計算機教學的線索,驅動整個學習過程的順利進行,所以設計符合教學內容的任務是推動計算機教學的關鍵。教師設定的任務不僅要貼合教學內容,還要結合實際,實現幫助學生提高知識應用技能的作用。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PS制圖技巧時,教師設定的任務就需要聯系生活實際,任務完成后學生就能掌握到該軟件的實際應用技巧,在未來的工作中具有一定使用價值。這樣的任務驅動整體教學過程不僅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增加學生的成就感,提高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對于任務完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給予指導,學生在課后多多練習,提高PS制圖的水平。將任務與實際相聯系,使整體計算機教學的實用性增強,便于知識的利用,也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內容。
(二)注重對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的培養
任務驅動教學法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培養和鍛煉學生獨立解決實際任務的能力,這為以后學生投入社會,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打下基礎,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真正學會利用計算機去處理實際問題。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完成實踐活動的能力,在設定任務時多設置一些開放性問題。增強所學知識的實踐應用性,注重啟發學生創新,采用多種方法來完成教學目標。
三、結語
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在注重實踐能力的計算機教學中,將課堂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系起來,使高職計算機教學突破傳統理論教學的束縛,在教學形式上積極創新,注重培養創新型實用型技術人才,通過合理設置學習任務,鍛煉學生自我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有效解決“應試教育”與“實踐應用”之間的矛盾,幫助學生學以致用,提高高職計算機課程學習的效果,為未來的知識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胡彬文.淺析任務驅動法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4):89-90.
作者簡介:
王航(1990-),男,大學本科,學士學位,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軟件,服務器虛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