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杰
【摘要】地方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開設有美術課程,實踐教學則是美術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在美術課程實踐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和審美能力,還要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生畢業后從事學前教學工作時,才能夠通過不同的方式去實踐美術教育,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目的。本文以玉林師范學院為例,對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實踐教學價值進行分析。
【關鍵詞】地方高校 學前教育專業 美術課程 實踐教學價值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玉林師范學院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項目編號:2018XJJG41)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203-02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中的美術教育是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學生在畢業后從事學前教育工作,通過美術課程教學的熏陶,能使幼兒的創造力得到很大程度的鍛煉,是實現學前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而在美術課程的實踐教學中,則能幫助學生發現美,引導學生去感受美,逐漸具備表現美的能力,使幼兒也能具備這些能力。
一、學前教育專業簡介
學前教育專業,主要培養學前教育人才,學生需要掌握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美術課程、舞蹈課程等方面的知識,要能夠對幼兒園課程進行設計,具備較強的從事學前教育的能力。通過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教育,使學生在以后進入學前教育行業工作時,可在現代幼兒園、其他學前教育機構等領域,從事學前教育與管理工作。這也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其中的美術課程及其實踐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學前美術教育能力,使幼兒能夠通過美術學習,具備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促使幼兒審美能力的提升,從而實現學前素質教育。
在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在增強其責任心,還要培養學生一定的才藝,如唱歌、跳舞、美術、剪紙等。同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能夠了解幼兒的身心發育特點,掌握與幼兒的溝通技巧,可與幼兒進行順暢地溝通。在對幼兒實施教育的過程中,還要隨時關注幼兒的身心變化情況,培養幼兒的獨立能力。在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美術課程,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美術教學水平,使其以后能夠更好地開展學前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則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實踐教學的意義
以玉林師范學院的學前教育專業為例,其開設有美術課程,而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美術水平的重要途徑,其能夠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教育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在以后更好的開展學前教育工作。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課程進行研究,有利于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我國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育中,一直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導致許多學生在工作后,不能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有效開展工作,還會影響到幼兒的發展。美術課程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學前教育的美術課程中多開展一些實踐性的課程,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美術理論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使學生善于發現事物的美,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將這種美表現出來。只有自己具備較強的美術綜合能力,以及較高的美術教育水平,才能更好的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促進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所以,在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對于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和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實踐教學價值
(一)美術課程實踐教學能提高幼兒感受美的能力
每個人都喜歡美的事物,但卻不是所有人都具備良好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需要培養。在平時的生活中,很少有家長會對幼兒進行專門的美術教育,但幼兒卻能直觀的地去感受美。當幼兒看到某一新鮮事物時,就會有自己的看法,盡管這些看法不夠成熟,卻可以反映出學生的一些審美意識。所以,玉林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在對學生進行美術實踐課程教學時,會利用幼兒的這一發展規律和特點,讓學生進行美術實踐。例如,學校與當地的多所幼兒園和學前教育機構建立合作,使學生能夠有機會去實踐。在春天的時候,萬物更新,郊外的風景十分美麗,也會給大學生及幼兒們帶來好的心情。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可以參與到幼兒園的郊外活動中,帶著孩子去放風箏、追蝴蝶、看花花,讓孩子去感受春天的美。在秋天的時候,則可以找一片果園,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去感受采摘果實的快樂。在孩子們感受完以后,學生再讓孩子將自己對所見、所聞的感受描述出來,引導孩子將自己所描述的內容畫下來,使孩子在感受美的同時,提高其對美的理解力。
