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童戲劇對兒童的語言、肢體動作、想象力、社會性的發展有極大的幫助,既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重要體裁,也是兒童創造性、自主性學習的一種獨特樣式。傳統兒童戲劇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引入項目驅動教學法進行兒童戲劇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戲劇活動實踐,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兒童戲劇教學 項目驅動教學法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142-01
兒童戲劇指“采用舞臺表演的綜合藝術形式為兒童創造了一個需要兒童用心靈和視聽去感受的藝術環境,使兒童身臨其境,獲得獨特的藝術享受。”[1]兒童文學課程中的兒童戲劇教學不僅包括兒童戲劇理論,兒童戲劇表演技巧,還包括幼兒園戲劇教育活動的指導。但傳統兒童戲劇教學以理論講授為主,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發揮兒童戲劇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本文將從兒童戲劇的教學組織入手,通過引入項目驅動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綜合運用觀摩、示范、表演、互動等方法為學生提供戲劇活動實踐,提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
1.項目驅動教學法與兒童戲劇教學
項目驅動教學法起源于上世紀20年代,指“在教學過程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與興趣為基礎,以課程教學目標和內容相結合的任務作為發揮平臺,使學生在完成一些精心設計的項目過程中,完成知識與技能的雙重提高的教學方法。”[2]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法,能夠極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兒童戲劇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設置項目,將理論教學貫穿于實踐環節,讓學生在講一講、說一說、演一演、看一看中完成對兒童戲劇的學習。教學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每一項目均設考核,由教師對小組及小組成員在這一項目的表現進行評價、分析。
2.項目驅動教學在兒童戲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2.1品讀劇本,把握作品內涵
品讀劇本指學生對兒童戲劇文學即劇本進行欣賞、分析,最后經由分角色朗讀劇本的方式把作品呈現出來的教學環節。教師課前發放經典兒童戲劇劇本并預留問題,課堂上則進行考核及理論知識的梳理。課堂考核以問題總結發言和分角色朗讀的方式進行,其中問題總結發言占40%,分角色朗讀占60%。
實際操作中發現,在上課前就發放兒童戲劇劇本,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對劇本的閱讀欣賞,避免了浮光掠影式的欣賞,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之內,學生逐漸養成自學的習慣,與《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提出的“終身學習”的基本理念相適應。
課堂上,首先進行分角色朗讀考核,教師從朗讀的流暢度、普通話水平、角色區分、朗讀技巧運用等方面進行考核,并針對朗讀時出現的輕重音不明,情感基調把握不準等問題進行梳理分析,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戲劇角色特點,形象的再現角色。然后由小組代表對老師預設問題進行回答,要求條理清楚,有理有據。最后教師進行理論總結,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兒童戲劇的基礎理論知識。該項目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參與情況及表現情況進行評價,激發學生對自己的項目呈現進行反思。
2.2觀看表演視頻,學習基本的表演技巧。
安排學生觀看兒童戲劇舞臺演出的視頻片段,學習表演技巧,了解戲劇流程。觀看視頻時,學生很自然地能夠結合起具體作品,學習基本的表演技巧。觀看結束后,教師提出戲劇演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視頻內容進行分小組討論。這一環節使學生對兒童戲劇有了更加生動形象的認識,它不再是局限于書本上的靜態的文學樣式,而變得豐滿鮮活起來。
教師對戲劇表演技巧和戲劇基本流程進行梳理,并組織學生結合劇本進行戲劇表演方面的訓練。學生們在觀看舞臺演出視頻后,一方面在表演時能夠將有聲語言和肢體語言配合起來,使表演更有感染力;另一方面對舞臺如何分區,戲劇中角色如何出場,如何走位有直觀認識;更重要的是認識到一出精彩的兒童戲劇演出不僅要有演員,還要配合燈光、音樂、舞蹈、道具等元素,是集體共同努力的結果,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
2.3舉行兒童戲劇匯報演出,進行綜合技能訓練
在學生對兒童戲劇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且掌握了一定的戲劇表演常識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兒童戲劇匯報演出,對綜合技能進行訓練。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討論劇本,分析角色,分配角色,并根據戲劇內容設計舞臺走位,進行音樂、舞蹈的編排以及道具制作。在戲劇籌備環節,教師可利用微信群、QQ群等對學生進行信息跟蹤,及時了解如劇本改編、創編,角色分配、音樂編排等環節進展情況,并對學生進行及時指導。
考核以匯報演出的形式進行,教師根據每位同學在戲劇中扮演的角色、發揮的作用進行綜合考評。學生在進行兒童戲劇表演時,一方面互相配合,互相打氣,增強了團隊精神;另一方面互相觀摩,互相借鑒,戲劇表演水平得到提高。同時在表演時學生盡情展現自我,釋放自我,舒緩了心理壓力,身心素質得到提高。
2.4觀摩幼兒園兒童戲劇公開課,了解兒童戲劇教育活動流程
通過前三個項目活動的開展,學生們積累了一定的兒童戲劇理論知識和表演技巧,此時可以結合院園合作,組織學生觀摩幼兒園兒童戲劇公開課,讓學生們對幼兒園的戲劇教育活動流程獲得直觀認識。觀看后可組織幼兒園教師與學生的座談,交流兒童戲劇在幼兒園的實施情況。通過觀摩,學生們一方面對幼兒園戲劇活動有一個較直觀的認識,了解了兒童戲劇活動開展的具體流程以及幼兒教師是如何組織戲劇活動的;另一方面則看到了幼兒園戲劇活動的多樣性,并感受到兒童對戲劇的喜愛,使學生們真切的認識到學習兒童戲劇的重要性。
3.結語
項目驅動教學法改變了傳統兒童戲劇教學中灌輸式的傳授知識的教學方式,通過分角色朗讀、觀看視頻、匯報演出、現場觀摩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戲劇活動實踐,讓課堂動起來,激發了學生對兒童戲劇學習的積極性,綜合技能與整體素質也在項目訓練中得到提升。項目驅動活動多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中強化群組協作,有助于培養團體意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與組織協調能力都得到鍛煉,為以后更好的適應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泉根.兒童文學教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328
[2]王生.項目驅動教學法在高職教改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08):89
作者簡介:
李娜(1981-),女,漢族,安徽省宿州市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兒童文學、現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