(二)美術課程實踐教學能提高幼兒表現美的能力
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不僅要使其具備感受美和理解美的能力,還要讓孩子將美表現出來,這才是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在幼兒表現美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技巧,所以能夠提升幼兒的美術技能。比如,幼兒在親自到感受大自然的美的過程中,不同幼兒會對相同事物形成不同的認知,在引導幼兒將一些美好事物畫下來的過程中,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使幼兒畫出的畫能夠與實物比較接近,這就要求學生要為學生講解相關的繪畫技巧,幫助幼兒靈活地將這些技巧運用到自己的繪畫中。如畫樹葉的時候,要先用鉛筆在白紙上畫出一條弧線,這就是葉子的梗。然后在兩邊畫一個半圓,下面尖尖的,形成葉尖。在中間涂上深一點的淺綠色顏料,不用涂太多。接著用畫筆加點水,向兩邊熏染開,幼兒會發現越往外越淺。涂完兩邊以后,在葉子的邊上涂上一點中黃色的顏料,這樣葉子看上去有點焦黃,會顯得比較自然。最后,再加點水,把中黃色顏料熏染開,就畫出一張完整的樹葉。在學習完以后,幼兒會知道,要聽過弧線來表現樹葉的形狀,樹葉是有梗的,樹葉下面是尖尖的。以后在遇到需要畫樹葉的時候,幼兒就知道應該通過怎樣的方式將樹葉畫出來了。
(三)美術課程實踐教學能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
在傳統的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中,教師更注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基本是讓學生自己繪畫一些作品。只要學生能夠畫出比較逼真的圖畫即可,很少引導學生去理解其中的美,導致學生在對幼兒進行美術教學時,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在實際學前美術實踐教學中,應先讓孩子學會去想象,想象是繪畫的基礎,只有學生的思維不受到限制,才能夠使幼兒感受到不同的美,提高其審美能力。例如,幼兒園學習的美術課程以簡筆畫為主,如畫毛毛蟲。在畫毛毛蟲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幼兒畫出毛毛蟲的形,還要讓學生在毛毛蟲身上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認為毛毛蟲很可愛,就會在毛毛蟲的臉上畫出一個微笑的表情,看著這個毛毛蟲也會讓人心情舒暢。有的小朋友則認為毛毛蟲很可怕,就會在毛毛蟲的臉上畫出一個恐怖的表情。不管小朋友畫出的毛毛蟲是怎樣的表情,只要一看就知道其對毛毛蟲的看法,這就是幼兒在美術中對自己情感的表達。而幼兒要將這種情感體現在繪畫作品中,就需要發揮自己的想象,美術作品中所呈現的內容都是想象的結果。所以,通過美術實踐教學活動,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
(四)美術課程實踐教學能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
玉林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教學中,教師十分重視學生對幼兒特點的分析,讓學生能夠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認知發展規律等,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在美術實踐教學中,不僅要求要讓幼兒動腦,還要動手,通過讓幼兒做一些手工活動,或者親自參與一些繪畫活動,能使幼兒的創造力得到很大程度的鍛煉。與直接講解美術知識技能相比,實踐還更能提高幼兒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例如,幼兒都喜歡玩橡皮泥,在美術實踐課上就可以將橡皮泥利用起來,讓幼兒制作出蘋果、花朵、魚等事物。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使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對制作出的模型進行裝飾,裝飾的時候可以將各種各種模具用起來,這些都需要幼兒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又如,學生可以教幼兒用紙折花,或者通過裁剪的方式,剪出不同顏色的花瓣、葉子、枝條等,將其粘貼在白紙上,成為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花。不同的孩子會粘貼出不同的形狀,這都是幼兒創造力的體現。由此可見,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中進行實踐教學,有利于促進幼兒創造能力的提升。
(五)美術課程實踐教學能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學前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以上各種能力都是幼兒審美能力的體現。幼兒無論是在繪畫中還是在做手工的過程中,都要先對事物進行觀察,包括事物所具有的形態、結構,事物有著怎樣的色彩,各部分的比例如何等,然后才會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對事物的印象,根據自己對事物的審美結果去想象、去創造。比如,當幼兒在觀察一幅小鴨子的圖畫時,他首先會從整體上去看這只鴨子,然后注意到鴨子的毛是黃黃的,嘴是扁扁的,最后才會去觀察小鴨子的眼睛、小腳丫等。在觀察完以后,幼兒就會對小鴨子有一個形象的認識,對小鴨子形成初步印象。但是,即使每個幼兒一看到小鴨子就能認出來,但對小鴨子的描述卻會不同,有的幼兒會認為小鴨子毛絨絨的很可愛,有的幼兒對小鴨子的認識可能就停留在它很小的印象上。對事物認知結果的不同,源于幼兒審美能力的不同。所以,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實踐活動的開展,能促進幼兒審美水平的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實踐教學,能夠提高學前專業學生的美術技能和美術教育水平,使學生在進行學前美術教育的過程中,能夠提高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提升幼兒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所以,美術課程實踐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周雅瓊.融入地方特色的高校民間美術課程教學改革[J].美術教育研究,2016,(6):143,145.
[2]郭建國.地方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鄉土美術課程體系建設實踐初探[J].時代教育,2014,(11):11.